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9章 让更多人爱上了非遗,这才是‘师徒结对\’的意义

周子墨蹲在染缸旁,看着布料慢慢变色,眼里满是专注:“以前总觉得染布是按配方来,现在才知道,还要看花的新鲜度、水温,这都是老手艺里的门道。”玛丽则在旁边教苏晓绣绒线梅花,手指捏着粗绒线,一针一线绣出饱满的花瓣:“法式刺绣讲究立体感,你们中国的缠花也注重形态,其实是相通的。”

有天下午,学生们提议做“师徒合作福袋”——每人做一件手作,放进福袋里,等到成果展时交换。周子墨染了块腊梅纹布,裁成小方巾;小林编了个迷你竹编福袋;苏晓绣了块绒线梅花绣片;樊赟用缠花做了个腊梅发簪;玛丽则缝了个法式刺绣小香囊;倾喃和凰慕一起,在每个福袋上贴了张手写的福字,是李爷爷教她们写的。

成果展举办那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展厅里挂满了师徒合作的作品。最显眼的是面“新年手作墙”——墙上挂着腊梅染的桌布、藤编缠花的灯笼、法式刺绣的中国结,每一件都透着两国手艺的融合之美。不少家长和市民来参观,有位阿姨指着腊梅发簪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既有花的灵动,又不娇气。”樊赟笑着解释:“用的是蚕丝线,还加了点腊梅花汁泡过,既好看又有香味。”

展会上,师徒们还设置了“体验区”。孩子们围着玛丽学绣简易绒线花;大人们跟着陈爷爷学编竹编小挂件;周子墨则教大家染小块的腊梅纹布,展厅里满是欢声笑语。李老师看着眼前的场景,笑着对三人说:“你们不仅带会了学生手艺,还让更多人爱上了非遗,这才是‘师徒结对’的意义。”

展会结束后,师徒们交换了福袋。周子墨拿到樊赟的腊梅发簪,高兴地说:“要把它送给妈妈,让她也感受下非遗的美。”玛丽拿到小林的竹编福袋,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要带回法国,给家人看看中国竹编的精致。”凰慕看着大家的笑脸,在笔记本上写下:“腊梅开时,师徒结缘,手艺传承,温暖岁岁。”

离开学校时,夕阳正落在腊梅树上,给花瓣镀上了层金边。樊赟忽然说:“明年咱们可以把‘师徒结对’做成长期项目,每个季节都带学生做应季手作,春天做花簪,夏天做染布,秋天做桂花绣,冬天做腊梅挂饰。”玛丽和倾喃都点头,风带着腊梅的冷香吹过,仿佛在应和着这个关于传承的约定。

锦川市的小年这天,柳岸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巷口的张叔贴了春联,红底黑字的“福”字贴在小吃铺的门上;王婶带着邻居们炸年货,麻花和馓子的香味飘满了巷;“轻折柳”工作室的门口,樊赟挂了串自己做的缠花灯笼,红的、金的、粉的,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

玛丽第一次在中国过小年,好奇地跟着倾喃逛巷里的年货摊。看到卖糖瓜的摊位,她指着金黄的糖瓜问:“这是什么?看起来像蜂蜜做的。”倾喃笑着解释:“这是糖瓜,小年要吃的,黏黏的,象征着把灶王爷的嘴黏住,让他上天多说好听的。”玛丽尝了一小块,甜得眯起眼睛:“比法国的焦糖布丁还甜!”

回到工作室,三人正忙着准备“小年手作活动”——要教巷里的孩子们做“缠花福字”和“迷你汉服挂饰”。樊赟把提前剪好的红色卡纸分给孩子们,教他们用金线缠出“福”字的轮廓;倾喃则准备了迷你汉服的纸样,让孩子们用彩笔涂颜色,再贴在挂绳上;玛丽则在旁边,教孩子们用绒线绣简单的雪花图案,点缀在挂饰上。

有个叫乐乐的小男孩,缠“福”字时总把线绕错,急得快哭了。樊赟蹲下来,握着他的手慢慢绕:“咱们跟着线的痕迹走,就像走小路一样,慢慢走就不会错了。”乐乐跟着做,终于缠出个歪歪扭扭的“福”字,举着向玛丽炫耀:“你看!我做的福字!”玛丽笑着竖起大拇指,用刚学会的中文说:“真棒!比我的雪花还好看。”

活动快结束时,张叔推着小吃车来送年货,给每个孩子递了根麻花,还给四人端来碗甜粥:“小年要喝甜粥,来年日子甜甜蜜蜜。”孩子们捧着麻花和自己做的挂饰,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工作室里还留着糖瓜和甜粥的香味。

玛丽看着满桌的手作,忽然说:“我想给法国的家人寄些小年礼物,让他们也感受下中国的年味。”倾喃当即就帮她整理——有樊赟做的缠花福字挂饰,有陈爷爷编的竹编小年灯笼,还有张叔炸的麻花(特意用真空包装好)。玛丽还在每个礼物上贴了张小纸条,用中法双语写着“小年快乐”,字里行间满是心意。

