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 第446章 发布会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冰冷的蓝色光晕从巨型屏幕上流淌下来,将台下数百张媒体人的面孔映照得如同深海里的鱼群。

空气中弥漫着高级香氛和电子设备散热的混合气味,一种属于新时代的、精致而无情的味道。

主持人用他那经过专业训练、毫无瑕疵的嗓音宣布着信衡科技的下一个里程碑:“……我们将率先上线‘高危人群死亡数据库’,通过对海量生命数据的深度学习与精算,为保险、金融乃至社会信用体系,提供前所未有的风险评估模型。”

话音刚落,台下记者席中一只手果断地举了起来,像一株倔强生长的植物,刺破了这片精心营造的和谐。

“请问,”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的男记者站起身,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清晰而锐利,“你们所谓的‘样本数据’,是否包含了非正常死亡者?比如,自杀,或者……死因存疑的案例?”

会场短暂地安静了一瞬。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台上那位被称为“周总”的高管身上。

他依旧保持着完美的微笑,仿佛这个问题早在预料之中,甚至是他乐于解答的。

“这位记者朋友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他微微颔首,语气从容不迫,“我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有的数据,都经过了最严格的脱敏处理。我们关注的不是个体,而是风险特征。对于系统而言,每一个样本都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矩阵,无关姓名,无关过往,只有纯粹的、可量化的风险本身。”

他的话语如同一剂镇定剂,安抚着现场隐约的不安。

然而,就在他最后一个字音落下的瞬间,极致的变故发生了。

毫无征兆地,会场中央那块巨大的LEd屏幕,连同两侧的副屏,以及所有用于展示的液晶电视,全部陷入了死寂的黑暗。

全场一片哗然,惊呼声四起。

黑暗只持续了不到两秒,当光亮再次占据人们的视野时,那充满未来感的LoGo和精致的宣传片已消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段粗糙、摇晃的黑白影像。

上百张普通人的脸挤满了屏幕,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他们共同举着手写的纸牌,像一片沉默的森林。

接着,一个整齐划一、仿佛从胸腔深处发出的声音,通过会场的顶级音响系统,狠狠地砸在每个人的耳膜上:“我认识她,她是个好人!”

这声音不响亮,却带着一种无法抗拒的穿透力,瞬间击溃了现场的商业氛围。

高管脸上的笑容彻底凝固,变成了错愕与震怒。

他对着台下咆哮:“安保!切断信号!马上!”

但已经晚了。

画面切换,一个头发花白、穿着公交制服的老人出现在终点站的调度室里,他对着镜头,眼眶通红地举起一块纸板:“她每次都等我末班车,给我带一壶热水。”画面下方浮现一行小字:老马,37路公交司机。

紧接着,一个围着围裙的中年女人在热气腾腾的早餐摊前,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小雨发高烧,是她半夜背着孩子跑了五里路送到镇医院的。”画面下方:小雨妈,柳坪村早餐摊主。

雨幕之中,一个年轻的快递员骑着电动车飞驰,他猛地刹车,从防水布下抽出一块硬纸板,高高举起,雨水打湿了他的脸,也打湿了纸板上的字:“大雨封路,她留我过夜,给我煮了姜汤。”画面下方:阿勇,丰禾速运快递员。

每一段简短的视频之后,都冷冷地浮现出同一行血红色的字:“王桂芳,柳坪村人,2023年冬卒,死因:被系统定义为高危。”

最后,一个冷静而充满力量的男声响起,仿佛是对信衡科技高管那番“冰冷数字”言论的直接回应:“你们卖的不是数据,是浸透了人情和血泪的骨灰钱。”

安保人员终于反应过来,手忙脚乱地冲向主控室。

然而,当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拔掉主服务器的电源后,恐怖的一幕发生了——视频并没有停止。

台下记者席中,一台又一台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那段黑白影像如同病毒般自动开始播放,此起彼伏的“我认识她,她是个好人”汇成了一场数字时代的招魂仪式。

陈默并没有那么愚蠢,他没有去攻击信衡科技固若金汤的主控系统。

他只是利用了发布会现场那个对媒体开放认证的wiFi的一个微小漏洞。

他伪造了一个名为“媒体专属资料包”的文件,当记者们连接wiFi并习惯性地点击下载后,一个微型的网页加载程序便被植入了他们电脑的后台。

它静静地潜伏着,等待着一个特定的网络信号作为扳机。

现在,扳机扣动了,它便会自动循环播放那些早已缓存好的证言视频。

几名安保人员冲向记者席,粗暴地合上笔记本,甚至拔掉电源。

但他们很快发现,这是徒劳的。

只要附近有任何一个连接网络的设备,哪怕是某人手机分享的热点,那些被植入的程序就会被再次唤醒。

陈默的后手早已布下,在发布会场馆外半径三公里的范围内,便利店的玻璃门上、出租车的后窗上、共享单车的车把上,都悄然贴上了一张张印着风景画的二维码海报。

每一个扫码的人,都成为了一个新的信号发射源。

这张网,已经挣脱了物理的束缚。

会场之内乱成一团,而会场之外,另一场无声的战争也已打响。

信衡科技大厦楼下,张野默默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十名穿着统一白色t恤的盲人按摩师排成一列,安静地站在人行道上,像十座沉默的雕塑。

