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斐府。
作为距离宫中最近的一处府邸,每日上朝时,牌坊下总是会聚集很多官轿。
只有当斐府的官轿出来时,其他官轿才会悄声无息地跟在后面前往宫墙之外。
每当京中出现一些变化时,或是即将出现一些变化时,官轿会更多,甚至包括了一些尚书大人的官轿。
因斐府的主人叫斐术,三省中的中书省中书令。
三省,和黑吉辽没关系,是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中书省,理论上负责的工作是协助天子草拟诏令以及各项决策,也叫 “定旨出命”。
说直白点,就是宫中要干什么事,然后中书省做几个方案,最后选出其中一个比较完善的版本进行修改补充,之后定版,也就是 “正式诏书”,最后一步是返给宫中,天子如果满意的话写个 “敕”字。
到了这一步并不算完,也算不得可以执行的政令,之后就涉及到了三省中的门下省了。
门下省拿到定稿后,开始审核,如果没什么问题了才会下发下去,算是正式生效,成为真正的政令。
至于执行这个政令的,则是三省中的尚书省,负责将经过中书、门下二省的皇帝诏敕,细化成具体的政令,交给六部九寺去执行。
三省,中书省负责制定,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
肉分五花三层,人分三六九等,各衙署也是如此,九寺有实权部门,也有闲散衙署,六部也分强弱,至于到底六部之中是礼部权力大一点,还是吏部拳头比较硬,尚有争论,不过要问最没牌面的,必然是工部。
三省同样,不是说制定政令的中书省最厉害,门下省能审核它,觉得不行可以打回。
能够打回政令的门下省也不是说话最管用的,因为他们只能打回,能卡脖子,却不能制定政令。
至于尚书省,接触最多的是六部九寺,因此很多时候这群人的立场是一致的,当政令实在面临无法执行的时候,尚书省就可以带着六部九寺的官员指责中书、门下二省。
不管怎么说,三省六部九寺十二监中,肯定是三省大权在握。
作为中书省中书令的斐术,也素有宰辅之称。
自从得知了南关可轻易获得二百万贯后,这几日朝堂天天研究这事,北关战事已经没什么人谈了,守城作战是北军的拿手活,只要钱粮能到位,来犯之敌全干废。
朝堂上吵吵闹闹的,各部都想分一杯羹。
吏部想安插一些官员过去,掌握实权。
礼部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化,他们礼部应该过去教化山林各部,教他们守规矩懂感恩。
户部说你们礼部算是想瞎了你们那颗感恩的心了,山林各部连汉话都不懂,怎么教化,这事关钱粮,还是户部掌大权才对。
工部也是胆肥了,梗着脖子说军器监是工部管辖,矿也是,他们才是话事人。
兵部倒是没动静,现在也就兵部还在研究北关战事的事了。
就连刑部都想凑凑热闹,说雍城的情况比较复杂,好多百姓都被调了过去,治安问题…
刑部都没说完,就被其他各部喷了一顿,连工部都跟着一起骂。
整日吵吵闹闹的,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几乎不开口,只在下朝之后召集三省大臣与各部尚书商议。
即便如此,还是没商议出个结果,一是周玄了解具体情况,天子也了解,但好多事没说,二是各衙署都有私心,很难尽快达成一致。
直到昨日上朝,天子在朝堂上表态了,唐云最早是因为查殄虏营一案前往雍城,之后一直留在雍城,他的军器监监正也是宫中任命的,若没有宫中鼎力支持,也没有现在关外开矿的事,各部可以派遣官员过去,但不能干扰唐云的工作,并且以军器监为主。
各部肯定是不乐意的,唐云才是从七品,去南关的人都是来捞功劳的,能过来捞功劳的哪个没背景,凭什么听你一个县男之子?
天子一表态,宫中和朝廷似乎又走向了对立。
结果如何,就看今日上朝了。
因此一大早牌坊外聚集了更多的官轿,等着中书省中书令斐术代表朝廷和天子好好商议一番。
几十号官轿安静地朝着宫墙移动,眼看着快到地方了,最前方的官轿停了下来。
几乎所有官员都伸出了脑袋,安静地等着。
斐家的下人快步跑到后方,停在了兵部尚书江芝仙的轿旁。
江芝仙作为兵部尚书,还真不是一大早过来排队等消息的,他和斐术是邻居,正好一起去宫中上朝罢了,属于是顺路。
斐家下人也不知和江芝仙说了什么,这位兵部尚书走下官轿,皱眉来到最前方,迟疑了一下后钻进了轿中。
进了轿,江芝仙苦笑道:“这山林各部、开矿守矿之事可和我兵部毫无干系,斐大人找本官是为哪般。”
斐术抚须一笑,六十出头的年纪不显老态,要是换下官袍走在坊间,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相貌平平无奇的老者竟是当朝中书令。
“开矿之事,固与兵部无涉,然雍城之内,有人实与兵部相关。”
“老大人指的莫不是宫帅,若是宫帅的…”
说到一半,江芝仙神情微动:“唐云?”
“正是唐云。” 斐术落下了轿帘,轻声道:“山林之事,日夕纷扰而无定规,本官闻之亦烦,诸部皆欲染指,咸称干预之后可成其事,退朝之后,本官不免思之,若诸部不插手,唐云默然竟成其事,莫非正缘朝廷未加干预,倘朝廷一旦介入,此事究竟尚可成否?”
江芝仙神情微变,面露思索之色。
难怪这老头能当三省大员,考虑问题的角度简直不要太刁钻,直指核心问题。
现在朝堂上争论的是,哪个衙署派哪些人过去,去监管,去指导,去加速办成这件事,各个衙署都声称是为了国朝好,为了把事情办好。
结果斐术这位中书令,考虑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
之前朝廷根本不知道唐云在关外开矿的事,结果唐云把事情办得漂漂亮亮,在朝廷不知情,不干预的前提下。
那么现在如果朝廷插手的话,这事当真能像各部官员所说的那样,加急、加速、加快,办得更好、更稳、更有章法吗?
斐术甚至直言不讳地说道,如果朝廷插手了,派人去监管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事儿反而办不成了?
“待朝尚早,江尚书与老夫说说,这唐云究竟是何方神圣。”
“老大人莫要说玩笑话,关于唐云之事,如今京中谁人不知,他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抓乱党、守关城,六大营赞不绝口,入山林、会盟各部,胆色过人,南关元年至今,竟有二十余部山林部族…”
斐术幽幽地打断道:“老夫问的是,这唐云究竟是不是陛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