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 > 第2章 不仅能吃到好吃的苹果,还能帮果农解决难题

八月的木棉村,阳光把田间的木棉花晒得通红,“木棉非遗工坊”的院子里,晒满了刚染好的浅红色棉布,像铺了一地的晚霞。张秀莲正带着几位大婶做木棉花缠花,她们的手指翻飞,金色丝线绕着干花瓣,很快就成型一朵小巧的缠花。“昨天直播卖了八十支发簪,今天得赶紧做出来,别耽误发货,”张秀莲边绕线边说,脸上满是干劲,“现在咱们做的缠花,不仅在网上卖,还被城里的文创店订了货,以后再也不用愁木棉花卖不出去了。”

樊赟每周都会来工坊一趟,看看大家的进度,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天,她刚走进工坊,就被几位大婶围住,手里拿着新设计的缠花样品——有的把木棉花和小珠子串在一起,有的在缠花上绣了迷你福字,还有的做成了书签的形状。“樊老师,你看这些样式能不能卖?”一位大婶紧张地问。樊赟拿起样品,笑着点头:“这些样式都很好,既保留了木棉花的特色,又有新创意,下次直播就推这些新品。”

为了让工坊的产品更多元,樊赟还教大家做木棉香包。她带着大家把晒干的木棉花磨成粉,混合薰衣草、艾草,装进用木棉染布做的小袋子里,再用丝线绣上简单的花纹。“这种香包能驱虫,还能散发出淡淡的木棉香,特别适合放在衣柜里,”樊赟边演示边说,“大家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调整里面的香料,比如喜欢花香的就多放薰衣草,喜欢草药香的就多放艾草。”

大婶们很快就掌握了香包的做法,她们做的香包,既有传统的方形,也有可爱的圆形、心形,还在上面绣了木棉花、蝴蝶等图案。在一次直播中,这些香包一上架就被抢空,不少网友留言:“香包味道很好闻,放在衣柜里,衣服都带着淡淡的香味。”“支持木棉村的手作,既实用又有意义。”

随着工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村里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加入。大学生小林之前在城里做电商运营,听说村里的工坊需要人,就主动回来负责网店的运营和客服。“现在工坊的网店粉丝越来越多,咱们可以做些定制款,比如客户提供照片,咱们根据照片做缠花,”小林和樊赟商量,“还可以搞些优惠活动,比如买汉服送缠花,提高客户的复购率。”

樊赟很赞同小林的想法,两人一起优化了网店的运营方案,还开通了“木棉村手作日记”专栏,定期发布村民做手作的照片和视频,让网友更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专栏上线后,网店的粉丝量增长了不少,还有网友留言说:“看着村民们认真做手作的样子,觉得这些产品更有温度了,以后会一直支持。”

“轻折柳”的直播栏目越来越丰富,除了每周固定的手作教学和产品推广,还新增了“非遗助农探访”系列,每月带网友去一个有特色农产品的村子,了解当地的情况,帮村民推广产品。九月初,直播团队去了邻县的苹果村,村子里种了大片的苹果树,正值苹果成熟的季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却因为交通不便,很多苹果都卖不出去。

直播当天,樊赟和凰慕带着镜头走进苹果园,果农老秦正在树上摘苹果,他拿着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对着镜头说:“咱们村的苹果都是施的有机肥,又脆又甜,就是路不好走,外地的收购商不愿意来,每年都有很多苹果烂在地里。”樊赟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笑着说:“这个苹果真的很甜,大家可以点击直播间的链接购买,不仅能吃到好吃的苹果,还能帮果农解决难题。”

倾喃则在果园里教大家做苹果干手作,她把苹果切成片,放在阳光下晒干,再用丝带系上,做成可爱的苹果干挂件。“大家可以把苹果干挂件挂在包包上,既能当装饰,还能随时吃,”倾喃边做边说,“苹果村的苹果很多,除了做苹果干,还能做苹果酱,以后咱们可以帮村民开发更多苹果相关的手作产品。”

直播两个小时,苹果村的苹果卖出去了两千多斤,还有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说以后会持续关注苹果村的产品。老秦激动地握着樊赟的手:“太谢谢你们了,要是没有你们的直播,这些苹果不知道要烂多少,你们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非遗助农探访”系列直播越来越受欢迎,后续又去了核桃村、葡萄村,帮村民推广核桃、葡萄等农产品,还开发了核桃壳手作、葡萄皮染布等非遗产品。每次直播,都有很多网友参与,有的购买农产品,有的提出手作创意,还有的表示想加入助农团队,一起帮村民解决难题。

除了助农直播,“轻折柳”还和学校合作,开展了“非遗直播课堂”,每周三下午,通过直播的方式,给偏远山区的学校上非遗课,教孩子们做简单的缠花、剪纸等手作。第一次直播课时,星光小学的孩子们坐在教室里,跟着樊赟学做缠花。阿明拿着丝线,认真地绕着骨架,虽然隔着屏幕,但他还是时不时举手提问:“樊老师,这个线要绕多少圈才合适呀?”樊赟耐心地回答:“绕三圈就可以了,绕的时候要拉紧,这样缠花才不会松。”

直播课堂结束后,孩子们都把自己做的缠花拍照发给樊赟,阿明还在照片里附了一张纸条:“樊老师,我做的缠花送给你,以后我还要跟着直播课学更多手作。”看着孩子们的照片,樊赟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直播不仅能推广非遗和助农,还能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带去知识和快乐,让他们也能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十月的柳岸里,桂花飘香,“轻折柳”工作室迎来了丰收的季节——木棉非遗工坊的手作产品销量突破了一万件,“非遗助农探访”直播累计帮助村民卖出农产品超过十万斤,“非遗直播课堂”覆盖了二十多所偏远山区学校。工作室的后院里,摆着各地村民送来的礼物——木棉村的木棉花干、苹果村的苹果酱、核桃村的核桃,满满的都是温暖。

樊赟、倾喃、凰慕三人坐在后院的槐树下,翻着新的计划清单——十一月要去云南和段师傅商量新的扎染合作,推出“秋冬扎染汉服系列”;十二月要举办“非遗助农成果展”,展示这一年来助农的成果,邀请各地的村民和匠人来参展;明年正月,还要开启“非遗环球直播”,带着中国的非遗手艺和助农产品,走进国外的直播间,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村特色。

“咱们还要在木棉村建一个‘非遗助农培训基地’,”樊赟指着清单上的一条,“教更多村民做非遗手作,推广电商运营知识,让他们能自己掌握增收的技能,真正实现‘授人以渔’。”倾喃点头补充:“还要把‘非遗直播课堂’做得更系统,编写专门的教材,培养更多的非遗老师,让更多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学到非遗知识。”

凰慕则拿出了“非遗环球直播”的初步方案:“第一站咱们去法国,之前和法国的童装品牌合作过,这次可以通过直播,展示中国的非遗汉服和助农产品,比如木棉村的缠花、苹果村的苹果干,让法国的网友也能了解中国的乡村和非遗文化。”

正说着,手机响了,是木棉村的张秀莲发来的视频——她穿着自己做的木棉染汉服,手里拿着刚做好的缠花,笑着说:“樊老师,咱们工坊又接到了一个大订单,要做一千支缠花发簪,村里的人都在加班加点做,大家都特别感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咱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樊赟看着视频里张秀莲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做更多事,让木棉村的手作走向更远的地方。”

挂了视频,夕阳透过槐树叶,洒在三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