他们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块特制的盲文板,上面用冰冷的触点,镌刻着同一句话:“她说过的话,值得被记住。”

在他们旁边,五名聋哑人正用激烈而精准的手语,向围观的路人“讲述”着王姨的故事。

他们的手指翻飞,表情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那是一场无声的呐喊。

旁边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印着二维码:“扫码观看手语实时翻译”。

一名嗅觉敏锐的记者立刻冲下楼,举起相机对准这震撼的一幕。

两名保安立刻上前阻拦,推搡之间,人群中突然挤出一位步履蹒跚的大婶。

她是住在附近的大刘媳妇,她一把推开保安,将一叠纸张狠狠拍在记者胸前:“拍!给我拍!这是她给我打的钱,没留名,但我去银行查到了底单!我男人腿断了,家里揭不开锅,是她帮的我们!”

她指着不远处信衡科技的LoGo,声音嘶哑地质问着每一个人:“你们说她是高危?有风险?那我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男人伤残的家庭,是不是更该被你们的系统直接删掉?!”汇款单的复印件被风吹散,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在冰冷的城市上空飞舞。

同一时刻,青州大学最高的教学楼天台上,林枫迎风而立。

他没有看楼下渺小的世界,而是低头凝视着手机屏幕。

无数信息流正通过加密频道汇集到他这里。

【兰州】:出租车司机老李正在通过车载电台,向全城的夜行者播放着剪辑后的证言录音。

【广州】:城中村的握手楼之间,有人用一台大功率投影仪,将“我认识她”四个大字和王桂芳的素描头像,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

【哈尔滨】:清晨的早市,一位大妈将小型的录音播放器用塑料袋包好,塞进一筐筐准备出售的鸡蛋里,对每个买主说:“送你的,回家听听。”

他深吸一口气,点开了那个名为“口述中国”的社交账号。

这是他经营了三年的账号,记录了无数普通人的声音。

他上传了最后一段,也是最沉重的一段视频。

画面里,一个戴着黄色安全帽的中年男人站在轰鸣的工地上,他叫小凯爸。

他用油漆在自己的安全帽上,一笔一划地写下:“王姨救了我”。

镜头拉远,他身后是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巨大墙体,钢筋水泥的森林冷酷而宏伟。

他说,是王姨当年借钱给他,让他走出了嗜赌的泥潭,才有了今天这个家。

林枫为这段视频配上了最后的文字:“你们可以篡改档案,可以定义风险,但你们改不了人心。”

点击发送。

几乎在同一秒,张野的电话打了进来,背景音里是货车发动的引擎声。

“林枫,车修好了,照片也全都贴上去了。按你说的,条幅换了。”

林枫挂掉电话,将手机揣进兜里。

他走到天台边缘,俯瞰着这座被晨光逐渐点亮的城市。

远方,一辆白色的厢式货车缓缓驶出小巷,汇入城市的车流。

车身贴满了王桂芳生前各种各样的照片,有她在田里劳作的,有她抱着邻居家孩子的,有她在村口大笑的……一张张鲜活的笑脸,像无数双眼睛,注视着这个试图将她定义为“风险”的世界。

在货车车头,一条巨大的黑色横幅迎风展开,上面只有三个醒目的白色字符,和一个坚定的词语:

404,出发。

行动告一段落,喧嚣和肾上腺素如同潮水般退去。

林枫回到柳坪村那间属于王桂芳的小屋。

空气里还残留着老人身上特有的、混杂着皂角和阳光的味道。

他开始默默地整理她的遗物,把那些朴素的衣物、用旧的农具一件件收进纸箱。

这是一个冰冷而必要的仪式,提醒着他,那个温暖的人真的已经不在了。

在收拾床底的一个旧木箱时,他的指尖触到了一个坚硬而冰冷的物体。

他把它拿了出来,发现那是一个被水浸泡得发胀变形的硬皮本,封面已经模糊不清,书页因为湿透后又晾干而紧紧地粘连在一起,像一块沉甸甸的砖。

一股若有若无的、混合着河泥与旧墨水的气息,钻入了他的鼻腔。

林枫的心,猛地一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