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手搓金乌,这大明画风不对啊 > 第173章 蒋家事来看道场(二)

好不容易将炸毛的夫人安抚下来,蒋仁峥望着她难掩关切的脸,心中暖流涌过,想及未来又难免有些忧虑。

他斟酌着词语,小心翼翼地将思忖了一路的想法说了出来。

“……夫人,今日之事实在是…我是想咱们是不是考虑搬个家?去个更安稳些的地方?”

蒋夫人刚平复下去的眉毛瞬间又拧了起来,凤目圆睁,带着审视的目光盯着他:“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好端端的搬什么家?”

她眼神里透出狐疑。

“蒋仁峥,你老实跟我说,你是不是背着我干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怕被道场清算?”

蒋仁峥闻言心里叫苦,脸上浮现无奈的苦笑,家有如此精明的悍妻看着,他哪有那个胆子啊?

但他不敢这么说,话语到了嘴边转了几个弯,连忙摆手:“夫人哪里话!有夫人这般贤惠能干的妻子日日监督,为夫便是有一星半点的歪心思,也早被夫人掐灭在萌芽里了,怎会做那等自毁长城之事?”

“那你为何突然想搬家?”蒋夫人追问,语气缓和了些,依旧不解。

蒋仁峥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夫人你看,这道场对平民百姓自然是极好的,分田分地,仁政频出。”

“可对咱们这等略有家资的人家…说句不好听的,咱们就是那待宰的家禽。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便切上一刀。今日是田亩,明日谁知会不会是商铺、宅院?咱们若再不思退路,只怕…只怕迟早落得对面张家那般下场啊!”

蒋夫人听完,却摇了摇头:“我看未必。咱们家行得正坐得直,在这城固县也算有几分仁善之名。平日里修桥铺路、施粥赠药,从未间断。”

“咱们一没欺男霸女,二没逼死人命,三没对抗新政,道场便是要杀人立威,总要讲个理字吧?难不成还能无凭无据就杀人抄家?”

她也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也细细观察了,这道场行事,虽手段雷厉,却也算得上端正。你瞧他们驻军许家庙镇这些时日,可有一兵一卒扰民?可拿过百姓一针一线?自来便帮镇上铲雪,救灾。不像明军,说是官兵,跟蝗虫过境的匪寇就没啥区别!”

“如今正是新旧交替之时,有些人利益受损,自然不甘心,跳出来反抗。道场杀一批,拉一批,再正常不过。所以当时他们上门清丈田亩,我便做主,痛快给了,结个善缘总好过结仇。”

蒋夫人分析得头头是道,她出身四川官宦之家杜家,自幼耳濡目染,对政局变幻自有一番见解。

她瞥了一眼自家这胆小怕事的丈夫,心里暗暗翻了个白眼。这没用的男人,也就是运气好娶了她这么个有主见、有能力的宝贝,不然早不知被人坑骗多少回。

“可是……可是……”蒋仁峥捋起胡须,皱着眉头,还想说什么。

她没好气地打断道:“还想着搬家?搬哪儿去?南方倒是没道场,可那边宗族势力盘根错节,排外得紧,邪祟说不定比咱这儿还多。道场来了,至少先清理了邪祟与匪寇,让大家能睡个安稳觉!”

“你就没发现,自从城固归属道场后,这十里八乡的治安都好了不少?”

“以往咱们行商,哪个月不得耗费大把银钱打点各路牛鬼蛇神才能勉强经营?如今道场可曾收了咱们一分额外的保护费吗?”

“你呀,一天天的,光看见坏处,半点好处不入眼!”

蒋仁峥被夫人连珠炮似的一顿训斥说得哑口无言,仔细一想,似乎确实是这个道理。

他讪讪地点头:“是是是…夫人说的是,是为夫思虑不周,杞人忧天了。”

杜如妦见他听进去了,语气也软了下来,安排起正事:“王家村那些地,给了就给了,本就是租种出去的,如今不过是还于农户,何必耿耿于怀。”

“回头你把蒋叔也叫回来吧,他现在那里正也不是村里正经选的,如今村里都不是咱家仰户了,没必要再让他留在那儿碍眼,免得引人多想。”

蒋仁峥思考片刻,点头道:“好,我回头就派人去问问蒋叔的意思。他若愿意回来,咱家庄子上正好缺个管事的,让他去养老。若他念旧不愿离开,咱们也需尊重他老人家的意愿。”

