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8章 村民们的口袋也鼓了,这都是‘轻折柳\’带来的好光景

十二月的福建蜡梅村,寒风裹着冷意吹过山间,却吹不散满村的蜡梅香。漫山遍野的蜡梅树,枝头缀满了嫩黄的花苞,有的已经悄然绽放,细碎的花瓣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里是“四季花旅”冬季路线的目的地,樊赟和团队提前半个月就扎进了村里,和村民们一起做足了准备。

蜡梅村的老支书老林,一辈子都在和蜡梅打交道,他领着团队走遍了村里的蜡梅林:“咱们村的蜡梅是百年老品种,香气浓、花期长,以前除了做些简单的蜡梅茶,大多只能当观赏花,好多花苞没开就谢在枝头,可惜得很。”樊赟蹲下身,轻轻捏起一朵半开的蜡梅,花瓣厚实有韧性,她心里有了主意:“咱们把蜡梅做成非遗手作——用干蜡梅花做缠花、用蜡梅窨茶、用蜡梅花瓣和蜂蜡做香膏,再搭配冬季的蜡梅汉服,让游客既能赏梅,又能带走满冬的香气。”

团队和村民们一起改造了村里的旧祠堂,做成了“蜡梅非遗工坊”。工坊里分了好几个区域:窨茶区摆着一排排陶罐,里面装着茶叶和新鲜蜡梅,正进行着“三窨一提”的工序;手作区的桌子上,放着蜂蜡、干蜡梅花、丝线,供游客制作香膏和缠花;展示区则挂着冬季的蜡梅汉服,浅杏色的面料上,用蜀绣绣出疏影横斜的蜡梅枝,花蕊用金色丝线点缀,领口和袖口用扎染的浅灰布料,上面扎出雪花纹样,腰间系着竹编的蜡梅挂件,走路时带着淡淡的梅香。

“蜡梅非遗花旅”路线上线当天,第一批游客就被满村的香气吸引。清晨,大家跟着老林去山间采摘蜡梅,老林教大家选花苞:“要选半开的,太生的没香味,太开的容易掉瓣,这种半开的,窨茶、做香膏都正好。”游客们戴着小竹篮,穿梭在蜡梅林里,有的忍不住凑近花苞闻了闻,笑着说:“这香味太治愈了,冬天的冷意都被驱散了。”

上午的手作课上,倾喃教大家做蜡梅香膏。她把蜂蜡放在小锅里融化,加入橄榄油和磨碎的蜡梅花粉,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等冷却了,香膏就成型了,揣在口袋里,随时都能闻到蜡梅香。”一位老奶奶做得格外认真,她把做好的香膏装进小盒子里,说要带给远在城里的孙女:“孙女最喜欢香的东西,这个蜡梅香膏,比买的香水还天然。”

傍晚时分,游客们换上蜡梅汉服,在蜡梅林里拍照。浅杏色的汉服映着嫩黄的蜡梅,阳光透过枝桠洒下来,像给每个人都镀上了一层暖光。有位年轻姑娘拿着相机,不停地拍照:“这是我冬天最难忘的旅行,穿着汉服在蜡梅林里走,感觉自己像走进了古诗里。”

随着冬季路线的火爆,蜡梅村的变化越来越大——村民们开起了“梅香民宿”,房间里摆着蜡梅标本和手作,床头还放着一小罐蜡梅茶;村里的小卖部开始卖蜡梅香膏、蜡梅缠花、蜡梅茶,不少游客临走时都会买上好几份,作为冬季的伴手礼;甚至有城里的茶商找老林合作,想长期收购村里的蜡梅茶。老林笑着说:“以前冬天是村里最冷清的时候,现在每天都热热闹闹的,村民们的口袋也鼓了,这都是‘轻折柳’带来的好光景。”

一月的悉尼,正是盛夏时节,阳光明媚,海风轻柔。“轻折柳”的“非遗环球直播”第四站,就选在了这里——合作方是悉尼当地的多元文化中心,负责人艾米丽是位热爱东方文化的澳大利亚人,她特意将直播场地布置在中心的露天花园里,花园里种着澳大利亚的国花金合欢,与“轻折柳”带来的“四季非遗汉服”相映成趣。

直播当天,樊赟穿着“四季花旅”系列的春季桃花汉服,浅粉色的纱料在海风中轻轻飘动,上面的蜀绣桃花仿佛要随风绽放;凰慕穿着夏季的荷花汉服,湖蓝色的面料映着阳光,像一片小小的荷塘;倾喃则穿着冬季的蜡梅汉服,浅杏色的汉服与花园里的金合欢形成了温暖的呼应。艾米丽穿着简约的白色长裙,手里拿着一件蜡梅缠花,笑着对镜头说:“第一次见到中国的非遗汉服和手作时,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它们不仅美丽,还藏着四季的故事,这是东方文化独有的浪漫。”

直播的第一个环节,是向悉尼的网友介绍“四季非遗汉服”。樊赟拿着春季的桃花汉服,对着镜头说:“这件汉服的面料是用桃花染的,上面的蜀绣桃花,每一针都透着春日的温柔;夏季的荷花汉服,用了扎染和竹编元素,像把荷塘的清爽穿在身上;秋季的菊花汉服,绣着漫山的菊花,带着丰收的暖意;冬季的蜡梅汉服,则藏着一整个冬天的香气。”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汉服太美了!”“想知道哪里能买到这样的衣服!”

