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 第451章 谁家的孩子不值钱?

张野一头扎进了老城区蒸腾的暑气里。

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浸湿了t恤的领口,空气中混杂着廉价香料、油炸食物和人声的嘈杂,几乎让他窒息。

他穿过拥挤的摊位,目光像猎犬一样扫过一张张被生活磨砺得麻木或焦灼的脸。

最终,他的视线定格在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角落。

小薇的母亲就蹲在那里,面前铺着一块褪色的蓝布,上面摆着十几个手工缝制的香包。

她的背佝偻着,像一株被重物压弯的草。

一根带着线的针在她指间颤抖,试了数次,那细小的针眼仿佛在嘲弄她不听使唤的神经,怎么也穿不过去。

她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极度的紧张和羞耻。

张野走过去,蹲下身,什么也没说,只是从她手中接过了针线。

线头在他稳定指尖的引导下,一次就穿过了针眼。

女人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慌,随即认出了他。

“是……是你。”她的声音干涩沙哑。

“我来看看你。”张野将穿好线的针递还给她,目光落在那些粗糙但用心的香包上,“生意怎么样?”

她低下头,避开他的视线,嘴唇翕动了半天,才挤出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小薇……小薇回学校了。”

张野的心猛地一沉。

“学校不是……”

“我签了。”她打断了他,声音低得像蚊子哼,却带着一种被撕裂的痛楚,“学校让所有家长签一份‘家庭信用承诺书’,我不签,孩子就不能进校门。保安……保安就那么拦着。”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屈辱的早晨,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我去求教导主任,他给了我另一份,叫‘悔过书’,签了,承诺书就算过了。”

张野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几乎能想象出那个画面:一个母亲,在冰冷的制度和旁观的目光下,为了孩子能走进教室,被迫否定自己最朴素的善意。

“悔过书……写了什么?”他的声音也变得嘶哑。

女人的手死死攥着那块蓝布,指节泛白。

“写的是……‘本人深刻反省曾对弱势群体表达不当同情,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今后坚决与高风险行为切割,维护家庭信用纯洁’。”

每一个字都像一把淬了冰的刀,扎进张野的心里。

他盯着她布满薄茧和针眼的手,轻声问:“你后悔吗?后悔当初给尘肺病人捐款。”

她猛地摇头,幅度大得像要甩掉什么无形的东西。

泪水终于决堤,顺着她脸上的沟壑滑落,砸在蓝布上,洇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我不后悔救人。”她哽咽着,用手背胡乱抹着脸,“我后悔……我后悔让小薇看见我跪在教导主任办公室门口,签字的样子。”

那一刻,张野觉得整个市集的喧嚣都消失了,只剩下这位母亲压抑的哭声,和自己胸腔里那股无处发泄的、几乎要爆炸的怒火。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一间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林枫正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的光映得他脸色苍白。

陈默坐在他旁边,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行行代码,最终,一个复杂的模拟程序界面跳了出来。

程序的标题是——“亲情脱钩社会影响模拟器V2.1”。

“按照你的要求,逆向推演完成了。”陈默的声音有些疲惫,“我设置了一个核心变量:母亲,38岁,信用分720,因一次性向非官方认定的尘肺病救助项目捐款500元,被系统判定为‘潜在不稳定关联人’,信用分降至580,进入‘社会观察期’。”

“开始模拟。”林枫的声音冷得像冰。

陈默敲下回车。

屏幕上,无数数据流疯狂闪动,模拟出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就业的完整生命轨迹。

十二个关键的人生场景被逐一量化,呈现出令人心惊肉跳的连锁反应。

结果触目惊心。

升学场景:因母亲信用分降低,其子在三次小升初、初升高的重点班摇号中,权重被自动下调15%。

系统计算,他因此平均失去3.7次进入重点班的机会。

奖学金评定:两次省级、三次市级奖学金申请,因“家庭信用背景”一栏不达标,在初审阶段就被刷下。

平均失去2.1次奖学金资格。

社会实践与竞赛:报名参加省级科技创新大赛,被学校以“综合素质评估”为由劝退。

报考公务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高稳定性”岗位,在政审环节被标注为“家庭存在潜在风险”,直接失去1.8次报考资格。

医保报销:在模拟的一次大病场景中,因家庭信用等级位于“次优级”,其能享受到的某些补充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比“优秀级”家庭低了8个百分点。

数据如同一张密不透风的蛛网,将一个孩子未来所有的可能性死死缠住,只因为母亲一次微不足道的善举。

林枫盯着屏幕上那刺眼的“-3.7次”、“-2.1次”、“-1.8次”,脸上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忽然,他低低地笑出声来。

那笑声里没有半分喜悦,充满了无尽的荒谬与悲凉。

“原来是这样。”他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耳语,“原来好人真的不能当。当了,就得全家一起跟着倒霉。”

赵子轩那边也传来了消息。

他借用一个朋友的身份,伪装成学生家长,成功混进了青云中学一年一度的“家校共建会”。

会议厅里,正播放着精心制作的宣传片——《信用家庭,幸福之本》。

画面上,一群穿着整洁校服的孩子,举着“我家信用满分”、“争做信用小标兵”的牌子,笑容灿烂地跳着舞。

会议间隙,赵子轩借口咨询孩子学习问题,与一位看起来颇有资历的班主任攀谈起来。

几句恭维的话下去,那老师便放松了警惕,压低声音透露:“我们班去年就转走了三个‘低信生’,没办法,校长亲自找家长谈的话,说放在班里‘避免影响整体评估’。都是些挺聪明的孩子,可惜了。”

