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 第412章 AI不会心疼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第412章 AI不会心疼

作者:小小君公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5 19:55:34

晨雾未散时,林枫蹲在祠堂门槛上揉了揉发涩的眼睛。

昨夜他和陈默对着老吴的歌本整理到后半夜,纸页间的映山红被翻得发蔫,却在台灯下泛着暗红的光,像团不肯熄灭的火。

\"林哥,投影仪支架松了!\"张野的大嗓门从祠堂里炸出来,惊飞了檐角的麻雀。

这个从小习武的东北汉子正举着两米高的支架,额角挂着汗珠,后颈晒得通红——他今早天没亮就去村口借梯子,说是\"撑场子的架势不能输\"。

林枫站起身,布鞋沾了晨露,踩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响。

祠堂里已经支起了直播架,赵子轩正对着手机镜头调试滤镜,指尖在屏幕上快速划拉:\"暖光太假,冷光显老...老吴头脸上的皱纹得留着,那是活的故事。\"他抬头瞥见林枫,挤了挤眼睛,\"放心,我把弹幕框调小了,不让那些刷'非遗变网红'的败兴。\"

老吴坐在最前排的竹椅上,腿上搭着小梅织的蓝布衫。

他的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敲膝盖,昨夜讲起《祖公上山》时的颤音还卡在喉咙里,像片没飘稳的云。

小梅蹲在他脚边,正用橡皮筋捆扎一摞手写歌词——她今早翻出了所有课本,把空白页都撕下来抄歌,\"爷爷说口传的东西得落纸,不然风一吹就散了\"。

日头爬到鼓楼尖顶时,祠堂里已经坐满了人。

穿靛蓝侗裙的阿婆抱着孙辈,戴斗笠的汉子卷着裤脚,连邻寨骑摩托车来的后生都挤在门槛外,手机举得老高。

赵子轩对着镜头比了个\"三二一\",直播间提示音叮咚作响——他今早把预告发在二十个非遗相关的社群里,标题是\"今天不听AI背词,听活人的故事\"。

\"各位朋友,这里是侗寨404寝室的'真人故事夜'。\"赵子轩的声音通过扩音器荡开,祠堂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今天的主角,是唱了六十年侗族大歌的吴正山阿公。\"

老吴的背挺了挺。

他摸了摸裤兜,那里装着林枫昨晚送的录音盒——金属壳被体温焐得温热。\"祖公上山...\"他开口时声音发颤,像老水车刚转第一圈,\"那是民国三十年,地里的稻子旱得能点着火。

我阿公背着半袋红薯干出门,说去深山找野栗...可山那么大,人那么小,走散了咋办?\"

祠堂里响起抽鼻子的声音。

阿婆们用袖口擦眼睛,后生们捏紧了手机,直播间的弹幕突然疯涨——\"他手在抖我爷爷也说过类似的\"。

老吴的喉结滚动着,眼神穿过人群,落在祠堂后墙的神龛上,那里供着褪色的祖先牌位:\"我阿公说,要是走散了,就唱'祖公上山莫怕黑,山风是娘拍背睡'。

唱一句,等半柱香;再唱一句,等半柱香...要是听见回音,就说明,还有人活着。\"

\"叮——\"赵子轩的手机弹出消息提示。

他低头扫了眼,瞳孔猛地一缩。

直播间在线人数从三万跳到三十万,又涨到三百万,弹幕像潮水般涌:\"这才是文化!起鸡皮疙瘩了!\"

老吴还在说,声音里浸着岁月的沉酿:\"后来我哥饿死在山里,我在山脚唱了一夜。

唱到后半夜,山那边突然传来一声...不是回音,是个讨饭的娃子,跟着我哼。\"他抬起手,指节嶙峋的手在半空虚虚抓了一把,\"那娃子后来成了我妹夫,他说,听见歌声时,他以为是亲娘来接他了。\"

祠堂里安静得能听见风过鼓楼的铜铃声。

小梅的眼泪砸在歌本上,晕开一团蓝墨水。

林枫望着老吴颤抖的肩膀,突然想起昨夜他说\"有些声音等不到被唱出来\"时的灰败,此刻老人眼里的光,比寨子里所有的灯火都亮。

\"咔\"的一声轻响。

赵子轩捏碎了手机壳边缘的硅胶套。

他把手机转向林枫,屏幕上是郑馆长的私信:\"明早九点景区AI首秀,用的是你们录的素材。\"配图里,虚拟讲解员穿着侗绣对襟衣,眉眼精致得像画里的人,字幕写着\"基于大数据还原最纯正侗族文化\"。

演示视频里,机械音正字正腔圆地念:\"《祖公上山》是侗族先民在迁徙过程中创作的劳动号子。\"

\"放屁!\"张野的拳头砸在桌沿,震得茶杯跳起来。

他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布扣崩飞两颗,\"我现在就去县城找老郑!

