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9章 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非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

七月的锦川,蝉鸣聒噪,“轻折柳”体验店的门口却挤满了人——首批“非遗研学营”的三十个孩子正背着小书包,兴奋地等着出发。这次研学营由联盟和市文旅局联合举办,要带孩子们去云南扎染村、四川蜀绣工作室、浙江竹编巷,亲身体验不同的非遗手艺,跟着老匠人学做手作。

出发前,樊赟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本“非遗研学手册”,封面是联盟成员一起设计的纹样——苗绣蝴蝶、蜀绣芙蓉、竹编兰草、扎染荷花绕成一圈,中间写着“跟着手艺去旅行”。“咱们这次要当‘非遗小侦探’,”樊赟蹲下来,指着手册里的任务卡,“比如在扎染村,要学会捆扎一种花纹;在蜀绣工作室,要绣出一片小花瓣,完成任务就能盖‘非遗印章’,集齐印章能换小礼物哦。”孩子们立刻翻开手册,互相讨论着要先完成哪个任务,眼里满是期待。

第一站是云南扎染村。段师傅早就在村口等着,手里拿着给孩子们准备的小方布和棉线。“今天咱们学‘夹扎法’,用木板把布夹住,再染就能出直线花纹,”段师傅边演示边说,“大家可以在布上夹出自己名字的首字母,染出来就是独一无二的扎染手帕。”孩子们围在染缸旁,有的夹出“x”,有的夹出“L”,还有的夹出小爱心,段师傅在一旁耐心指导,帮他们调整木板的位置。五年级的小宇夹布时总夹不紧,急得额头冒汗,段师傅蹲下来,握着他的手一起夹:“慢慢来,力气要均匀,就像给布‘抱个紧抱抱’。”最后,小宇染出的手帕上,歪歪扭扭的“Y”格外显眼,他举着帕子,跑去找樊赟盖章:“樊老师,我完成任务啦!”

第二站是四川蜀绣工作室。李师傅给孩子们准备了迷你绣花绷和彩色丝线,教他们绣最简单的桃花瓣。“蜀绣要‘一针一线慢慢走’,”李师傅拿着绣花针,演示如何起针、收针,“线不能拉太急,不然会断,就像做事要沉下心。”孩子们坐在小凳子上,握着细细的绣花针,虽然有的花瓣绣得歪歪扭扭,有的丝线缠成了疙瘩,但没有一个人放弃。三年级的朵朵绣到一半,线断了,眼圈泛红,李师傅笑着帮她穿线:“没关系,老匠人学绣的时候,断十次线都不奇怪,咱们再试一次。”最后,朵朵终于绣出了一片粉色的小花瓣,她小心翼翼地把绷子放进书包,说要带回家给妈妈看。

第三站是浙江竹编巷。老陈师傅的工作室里,摆着给孩子们准备的细竹篾和彩色绳子,要教他们编迷你竹编小篮子。“编竹篮要‘一上一下’,像搭积木一样,”老陈师傅边编边说,手里的竹篾很快就形成了篮底的格子,“大家别急,先把篮底编好,再慢慢往上编篮身。”孩子们拿着细竹篾,有的编着编着就乱了顺序,有的把竹篾弄断了,但都跟着老陈师傅的步骤,一点点调整。研学营结束时,每个孩子都编出了一个小小的竹篮,有的用来装在扎染村做的手帕,有的用来放蜀绣的小绷子,满满的都是收获。

返程的车上,孩子们翻着研学手册里的印章,互相展示自己的手作。小宇举着竹篮,对旁边的同学说:“我以后还要来学竹编,编个大篮子给奶奶装菜。”樊赟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这次研学营不是结束,而是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非遗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开花。

研学营刚结束,联盟就接到了一个大订单——国内知名童装品牌“小星辰”想和联盟合作,推出“非遗童装系列”,把苗绣、蜀绣、竹编、扎染的元素融入日常童装,让更多孩子在穿衣服时,就能接触非遗文化。

三人立刻和联盟成员开会讨论。阿依提议在童装的袖口绣迷你苗绣蝴蝶,“蝴蝶代表吉祥,绣在袖口不影响活动,还好看”;李师傅说可以用蜀绣绣小朵的芙蓉花,绣在衣服的胸前,“颜色选浅粉、浅黄,符合孩子的审美”;老陈师傅则想做竹编的纽扣,“用细竹篾编小小的圆纽扣,缝在衣服上,既特别又安全”;段师傅也补充道,扎染布可以做童装的内衬,“选浅蓝、浅紫的扎染,图案要小,比如小云朵、小月亮,孩子会喜欢”。

