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姑娘,不好了!”
刘德二慌慌张张地跑进账房,脸上写满了焦急。
“又怎么了?”苏锦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笔。
“老张师傅要走!”刘德二喘着粗气,“他说受不了这些新规矩,要回老家种地去!”
苏锦皱眉:“老张师傅?那个做了二十年木工的张木匠?”
“就是他!”刘德二点头,“他是咱们这里手艺最好的木匠,要是走了,箭杆的质量就保不住了!”
苏锦站起身:“他现在在哪?”
“在工坊门口收拾东西呢,说今天就走。”
“走,去看看。”
来到工坊门口,果然看到一个花白胡须的老人正在整理工具箱,神情落寞。
“张师傅。”苏锦走上前,“听说您要离开?”
老张头抬起头,看到苏锦,叹了口气:“苏姑娘,不是我不愿意干,实在是...这些新规矩,我一个老头子学不会啊。”
“什么学不会?”
“什么计件计质,什么培训考核,还有那些表格记录...”老张头摇头,“我做了二十年木工,从来没这么复杂过。”
苏锦正要说话,陆在行走了过来。
“老张,你这是要干什么?”陆在行看到工具箱,眉头一皱。
“陆伯,我要回老家了。”老张头苦笑,“这里的活,我干不了了。”
“胡说!”陆在行一拍桌子,“你张木匠的手艺,整个京城都找不出第二个!怎么就干不了了?”
“可是这些新制度...”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陆在行看了苏锦一眼,“苏姑娘,老张这样的师傅,可不能让他走啊。”
苏锦点头:“陆伯说得对。张师傅,您的手艺我们都知道,新制度不是要为难您,而是要让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什么意思?”老张头不解。
“您想想,以前您做的箭杆,和新手做的箭杆,拿的是一样的工钱,公平吗?”苏锦问。
老张头想了想:“确实不太公平。”
“现在不一样了。”苏锦继续说,“您做的箭杆质量好,就能拿更多的钱。这不是在为难您,而是在奖励您。”
“可是那些表格,那些记录...”
“这些我来安排人帮您做。”苏锦说,“您只管做好您的箭杆就行。”
陆在行在一旁点头:“对,老张,你就专心做你的手艺活,其他的事情有人帮你。”
老张头还是犹豫:“可是我年纪大了,学那些新技术...”
“谁说您要学新技术了?”苏锦笑了,“您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需要学的是那些年轻人。”
“那我...”
“您可以当师傅啊!”陆在行眼睛一亮,“教那些年轻人,传授您的手艺。”
“当师傅?”老张头一愣。
“对!”苏锦接过话头,“我们正需要像您这样的老师傅。教学还有额外的津贴,而且...”
她停顿了一下,看向陆在行。
陆在行会意,清了清嗓子:“而且,我们要给老张师傅一个特殊的待遇。”
“什么待遇?”老张头好奇。
“首先,专门的工位。”陆在行指着工坊里面,“最好的位置,最好的光线,最好的工具。”
“其次,午后茶点。”苏锦补充,“每天下午,专门给您准备茶水点心,让您休息休息。”
“还有,”陆在行神秘地说,“公示牌排位。”
“公示牌排位?”老张头更糊涂了。
陆在行拿出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首席木工师傅 张木匠”。
“这是您的专属牌子,挂在工坊最显眼的地方,让所有人都知道您的地位。”
老张头看着木牌,眼睛有些湿润:“这...这太隆重了吧?”
“不隆重!”苏锦认真地说,“您值得这样的尊重。二十年的手艺,不是谁都有的。”
“而且,”陆在行继续说,“以后有重要客人来参观,我们就请您出面介绍工艺。您就是我们的招牌!”
“招牌?”老张头有些不敢相信。
“对,活招牌!”刘德二在一旁插话,“张师傅,您做的箭杆,连将军都夸过呢!”
老张头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说:“可是我真的学不会那些新东西...”
“不用学!”苏锦摆手,“您只要把您的手艺发挥好就行。至于那些表格记录,我安排小李来帮您。”
“小李?”
“就是那个识字的年轻工匠。”苏锦解释,“他负责记录您的工作量和质量,您只管做活就行。”
“那培训呢?”
“您当老师,教别人。”陆在行说,“不是您学,是别人跟您学。”
老张头眼睛亮了:“这样啊...”
“而且,”苏锦继续说,“我们还要给您一个特殊的福利。”
“什么福利?”
“工位优化。”苏锦拿出一张图纸,“我们专门为您设计了一个工作台,高度、角度都按照您的习惯来调整。”
老张头看着图纸,上面详细标注了各种尺寸和设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