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无锡城,已经渐渐苏醒。
东方既白,晨曦微露,青灰色的天光一点点驱散着夜的沉寂。
昨夜的露水还挂在檐角,欲滴未滴,折射着熹微的晨光。
这座运河畔的城市,正从沉睡中睁开惺忪的睡眼。
街道上,人流开始汇聚,叫卖声此起彼伏,充满了俗世的烟火气。
挑着担子的小贩早早地占据了街角,热气从蒸笼里袅袅升起。
卖菜的农妇将新鲜的瓜果蔬菜整齐地码放在地上,水珠还在翠绿的叶子上滚动。
赶早市的妇人提着篮子,在各个摊位前驻足,精挑细选,讨价还价。
车马声、脚步声、吆喝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喧闹却充满了生机。
阿朱佝偻着身子,扮作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灰衣老婆婆,混迹在人群之中。
她的背弯得很低,步履蹒跚,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而艰难。
那身宽大的灰色粗布衣衫,掩盖了她原本娇小的身形。
一块同色的旧头巾包裹住了她乌黑的秀发,几缕刻意挑出的灰白碎发从额前散落。
她混在这早起为生计奔波的人潮里,就像一滴水汇入了河流,毫不起眼。
她那双灵动的眸子,此刻却被刻意画出的皱纹所掩盖,透着与年龄不符的焦急与锐利。
那眼底深处闪烁的光彩,被巧妙地隐藏在浑浊与疲惫之后。
只有极为仔细地观察,或许才能从那偶尔飞快掠过人群的、审视的一瞥中,捕捉到一丝被极力压抑的聪慧与机敏。
但那目光更多地是落在石板路上,似乎只关心脚下的坑洼。
一夜的担忧,早已让她心力交瘁。
这一夜何其漫长,她几乎未曾合眼。
耳朵时刻捕捉着外面的动静,期盼着那熟悉的脚步声响起。
然而除了更夫的打更声和偶尔的犬吠,什么也没有。
焦虑如同藤蔓,随着夜色加深而越缠越紧,几乎让她透不过气。
冰冷的寒意从心底蔓延开,并非来自夜露,而是源于未知的恐惧。
但一想到还在客栈里苦苦等待的王语嫣,她便强行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
王姑娘那样一个柔弱的人儿,此刻必定是六神无主,以泪洗面。
她将自己和阿碧托付给她,这份信任沉甸甸的。
她绝不能倒下,必须撑起这片天,必须找到段公子。
这个念头像一根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她疲惫不堪的神经。
她不能慌,更不能乱。
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冷静。
自乱阵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胸腔里那颗狂跳不止的心,将那些纷乱杂沓的可怕猜想强行摒除出去。
必须思考,必须理清头绪。
段公子临走前,似乎隐约提到过一个名字……
那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说的?
当时气氛紧张,他的话语又快又急。
她努力地回想,捕捉着记忆里那一闪而过的碎片。
是什么来着?
那名字似乎有些特别,并不常见。
它卡在记忆的缝隙里,呼之欲出,却又隔着一层薄雾。
她蹙眉,额头上画出的皱纹因此更深了。
对了!
康敏!马大元的遗孀!
灵光乍现,如同暗夜里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迷障。
就是这个名字!
段誉公子提及要去探寻真相时,语气凝重地提到了这位夫人。
他说要去打探消息,目标极有可能就是这个人!
这个判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她心中漾开圈圈涟漪。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这个方向。
阿朱的脑子转得飞快,思路瞬间清晰起来。
既然有了明确的目标,那么接下来就是方法。
如何打探一位深宅妇人的消息?
尤其是这样一位身处风波中心、身份敏感的女子。
绝不能直接上门询问,那无异于自曝身份,打草惊蛇。
她没有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而是径直走向了街角最大的一家茶馆。
这是最合理的选择。
茶馆酒楼,永远是消息流通最快的地方。
那里人来人往,是最好的信息集散地。
她需要借助众人的口,拼凑出零碎的线索。
茶馆,自古便是消息汇聚之地。
飞檐斗拱,招牌老旧,桌椅被磨得光滑。
这里见证了多少闲谈碎语,江湖传闻。
这里的气息混杂着茶香、汗味和各种食物的气味,形成一种独特的热闹氛围。
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都喜欢在这里歇脚,谈天说地。
有刚从码头卸完货的苦力,大口喝着最便宜的茶水解乏。
有走街串巷的货郎,一边歇脚一边清点着筐里的杂货。
也有几个看似闲散的老者,摇着蒲扇,慢悠悠地品着茶,眼睛却打量着每一个进出的人。
“老婆婆,您喝点什么?”
店小二肩膀上搭着一条微黄的白毛巾,脸上带着职业性的热情,快步迎了上来。
他见这老婆婆衣着朴素,便直接引向靠门边的便宜座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