赵子轩心头一凛,不动声色地将话题引向了竞赛。

果然,老师叹了口气:“说起这个就来气,我们班那个小宇,数学天赋特别好,我想给他报市里的奥数竞赛。结果报到教导处,主任直接把名单打回来了。”

就在这时,教导主任恰好从旁经过,拍了拍那位老师的肩膀。

赵子轩立刻低下头,假装看手机,同时悄悄按下了录音键。

他清晰地录下了教导主任对那位老师说的话:“老李,跟你说了多少次,那个小宇的事就别再提了。别给他报名参加什么数学竞赛,你想想,万一他拿了奖,媒体一来采访,发现他爸是因为‘非法集会’被降信的,这算什么?算我们学校成功培养了一个高风险家庭的苗子?这责任你担还是我担?”

录音结束,赵子p轩的指尖冰凉。

当三路消息汇集到林枫这里时,整个团队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张野带回来的是血淋淋的现实,赵子轩带回来的是制度的无情执行,而林枫和陈默推演出的,是这套系统背后冰冷彻骨的数学逻辑。

“不能再等了。”林枫终于开口,打破了沉默,“我们不能只收集证据,必须让更多人看到这些被‘筛掉’的孩子。他们不是数据,不是评估报告里的减分项,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转向陈默,“教育局的内网,有没有安全、不留痕迹的通道?”

陈默点头:“他们为了数据安全,设置了一个独立的灾备备份通道,物理隔离,但每十二小时会通过一个加密端口同步一次数据。我可以利用同步的瞬间,进行非破坏性访问,只读取,不修改。”

“好,把全县所有被标记为‘低信家庭子女’的学生名单提取出来,一共217名。进行脱敏处理,隐去真实姓名和学校,只保留年龄、性别和家庭被降信的原因。”林枫的目光转向赵子轩,“子轩,用最平实的语言,把这些孩子的故事串起来,写一篇长文,标题就叫——《被筛掉的孩子》。”

几个小时后,一份数千字的长文和一份包含217个匿名档案的名单出现在电脑上。

“然后呢?”张野问,“发到网上?很快就会被删除。”

“不发到网上。”林枫”他看向张野,“你回老城区,联系你认识的那些手作市集的摊主、特教学校的老师,还有那些愿意帮忙的快递员。把这篇文章缩印成巴掌大的小卡片,夹在学生新发的作业本里,夹在家长点的外卖单里,夹在公交卡的充值收据里,夹在每一个人们不会设防的日常角落。”

一场无声的“投递”行动就此展开。

两天后,一个中学老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她正在批改的作业本,本子里夹着一张小小的卡片。

她配文写道:“今天发新作业本,在里面发现了这张纸条,看完整个人都不好了。”

照片里,卡片上那行字被放大,清晰可见:“老师,我爸妈不是坏人。”

事件的发酵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就在此时,王教授,那位信用体系的首席设计师,受邀参加了市里举办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未来发展”高端研讨会。

面对台下媒体和学者的提问,他侃侃而谈,将那套冰冷的系统包装成“必要的社会免疫机制”,声称“情感连坐”虽然残酷,但能有效阻断风险的代际传递,是维护社会整体稳定性的“阵痛”。

林枫让赵子轩以一家网络媒体记者的身份拿到了提问机会。

“王教授您好,”赵子轩站起身,声音洪亮而清晰,“我想请教一个具体案例。如果一位母亲,因为见义勇为,救助了一个被官方定义为‘非法’的群体,导致信用降级。她的孩子因此失去了本该拥有的重点教育机会。请问,我们这套‘免疫机制’,究竟是在奖励冷漠,还是在惩罚善良?”

全场一片死寂。所有镜头都对准了王教授。

王教授脸上的笑容僵硬了片刻,他沉默了几秒,推了推眼镜,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学者口吻回答:“任何制度在初期都需要保持其绝对的稳定性,个案的得失,要服从于整体的秩序。”

当晚,就在林枫他们复盘这次交锋时,陈默的电脑突然跳出一个新邮件提醒。

发件人是匿名的,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我不能再欺骗自己了。”

附件是一个加密的压缩包。

陈默迅速破解,里面是一份内部报告的草案,封面上赫然印着标题——《关于“道德传染”社会阻断模型的伦理边界与压力测试报告》。

报告的署名人,正是王教授。

林枫一把夺过鼠标,点开文件。

他直接翻到结论部分,一行加粗的黑体字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瞳孔上:

“在为期三年的观察实验组中,78.3%的‘低信家庭’未成年子女,在年满18周岁前,表现出主动与‘问题亲属’进行情感与物理切割的倾向,以期修复自身信用档案。模型……有效。”

林枫猛地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金属外壳发出一声沉闷的撞击声,像一声压抑的哀鸣。

他缓缓抬起头,环视着张野、赵子轩和陈默,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同样的震惊与骇然。

“我们都错了。”林枫的声音很低,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令人不寒而栗的平静,“他们不是在建设什么信用系统,他们是在建造一个巨大的人性灭绝培养皿。”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

那些闪烁的光点,此刻在他眼中,仿佛都成了培养皿中挣扎的菌落。

“陈默,”他没有回头,“用我们建立的那个单线联系网络,通知所有我们接触过的、名单上的、被牵连的家庭。”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房间里回荡,每一个字都裹挟着风暴欲来的重量。

“告诉他们,是时候了。”

“是时候,让那些被系统判定为‘沉没成本’的幽灵,在阳光下开口说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