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 第303章 三万两千个名字

我的室友全是卧龙凤雏 第303章 三万两千个名字

作者:小小君公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5 19:55:34

手机屏幕上那幅蜡笔画仿佛有种灼人的温度,透过冰冷的玻璃,一路烫进了林枫的心底。

那歪歪扭扭的线条,那漏雨的屋顶,那窗边孤零零的孩子,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记无声的重锤,狠狠砸在他胸口。

老师,我们还能听见你吗?

这稚嫩的提问,像一根尖锐的刺,扎破了他心中最后一道名为“理智”与“等待”的防线。

他知道,老陈发来这张照片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一种近乎绝望的求援。

他猛地推开椅子,木质的椅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在这死寂的深夜宿舍里显得格外突兀。

他没有丝毫犹豫,大步走到书桌的抽屉前,一把将其拉开。

里面整齐地躺着一沓打印纸,最上面一张的标题赫然是《关于“404信号站”公益助学项目合法性的联署倡议书》。

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也是他最危险的一步棋。

他曾设想过无数种递交它的时机,但没有一种像现在这样,被一幅孩子的画逼到了悬崖边上。

警方的传唤随时可能到来,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是按天,而是按小时计算了。

他必须抢在那张冰冷的传唤证之前,点燃另一场火。

同一时间的城市另一端,赵子轩的房间里只有键盘和鼠标的清脆敲击声。

他双眼布满血丝,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时间线。

他没有采用任何花哨的转场,而是将那幅名为《老师,我们还能听见你吗?

》的蜡笔画,用最简单的动画效果,让雨滴从屋顶的破洞中缓缓落下。

紧接着,画面淡出,十几个孩子围着烛光读书的场景浮现,背景音不是煽情的音乐,而是孩子们用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此起彼伏的朗读声。

那是一个个鲜活的,渴望知识的灵魂在呐喊。

视频剪辑完成,他没有像往常一样上传到任何一个主流视频平台。

他清楚,在“未备案”这顶大帽子下,这样的视频只会被瞬间吞噬,甚至可能成为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他深吸一口气,将压缩好的视频文件,打包发送给了全国二十七个公益社群的负责人。

这些社群,都曾在“404信号站”最困难的时候,响应过他们的求助。

他在邮件正文里只写了一句话:“各位,这不是求转发,是请你们告诉身边每一个认识的人——有人正在因为一件好事,而遭受‘未备案’的惩罚。”

邮件发出后是漫长的死寂。

三小时,像一个世纪那么久。

就在赵子轩快要扛不住疲惫时,电脑右下角弹出了一个窗口,来自哈尔滨的一个社区公益组织负责人:“我们社区的文化广场今晚正好要放露天电影,片子放完后,能加播这段吗?”

赵子轩的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半秒,随即用力敲下回复:“加,必须加!如果有人问,标题就叫《他们说我们不合规》。”

清晨,市信访局门外还没有开始一天的喧嚣,张野却已经带着阿珍和其他几位家长到了。

他们没有像传统的上访者那样带着悲愤与激动,他们的表情异常平静,甚至可以说坚定。

他们没有堵门,而是在旁边的人行道上支起一张长桌,拉起一条白底黑字的横幅。

上面写着:“我们不是来闹事的,是来作证的。”

桌子上,并排摆着三本厚厚的签名册,那都是过去一年里,接受过信号站帮助的家庭和捐助过他们的好心人留下的。

第一本签名册的封面上,就贴着小兰那幅画的彩色打印件。

路过的行人渐渐被这奇怪的阵势吸引,围了过来。

张野站起身,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各位街坊邻居,我知道大家都在议论,说我们‘404信号站’是非法组织,是诈骗。我今天不辩解,我只让大家看一样东西。”他转身扶过自己的儿子,一个看起来已经快和他一样高的少年。

他拍了拍儿子的腿,“我儿子,去年这个时候还坐在轮椅上,医生说他这辈子能拄拐走路就是奇迹。是信号站的老师们,用他们筹来的善款,联系了康复专家,又每天陪着他做复健。现在,他能自己站起来了。”

他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一字一句地问:“谁能告诉我,这份恩情,这份账,该算给谁?如果做好事要被定性为‘不合规’,那什么才叫‘规矩’?”

人群中一片沉默。

片刻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分开人群,走到桌前。

他看起来像个退休教师,他拿起笔,在签名册的空白页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又在后面加了一句:“我捐过两百块,没想过要回报,只为山里的孩子能对着屏幕,喊我一声爷爷。”

他的举动像一个开关,人群开始骚动,越来越多的人默默上前,拿起笔,在册子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而在网络的云端,陈默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刚刚上线的后台系统。

这个被他命名为“故事地图”的新功能,在没有做任何宣发的情况下,上线仅仅十分钟,代表着真实反馈的光点,就从云南、贵州、甘肃的山区深处,一个接一个地亮了起来。

他惊愕地发现,人们上传的远不止是简单的签名。

有的是一张捐款截图,有的是一段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手机录音,还有的,是一封封用粗糙的纸写下的、扫描成电子版的手写信。

数据洪流般涌入,陈默的手指在键盘上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他迅速编写着脚本,让系统自动提取这些原始素材中的高频关键词——“谢谢”、“老师”、“读书”、“光”……这些词汇汇聚在一起,在他的屏幕上形成了一张不断变化的“情感热力图”。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证言,他将所有数据都进行了高强度加密,并切分成无数碎片,藏匿于上百个志愿者的私人聊天记录备份之中。

除非有人能同时控制这上百个毫不相干的人,否则谁也无法拼凑出完整的证据链。

当后台系统冰冷的计数器跳到“1000”,提示“已成功收录第一千份真实证言”时,陈默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他轻声对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说:“这一次,不是我们在发声,是他们……终于敢为自己说话了。”

夜色已深,青州大学的行政楼里只剩下零星几个窗口还亮着灯。

林枫抱着那三本被签得满满当当、沉重无比的册子,走进了信访接待室。

值班的老师推了推眼镜,看着眼前这个一脸倦容却眼神明亮的学生,皱眉问道:“同学,这么晚了,你这是要申诉什么问题?”

林枫摇了摇头,他走到办公桌前,将那三本册子轻轻地、郑重地放在桌面上,发出一声闷响。

“老师,我不申诉。”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我来递交证据——证明我们做过的事,有人记得,有人认可。”

说完,他深深地看了一眼那三本册子,仿佛在与一段过往告别。

然后,他转身离开,没有再说一句话。

空旷的走廊里,只留下他渐行渐远的脚步声,以及身后房间里传来的,老师翻动纸页时那细微而清晰的沙沙声。

镜头缓缓拉远,透过接待室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那张办公桌上,值班老师不知何时从小兰的画里抽出了那张蜡笔画,小心地用一块玻璃板压在了桌角。

窗外透进来的路灯光,微弱地映照在画上“听见”那两个歪歪扭扭的字上,像一点不肯熄灭的烛火,微微发亮。

与此同时,远在另一座城市的赵子轩,正被不断涌入的各地社群消息所淹没,手机屏幕一次次亮起,带来一个又一个令人振奋的回应。

突然,一条特殊的提示音响起,那是一个他设置了特别关注的联系人。

他以为又是哪个媒体的朋友看到了视频,想来询问情况,便带着一丝期待划开了屏幕。

屏幕上亮起的,却是一个他许久未曾联系的名字,和一行简短得令人心头一沉的文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