什么大数据,他当老吴头的命是数据库里的0和1?\"

祠堂的木门被撞得哐当响。

赵子轩盯着演示视频里虚拟人僵硬的笑,突然扯掉直播麦克风,指节在键盘上敲得噼啪响:\"我剪个对比视频。

一边是AI背词,一边是老吴说他哥...让他们看看,机器会不会心疼。\"

陈默推了推起雾的眼镜,从背包里摸出移动硬盘。

他的鼠标在歌本扫描件上停顿片刻,最终选中老吴讲述\"哥饿死在山里\"的片段:\"加个时间轴,标注光绪三十年大旱时《求雨歌》降了三度——数据能还原调子,还原不了饿肚子的滋味。\"

老吴凑过来看屏幕,枯瘦的手指点了点虚拟人:\"这娃娃穿的侗绣不对。\"他声音突然清亮起来,\"右襟的喜鹊应该头朝里,那是盼着出门的人回家。\"小梅赶紧掏出小本本记,笔尖戳破了纸。

夜色漫进祠堂时,张野摔门回来。

他的迷彩裤沾着泥,手里攥着份皱巴巴的文件:\"老郑说,文澜科技签了三年合同,不推AI就撤资。\"他把文件拍在桌上,纸页簌簌散开,\"他们要把'侗族大歌'注册成数字Ip,以后民间艺人商演要交钱,说是'规范传播'。\"

林枫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数字版权所有\"的红色印章,喉咙像塞了把碎稻壳。

他想起昨夜老吴说\"唱的时候要想起祖公翻山的样子\",想起小梅用最笨的方式记尾音,想起阿婆们擦眼泪的袖口——原来他们小心护着的火种,有人想把它锁进玻璃柜。

\"我来。\"门被推开条缝,穿褪色牛仔褂的阿木探进头。

他背着破三弦,琴袋上的补丁叠着补丁,\"我在抖音说《杨家将》,打赏没AI讲解员的广告多。\"他晃了晃手机,屏幕上是\"内容违规限流\"的通知,\"但他们演的穆桂英太甜,甜得不像活人。\"他一屁股坐在长凳上,三弦拨出个清亮的音,\"我帮你们整理故事,用说书的法子——反正这张嘴,闲着也是被平台封。\"

深夜的祠堂里,阿木的三弦响了。

他跟着老吴学《祖公上山》的调子,唱到\"山风是娘拍背睡\"时突然变调,用说书的抑扬顿挫加了句:\"您猜怎么着?

那山风里裹着野栗子香,是祖公们拿命给后人探的道!\"村民们拍着大腿笑,直播间的弹幕刷成一片\"活了!这才是非遗!\"

次日清晨,景区广场挤满了人。

文澜科技搭的舞台闪着蓝光,虚拟讲解员的全息投影立在中央,裙裾随着设定好的程序飘动。

林枫站在后排,看着工作人员调试设备,听见他们小声嘀咕:\"这AI能背十万字资料,游客问什么都能答。\"

\"各位游客,欢迎来到侗族文化体验区——\"虚拟人刚开口,声音突然卡成电流声。

它的眉眼开始闪烁,机械音变调成尖锐的蜂鸣:\"祖...祖公...上山...找...\"后台传来技术人员的尖叫:\"数据库没这个问题!

快重启!\"

人群骚动起来。

林枫抬头,看见小梅从人群里挤出来。

她抱着爷爷的歌本,发梢沾着晨露,和昨夜站在民宿门口时一模一样。

她站上舞台,把歌本轻轻放在讲解台前,用侗语清唱:\"祖公上山莫怕黑,山风是娘拍背睡——\"

清越的调子撞碎了电子音的嗡鸣。

广场突然静得能听见歌本纸页的翻动声。

赵子轩的手机镜头悄悄抬起来,先扫过屏幕上僵死的虚拟人,再切到小梅颤抖却清亮的脸。

直播间瞬间被弹幕淹没:\"它不会回答,因为它从没饿过!这才是我们要的文化!\"

陈默举着笔记本电脑,实时数据在屏幕上跳动。

观看人数突破五百万,转发量破百万,#AI不会心疼#的话题爬上热搜第三。

林枫望着小梅被晨光照亮的侧脸,听见手机震动——是赵子轩刚发的消息:\"教育部文化司的人在直播间留言了。\"

广场上,虚拟人终于重启,用标准普通话背道:\"《祖公上山》是侗族先民创作的劳动号子。\"但没人再看它。

阿木挤到前排,三弦一挑:\"要我说啊,这号子里藏着的,是祖公们的心跳——\"

林枫摸出手机,给陈默发了条消息:\"把老吴的讲述剪成十分钟版本,附上歌本里光绪三十年的批注。\"他望着小梅继续清唱的背影,又想起昨夜老吴说的\"有人愿意弯下腰,认真听\"。

此刻,无数弯下腰的人正通过屏幕,把这些声音捧到更亮的地方去。

风掀起舞台边的宣传海报,\"基于大数据还原最纯正侗族文化\"的字样被吹得翻卷。

远处,鼓楼的铜铃又响了,一声,两声,像在数着什么——数那些正在破土的种子,数那些不肯被AI背走的,活的心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