设计稿改了三版,终于确定了“四季童趣”系列——春天款用浅绿面料,袖口绣苗绣蝴蝶,胸前绣蜀绣桃花,纽扣是竹编的;夏天款用浅蓝扎染内衬,外层是白色纱料,绣着蜀绣荷花,腰间系着竹编小铃铛;秋天款用浅黄面料,绣着蜀绣桂花,领口是扎染的浅紫花边,纽扣是竹编枫叶;冬天款用浅粉面料,绣着蜀绣腊梅,袖口是苗绣的雪点,腰间系着扎染香囊。

样品做好那天,“小星辰”的设计师来看样,看到衣服上的非遗元素,忍不住赞叹:“这些细节太用心了,比如竹编纽扣,摸起来很光滑,不会硌到孩子;扎染内衬很柔软,透气性也好,完全符合童装的安全标准。”当即就敲定了合作,计划在国庆期间上线,还邀请联盟的老匠人去品牌门店,给家长和孩子演示非遗手作。

国庆前夕,“非遗童装系列”在全国门店上线,很快就成了爆款。有位妈妈在门店买了春天款,笑着说:“我家孩子以前不爱穿有花纹的衣服,今天看到袖口的小蝴蝶,非要买,还问我‘妈妈,这个蝴蝶是怎么绣的呀’,我正好可以给她讲苗绣的故事。”门店的手作体验区也挤满了人,孩子们跟着老匠人学做迷你竹编纽扣,家长们则在一旁听联盟的故事,不少人还扫码关注了“轻折柳”的公众号,说要带孩子去体验店学更多手艺。

十月初,联盟收到了国际非遗博览会的邀请函,邀请他们带着“非遗汉服”和“非遗童装”去参展,还要在博览会上举办“非遗手艺秀”,让国际友人看到中国非遗的魅力。三人立刻开始筹备——要带“四季非遗汉服”“民族丰收图”挂毯,还有孩子们在研学营做的手作,还要邀请阿依、李师傅、老陈师傅、段师傅一起去,在现场演示苗绣、蜀绣、竹编、扎染。

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办,“轻折柳”的展位被布置成了“中国非遗小天地”——正中央挂着“民族丰收图”挂毯,四周分别摆放着“四季非遗汉服”和“非遗童装”,玻璃柜里放着孩子们的研学手作,墙上的屏幕循环播放着联盟的故事,从柳岸里的小工作室,到遍布各地的匠人合作,每一个画面都透着温暖。

开展当天,展位前就围满了人。有位法国设计师,指着“四季非遗汉服”上的蜀绣花纹,通过翻译问李师傅:“这种绣法要学多久才能掌握?”李师傅笑着回答:“我学了三十年,才能绣出这样的花纹,手艺需要耐心和坚持。”说完,他拿起绣花针,现场绣了一片芙蓉花瓣,丝线在他手里翻飞,很快就成型了,周围响起了阵阵掌声。

阿依则在体验区教国际友人学苗绣,她准备了迷你绣布和彩色丝线,教大家绣简单的蝴蝶纹。有位法国小朋友,跟着阿依学绣,虽然绣得歪歪扭扭,但还是举着绣布,开心地说:“我要把它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中国手艺。”老陈师傅和段师傅也没闲着,一个教大家编迷你竹编小篮子,一个教大家做简单的扎染手帕,体验区排起了长队,每个人都想亲手试试中国非遗手艺。

博览会期间,还有不少国际品牌来找联盟合作——有法国的童装品牌想引进“非遗童装系列”,有意大利的文创品牌想合作非遗配饰,还有美国的博物馆想收藏“民族丰收图”挂毯,作为中国非遗的展示品。樊赟和联盟成员商量后,先和法国童装品牌达成初步合作,计划明年把“非遗童装”推向欧洲市场,让更多外国孩子能穿着中国非遗元素的衣服,了解中国文化。

离开巴黎前,樊赟站在展位前,看着墙上的“非遗地图”,心里满是感慨——从柳岸里的小工作室,到全国性的联盟,再到走向国际,“轻折柳”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匠人的坚守、孩子的热爱、大家的支持。未来,她们还要带着非遗手艺去更多国家,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老手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回到锦川时,柳岸里的桂香正浓,体验店的门口,研学营的孩子们正举着自己做的手作,等着给樊赟他们“汇报成果”。樊赟走过去,摸了摸孩子们的头,心里知道,“轻折柳”的故事还在继续,还有更多的手艺要传承,更多的合作要开展,更多的温暖要传递,而这份关于非遗的热爱,会像柳岸里的老槐树一样,扎根土壤,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