晚上,四人坐在暖炉旁,包小年要吃的饺子。樊赟教玛丽擀饺子皮,一开始玛丽擀的皮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引得大家笑个不停,但她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倾喃调了两种馅,一种是白菜猪肉馅,一种是香菇鸡肉馅,还在饺子里包了几枚硬币,说谁吃到谁来年有好运。

饺子煮好后,四人围着桌子吃饺子。玛丽第一口就吃到了硬币,高兴得举着硬币给大家看:“我有好运啦!”樊赟笑着说:“这是小年的祝福,来年咱们的手工坊会更热闹。”凰慕则拿出手机,和法国的苏菲视频,让她看桌上的饺子和小年装饰,苏菲羡慕地说:“明年我也要来锦川过小年,跟你们一起做手作、吃饺子。”

视频结束后,凰慕在笔记本上写下:“小年有饺,有友相伴,年味满巷,便是心安。”窗外的缠花灯笼亮着,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四人知道,小年的热闹只是春节的序曲,接下来还有更多关于年味、关于手艺、关于相遇的故事,等着她们在柳岸里慢慢书写。

锦川市的腊月下旬,年味越来越浓。“轻折柳”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写的春联和福字;展示柜里,新做的新年手作摆得满满当当——有樊赟做的缠花生肖挂饰,有玛丽缝的法式刺绣春联,还有倾喃画的古风年画。凰慕正忙着整理春节期间的活动计划,忽然听见门口的风铃响了——是文旅局的工作人员,手里拿着份“春节文旅特别活动”的方案。

“‘汉服文旅专线’春节期间要加开‘年味专线’,”工作人员笑着说,“想请你们负责专线的年味内容设计,比如带游客写春联、做年宵花、吃古风年夜饭,让游客在锦川过个有传统文化味的春节。”

三人当即就答应了,和工作人员一起讨论方案。凰慕提议把专线分成“古巷寻年”“非遗享年”“团圆贺年”三段:“游客先在柳岸里穿汉服逛古巷,看居民写春联、贴福字;再去非遗驿站做年宵花(用缠花和竹编做)、写毛笔字;最后在湖边的画舫上吃古风年夜饭,听传统戏曲。”樊赟补充道:“还可以在画舫上挂灯笼,每个灯笼上都写个灯谜,增加年味。”玛丽也说:“我可以教游客做‘中法融合年宵花’,用法国的薰衣草和中国的腊梅做缠花,既有年味又有新意。”

接下来的日子,四人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早上,她们跟着文旅局的人去踩点——在古巷里选挂灯笼的位置,在非遗驿站布置年宵花体验区,在画舫上商量年夜饭的菜单;下午就回工作室准备活动物料,樊赟做了批生肖缠花发簪,每个发簪上都缀着小小的灯笼;玛丽缝了批法式刺绣福袋,里面装着香草(法国带来的薰衣草和中国的艾叶);倾喃则画了批古风年画,作为活动的伴手礼;凰慕则培训春节期间的志愿者,教他们基本的汉服穿戴和年味活动讲解知识。

筹备过程中,巷里的居民也主动来帮忙。张叔把小吃铺改成了“古风年味铺”,卖糖画、糖葫芦、年糕,还特意学做了“汉服造型糖人”,深受孩子们喜欢;王婶带着邻居们缝了批汉服小布偶,作为专线的新年礼物;李爷爷则在非遗驿站门口摆了张书桌,教游客写春联,桌上还放着他珍藏的老字帖和不同字体的福字模板。

“年味专线”试运营那天,第一批游客就挤满了柳岸里。穿汉服的姑娘们跟着志愿者逛古巷,在春联摊前停下脚步,认真地写福字;孩子们围在张叔的糖画摊前,等着要“龙形糖人”(今年是龙年);非遗驿站里,玛丽正教游客做“中法融合年宵花”,薰衣草和腊梅缠在一起,格外好看;画舫上的古风年夜饭更是座无虚席,游客们捧着青花瓷碗,吃着糖醋排骨、四喜丸子,听着传统戏曲,风吹过湖面,带着灯笼的光影和笑声,格外惬意。

试运营结束后,文旅局的工作人员送来反馈表,满满都是好评。有位游客写道:“在锦川过春节,穿汉服、做年宵花、吃古风年夜饭,像穿越回了古代,太有意义了!”凰慕把反馈表贴在工作室的墙上,笑着说:“咱们要把‘年味专线’做成锦川春节的特色,让更多人爱上这里的年味。”

傍晚时分,四人坐在后院的凉棚下(虽然是冬天,但下午的阳光很暖和),喝着桂花茶。樊赟手里攥着刚做的“龙形缠花”,倾喃翻着游客拍的年味照片,玛丽则在给法国的家人发春节活动的视频,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春节活动优化计划”。樊赟忽然说:“明年春节,咱们可以邀请法国的匠人来锦川,一起办‘中法年味手作展’,让两国的年味碰撞出更多火花。”玛丽和倾喃都点头,凰慕笑着说:“这个计划可以写进明年的工作清单里,咱们一步一步来,让‘轻折柳’的故事越来越精彩。”

夕阳落在柳岸里的青石板路上,给灯笼镀上了层金边。四人知道,春节的热闹只是“轻折柳”新旅程的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关于传统文化、关于国际交流、关于温暖传承的故事,等着她们在柳岸里,在新的一年里慢慢书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