“行,就按你说的办。”杜如妦爽快应下,总算露出了点笑意。

她这个丈夫,虽然胆子小、没主见,但心地还算良善,懂得尊重人,这也是她愿意一直替他操持的原因。

京师的雪,下得比汉中更绵密。鹅毛般的雪片无声飘落,将紫禁城的朱墙黄瓦染成苍茫寂寥的银白。

崇祯抱着一个暖炉,静立在乾清宫殿门的廊下,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出神。

寒气扑面,他却恍若未觉。

一旁随侍的小太监急得团团转,拿着一件厚实的玄狐皮披风,小心翼翼地给皇帝披上。

“皇爷,外头天寒地冻的,龙体要紧啊!您要瞧雪,咱在殿里头瞧着不成吗?万一冻坏了可怎么是好!”

崇祯仿佛没听见,目光依旧停留在纷纷扬扬的雪幕上,眼神空洞而疲惫。

自他登基以来,大明朝便似陷入了无边的风雪之中,天灾**,内忧外患,从未停歇。

他夙兴夜寐,节俭勤政,试图力挽狂澜,却总觉得像是在泥沼中挣扎,越陷越深。

有时夜深人静,他也会禁不住扪心自问:是否真是自己德不配位,才惹得上天降下如此多的灾异警示?

各地的灾情奏折,就像这殿外的雪花一样,源源不断地飞入京师,堆满他的御案。

每一份都是一声声泣血的哀鸣,都是急待钱粮的救援。

可他这个皇帝,守着名义上富有四海的江山,国库里却空虚得能跑马,连半分赈灾的银两都难以筹措。

这种无力感,几乎要将他压垮。

就在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带着一摞新的奏折,踩着积雪匆匆走来。

一见皇帝竟站在风雪中,顿时吓了一跳,也顾不得礼仪,急步上前,声音又急又心疼:“皇爷!您怎么站在这风口里!这要是着了风寒可如何是好!”

他转头便训斥那小太监:“你这奴才怎么当的差?竟让皇爷在此受冻!还不快……”

崇祯这才回过神,微微摆了摆手,声音有些沙哑:“不干他的事,是朕自己想站一会儿。大伴,莫要斥他。”

他的目光转向王承恩身后那摞新的奏章,嘴里泛起苦涩,“又是哪里来的要钱要粮的折子?还是哪处又起了民变,或是边关告急?”

他的语气里尽是麻木的无奈,似乎已经准备好了接受下一个坏消息。

王承恩脸上却绽开一个与这阴沉天气格格不入的笑容,连声道:“皇爷,这回不是!不是要钱粮的,是天大的好消息,是大喜事!”

“好消息?”崇祯一怔,黯淡的眼眸泛起一丝微光。

在这四面楚歌、焦头烂额之际,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皇爷,外头冷,快进殿暖和暖和,容奴婢细细禀报!”王承恩搀着崇祯的胳膊,将皇帝劝回了温暖如春的殿内。

地龙烧得正旺,与殿外的冰天雪地恍若两个世界。

崇祯在御榻上坐下,将暖炉搁在一边,看向王承恩:“说吧,是何好消息?能解朕燃眉之急否?”

王承恩脸上笑开了花,躬身回道:“能!太能了!皇爷先前最忧心地方灾害,有转机了!”

他翻开最上面一份急报,语气兴奋:“是那位神尊,已然遣派了大量人手和神兽,前往各重灾区救援赈济了。听说他们有一种新炼制的丹药,能强身健体、抵御严寒,已分发给不少灾民。”

“其中所需钱粮,皆由道场一力承担,无需朝廷拨付一分一毫,灾情已然缓解了大半!”

崇祯闻言,猛地坐直了身体:“当真?”

“千真万确!”

听到回复,他心中一时五味杂陈,既有灾情得缓的如释重负,又有难以言喻的复杂——大明王朝的困境,最终竟要依靠一个外人来解救。

王承恩察言观色,知道皇帝心思,连忙补充道:“皇爷,这是好事啊!说明神尊心里还是装着大明。祂出手,总好过灾民流离失所,酿成民变不是?而且,听闻道场此次并未借此扩张地盘,只是纯粹救灾,事后便撤走了大部人马。”

崇祯缓缓靠回椅背,长长吁出一口气。

他沉默了片刻,低声喃喃,像是在问王承恩,又像是在问自己:“是啊,缓解了。可……”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