接下来的手作体验环节,倾喃教大家做简易的蜡梅缠花。她把干蜡梅花瓣和金色丝线放在桌上,一步步演示绕线的方法:“先把丝线固定在花托上,再把蜡梅花瓣放在中间,慢慢绕线,就能做出一朵小巧的蜡梅缠花。”艾米丽跟着学做,虽然手法生疏,但很快就做出了一朵歪歪扭扭的缠花,她举着成品,兴奋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做中国非遗手作,我要把它放在我的书桌前,每天都能看到。”

助农产品的推广也格外顺利。蜡梅村的蜡梅茶、荷花村的莲子干、桃花村的桃花糕,被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樊赟拿着蜡梅茶,泡了一杯给镜头前的网友看:“这是福建蜡梅村的村民用传统方法窨制的茶,喝起来有淡淡的蜡梅香,冬天喝暖身,夏天喝解暑。”悉尼的网友们纷纷在后台留言,询问购买渠道,不少华人网友还说:“看到这些来自中国乡村的产品,感觉特别亲切。”

直播结束后,艾米丽和樊赟达成了两项合作:一是在悉尼多元文化中心定期举办“中国四季非遗展”,展示“轻折柳”的汉服和手作;二是组织悉尼的华人孩子,参加“非遗线上课堂”,跟着“轻折柳”的老师学习非遗手作。“中国的非遗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艾米丽说,“我希望能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悉尼人了解中国文化,感受非遗的魅力。”

离开悉尼前,樊赟和团队去了当地的一所华人学校。孩子们穿着校服,看到樊赟身上的汉服,纷纷围上来问:“老师,这件衣服好漂亮,是怎么做到的呀?”樊赟笑着给孩子们分发蜡梅花瓣和丝线,教他们做简单的缠花。五年级的华人男孩小杰学得很快,他做了一朵缠花,别在胸前说:“我要把它送给我的澳大利亚同学,让他们也知道中国的非遗手作。”

二月的柳岸里,年味还未散尽,“轻折柳”工作室的院子里就热闹了起来——这里正在举办“轻折柳”成立五周年庆典,邀请了联盟里的匠人、合作过的村民、上过直播课的孩子,还有参加过“四季花旅”的游客,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特别的日子。

院子里挂满了红灯笼,还搭了一个小小的舞台,舞台背景墙上,贴着“轻折柳”五年来的照片:从最初柳岸里的小工作室,到木棉村的非遗工坊,再到云南的扎染村、福建的蜡梅村;从第一次非遗直播,到“非遗环球直播”走过纽约、悉尼;从第一批“四季非遗汉服”,到“四季花旅”覆盖春夏秋冬——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轻折柳”的成长与蜕变。

庆典当天,匠人们带来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段师傅带来了新染的扎染布,上面扎出了“轻折柳”的字样;老陈师傅编了一个巨大的竹编“福”字,挂在舞台中央;阿依则带着苗绣娘,绣了一幅“四季丰收图”,上面有桃花、荷花、菊花、蜡梅,还有忙碌的村民和游客。村民们也带来了自家的特产:木棉村的山楂糖、苹果村的苹果干、蜡梅村的蜡梅茶,摆满了院子里的长桌。

孩子们穿着“四季非遗汉服”,在舞台上走秀。小宇穿着春季的桃花汉服,手里拿着桃花书签;朵朵穿着夏季的荷花汉服,腰间挂着竹编荷花灯;阿明穿着冬季的蜡梅汉服,别着蜡梅缠花——他们的脚步虽然稚嫩,却带着满满的自信,台下的掌声此起彼伏。

樊赟站在舞台上,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五年前,我和倾喃、凰慕在柳岸里开了这间小工作室,当时只是想把喜欢的非遗手艺传承下去,没想到五年来,我们能走到这么多地方,认识这么多热爱非遗的人,帮助这么多乡村焕发生机。”她顿了顿,继续说:“未来,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四季花旅’要覆盖更多乡村,‘非遗环球直播’要走向更多国家,我们要让更多人看见非遗的美,让更多乡村因为非遗而变得更好。”

庆典结束后,大家围坐在院子里,吃着村民们带来的特产,聊着未来的计划。老林说:“明年蜡梅村要种更多的蜡梅,还要建一个蜡梅非遗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蜡梅文化。”段师傅则说:“扎染村要和‘轻折柳’合作,开发更多扎染新品,让扎染手艺传得更远。”孩子们则围着樊赟,问下次研学营什么时候开,想去更多的乡村体验非遗。

三月的柳岸里,槐树枝头冒出了新绿,“轻折柳”工作室的窗前,摆着新一年的计划清单:四月要去贵州苗寨,拓展“四季花旅”的春季新路线;五月要带着“四季非遗汉服”参加上海国际时尚周;六月要开启“非遗环球直播”的第五站——加拿大温哥华;还要在全国范围内选拔“非遗小传承人”,让更多孩子加入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来。

樊赟、倾喃、凰慕三人坐在窗前,看着清单上的计划,眼里满是期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