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6章 咱们可以在法国展会上搞个‘雪天汉服秀\’

屏幕里的皮埃尔先生用中文打招呼,手里举着本汉服画册:“我特别喜欢中国的传统手艺,希望能让更多法国人看到汉服和缠花的美,也让中国朋友了解法国的刺绣和藤编。”凰慕当即就点头:“我们愿意去!还可以把文旅专线的经验分享给法国,一起把交流做得更扎实。”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一边忙着准备非遗创新大赛的决赛,一边和苏菲、皮埃尔先生沟通法国展会的细节。樊赟挑选了最有锦川特色的展品,比如用蓼蓝染的汉服、陈爷爷编的竹编屏风、林阿婆绣的桂花手帕,还特意做了批迷你汉服模型,方便法国观众了解形制;倾喃则把非遗技艺的制作步骤翻译成法语,配上图片做成展板;凰慕则制作了“锦川文旅”的宣传视频,里面满是柳岸里的古巷、古城墙的雪景和画舫上的茶会。

非遗创新大赛决赛那天,三人带着“四季汉服与法式融合”作品站上舞台。当模特穿着缀满向日葵押花的法式长裙和绣着荷花的汉服走上t台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评委们称赞道:“你们不仅融合了两国文化,还让传统手艺有了生活气息,这才是创新的意义。”最终,她们获得了大赛的“最佳文化融合奖”,樊赟捧着奖杯,眼眶有些发红:“这个奖属于所有支持我们的人,属于柳岸里的每一份温暖。”

从赛场回来的路上,雪又下了起来。倾喃看着窗外的雪景,忽然说:“咱们可以在法国展会上搞个‘雪天汉服秀’,让法国观众看看,冬天的汉服也能这么美。”樊赟和凰慕都点头,凰慕还在笔记本上写下:“法国展会计划:加雪天主题秀,带张叔的古风小吃配方,让法国人尝尝锦川的味道。”

工作室的暖炉里,炭火还在烧着,樊赟新纺的羊毛线在光里泛着软润的光。三人知道,去法国的展会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开始。柳岸里的冬天虽然寒冷,却因为这些即将到来的相遇,满是温暖的期待。而“轻折柳”的故事,也会像这暖炉里的火,在冬日里慢慢蕴蓄,等着在春天绽放新的光芒。

年后的柳岸里,总带着股懒洋洋的暖意。巷口的迎春花刚开了第一朵,就有游客拿着“汉服文旅专线”的宣传单找过来,巷子里的笑声渐渐多了起来。“轻折柳”工作室的门口,樊赟挂了串新做的迎春缠花灯笼,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倾喃正给游客介绍汉服租赁的款式,忽然看见远处走来个熟悉的身影——是福利院的王院长,身边还跟着朵朵,小姑娘穿着去年的粉色汉服,手里捧着个布包。

“朵朵听说你们要去法国办展,特意做了礼物给你们,”王院长笑着打开布包,里面是朵朵画的画——纸上有三个穿汉服的姐姐,旁边站着个穿法式长裙的阿姨,背景是柳岸里的老槐树和法国的薰衣草田,角落里还写着“祝姐姐们一路顺风”。樊赟把画贴在工作室的墙上,正好和之前的合照排在一起:“我们一定会把你的画带去法国,让法国人看看,咱们锦川的孩子多厉害。”

随着去法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三人的筹备也进入了尾声。苏菲从法国寄来一箱法式刺绣线,让樊赟用来做展会的融合配饰;皮埃尔先生则帮忙联系了法国的手工匠人,准备在展会上和她们一起做“中法合作手工坊”,教观众用中国的缠花技法和法国的刺绣工艺做配饰。“咱们还要在展会上设个‘柳岸里故事角’,”倾喃拿着刚整理好的照片册,“把巷里居民的手艺故事、游客的反馈都展示出来,让大家知道,传统文化的美,藏在每一个小细节里。”

出发去法国的前一天,柳岸里的居民都来送行。张叔给她们装了袋热干面的调料包:“到了法国,煮点面尝尝,就像在柳岸里一样。”陈爷爷递来个竹编小篮:“装展品用,结实。”李爷爷则写了幅毛笔字:“文化无界,心意相通”,让她们带去展会。三人抱着大家的礼物,眼眶都有些湿润:“我们一定会把柳岸里的故事讲给法国人听,等我们回来,给大家带法国的手艺品。”

第二天,三人带着满满的行李和心意,坐上了飞往法国的飞机。舷窗外的云层渐渐散开,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樊赟手里攥着朵朵的画,倾喃抱着竹编小篮,凰慕则在笔记本上写下:“春天的远行,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光。”她们知道,这场跨越山海的展会,不仅是“轻折柳”的新旅程,更是锦川与世界对话的新开始。而柳岸里的春天,也会因为这场远行,在不久的将来,迎来更多温暖的相遇。

法国里昂的文化展厅里,“锦川非遗展”的招牌刚挂好,就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樊赟设计的蓼蓝染汉服挂在展厅中央,青绿色的裙摆上绣着柳岸里的老槐树纹样,旁边的展柜里,陈爷爷编的竹编屏风透着温润的光,林阿婆绣的桂花手帕叠得整整齐齐,每一件展品都带着锦川的烟火气。

苏菲和皮埃尔先生陪着三人熟悉场地,皮埃尔指着展厅角落的空地说:“这里留给‘中法合作手工坊’,法国的刺绣匠人已经到了,正等着跟你们交流技艺。”樊赟当即就拿出缠花丝线,和法国匠人玛丽坐在桌前,一人手里攥着丝线,一人拿着刺绣针——玛丽教樊赟用法式锁链绣勾勒花纹,樊赟则教玛丽用中国缠花做立体花瓣,两种手艺在指尖交织,不一会儿就做出朵“中法合璧”的薰衣草缠花。“太神奇了!”玛丽举着缠花惊叹,“原来不同的手艺,能做出一样美的东西。”

开展当天,展厅里挤满了人。凰慕穿着改良的唐制半臂,用法语讲解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这件竹编屏风,是锦川柳岸里的陈爷爷用三个月编的,每根竹条都要经过泡、晒、削三道工序,就像法国红酒需要时间沉淀一样,好手艺也需要耐心。”观众们听得入神,不时有人举起手机拍照,还有位法国女士拉着倾喃,想定制件绣着薰衣草的汉服:“我女儿要结婚了,想穿件有中国特色的礼服,把两种文化的美好都带在身上。”

“柳岸里故事角”更是成了热门打卡点。墙上贴满了巷里的照片——张叔的古风小吃铺冒着热气,王婶缝的汉服小布偶摆了满桌,李爷爷教游客写毛笔字的场景格外温馨。樊赟还把朵朵的画装在相框里,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不少法国小朋友围着画,指着里面的薰衣草田和老槐树,好奇地问这是哪里。“这是我们在中国的家,叫柳岸里,”倾喃蹲下来,用简单的法语解释,“那里有很多像你们一样喜欢手工的人,还有吃不完的好吃的。”

展会进行到第三天,里昂文化局特意为“锦川非遗展”举办了场交流会。会上,三人跟法国的文化从业者分享“汉服文旅专线”的经验,还播放了锦川的文旅宣传视频。当画面里出现游客穿汉服逛古城墙、乘画舫喝茶的场景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皮埃尔先生站起来说:“我们已经和锦川文旅局约定,下个月就开通‘中法文化交流专线’,第一批法国游客会去柳岸里,体验你们打造的传统文化生活!”

交流会结束后,玛丽送给樊赟一盒法式刺绣线:“这是我母亲传下来的线,希望你能用它做出更多美的缠花。”樊赟也回赠了她一束晒干的桂花:“把锦川的秋天带给你,下次去中国,我教你用桂花做押花。”两人相视而笑,手里的礼物虽小,却藏着跨越国界的心意。

傍晚,三人坐在展厅的窗边,看着窗外的里昂街景。倾喃翻着游客留下的留言本,上面写满了法语的赞美:“锦川的手艺太美了,我想去柳岸里”“汉服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温柔”。凰慕在笔记本上写下:“文化没有国界,心意总能相通。”樊赟则拿出手机,给巷里的居民发照片,屏幕里张叔的回复很快跳出来:“等你们回来,我给你们煮热干面!”

从法国回来的那天,柳岸里的巷口挤满了人。张叔推着热干面摊,早早就在工作室门口等着;陈爷爷手里攥着刚编好的竹编小篮子,里面装着新鲜的桂花;朵朵穿着粉色汉服,举着幅新画的“欢迎回家”,小脸上满是期待。

三人刚下车,就被大家围了起来。樊赟把玛丽送的刺绣线分给林阿婆:“法国匠人说,想跟您学绣桂花,下次咱们可以视频交流。”倾喃则把法国游客预订汉服的订单递给凰慕:“有二十多个人想穿汉服游锦川,咱们的文旅专线要忙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