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三国之青龙镇世 > 第319章 洛阳乱局夜

三国之青龙镇世 第319章 洛阳乱局夜

作者:我爱仙人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5 20:39:06

如此日复一日。

这日,叶青山把最后一把晒干的蒲公英捆好,往竹篓里一塞时,西市的日头刚过正午。

邻摊的老货郎叼着根没点燃的旱烟,凑过来用胳膊肘碰了碰他:“小哥,昨儿夜里城东边吵翻天,你听见没?”

叶青山正低头整理草药标签。

他用木炭在小竹片上画了简单的叶子图案,免得不识字的百姓拿错。

闻言抬了抬头,眼里带着恰到好处的茫然:“没听见啊,我睡得沉,出啥事儿了?”

“还能啥?十常侍那帮阉货跟何将军的人掐起来了!”

老货郎压低声音,唾沫星子差点溅到叶青山的草药上,“听说何将军要召外兵进京,阉货们急了,昨儿在宫里就动了手,何将军的头都被挂在宫门上了!”

周围几个摆摊的摊贩听见这话,也凑过来搭腔。

一个卖针线的老妇人拍着大腿叹气:“造孽啊!这洛阳城,怕是要不安生了。”

另个卖柴的汉子接话:“可不是嘛!今早我进城时,见着好些带刀的士兵在街上晃,见着像样的铺子就往里闯,说是要抓‘阉党余孽’,其实就是抢东西!”

叶青山手里的动作没停,指尖却悄悄凝了缕极淡的青藤。

昨夜他在太学翻典籍时,确实听见宫城方向传来喧哗,只是没凑过去看。

如今听这动静,想来是十常侍之乱,终究是来了。

他没接话,只笑着把一捆薄荷递给药贩:“王大叔,您要的薄荷,还是老价钱,两个铜板。”

那药贩接过薄荷,叹着气付了钱:“现在这时候,能有小哥你这样实在的摊贩,不容易喽。”

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还有士兵的呵斥。

街上的摊贩们脸色骤变,卖柴的汉子赶紧把柴往摊子底下塞,老妇人也慌慌张张地收针线筐。

谁都知道,这是乱兵来了。

叶青山依旧站在原地,只是悄悄往后退了半步,让竹篓挡在身前。

很快,一队穿着破烂铠甲的士兵骑着马冲了过来,为首的是个满脸横肉的校尉,腰间挂着把锈迹斑斑的环首刀,眼睛瞪得像铜铃,扫过街边的摊子。

“都给老子把值钱的东西交出来!”

校尉勒住马,马鞭指着卖柴的汉子,“你!那堆柴看着不错,给老子搬到军营去!”

汉子脸都白了,刚要求饶,校尉的马鞭已经抽了过来,眼看就要抽到汉子脸上。

叶青山指尖微不可察地动了动。

一根细得几乎看不见的青藤,顺着地面悄悄缠上了校尉的马腿。

那马正烦躁地刨着蹄子,被青藤一绊,猛地往前一栽。

校尉没防备,“哎哟”一声从马背上摔了下来,结结实实地砸在青石板上,腰间的环首刀“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周围的摊贩们吓得大气不敢出,连那卖柴的汉子都愣住了。

校尉爬起来,捂着腰龇牙咧嘴,指着马骂:“你这畜牲!敢摔老子!”

他弯腰去捡刀,手刚碰到刀柄,脚下又是一滑。

这次是叶青山用青藤轻轻勾了下他的脚踝。

校尉“扑通”一声又摔了个屁股墩,这次摔得更重,疼得他直咧嘴。

他环顾四周,没看见有人动手,只觉得邪门,又想起帝都关于“邪门乞丐”的传说,心里顿时发毛。

“妈的,晦气!”

校尉爬起来,也不敢再抢东西,捡起刀翻身上马,狠狠踹了马肚子一脚,“走!去别的地方!”

一队士兵跟着他,灰溜溜地走了。

直到马蹄声远了,卖柴的汉子才敢凑过来,对着叶青山作揖:“小哥,刚才……是不是你帮了我?”

叶青山挠了挠头,一脸无辜:“没有啊,许是那马脚滑吧?我刚才一直在整理草药呢。”

他指了指竹篓里的草药,汉子看过去,确实整整齐齐,连一片叶子都没乱。

老货郎也凑过来,眯着眼睛看叶青山:“小哥,你这运气可真好,每次都能遇上这种‘巧事儿’。”

叶青山只是笑,没说话。

傍晚收摊时,叶青山买了三个胡饼、一小袋粟米,还特意多买了块红糖。

昨天教贫民窟的小娃阿牛认数字,阿牛说他娘病了,想吃点甜的。

回到贫民窟的破屋,刚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就看见老乞丐正踮着脚,往他墙上贴东西。

走近一看,竟是他昨天用木炭画的几何图形。

老乞丐把画着三角形的墙皮揭了下来,用米糊粘在自家门上,嘴里还念念有词:“这符看着就管用,昨天贴了,果然没乱兵来敲门。”

叶青山差点笑出声。

他走过去,故意问:“张大爷,您这贴的啥呀?”

老乞丐回头,神秘兮兮地捂住门:“小哥,这是你墙上的‘驱邪符’啊!我看你画得好,就揭了两张,你别介意啊。”

“不介意。”

叶青山把红糖递给他,“张大爷,这红糖您拿给阿牛,他娘不是想吃甜的吗?”

老乞丐眼睛一亮,接过红糖就往阿牛家跑,边跑边喊:“阿牛!有甜的吃喽!”

叶青山摇了摇头,走进屋。

地窖的门好好的,他掀开木板看了看,越五剑匣安安静静地放在里面,紫檀木的匣身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

他检查了下匣身的暗铜纹饰,确认没有异样,才把木板盖回去,用青藤术悄悄在木板边缘缠了几圈。

万一有乱兵闯进来,青藤能提前预警。

夜里,洛阳城的喧哗比往常更甚。

远处时不时传来喊杀声、哭喊声,还有房屋燃烧的噼啪声。

叶青山坐在干草堆上,用小油灯照着《周髀算经》的残卷,手指在竹简上轻轻划过。

残卷里讲到“测日高”的方法:“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

叶青山看着这段文字,忽然眼前一亮。

这不就是勾股定理吗?

他之前练御剑时,总觉得剑气的轨迹不够精准,要是用勾股定理计算剑身与地面的角度、剑气输出的力度,会不会更稳?

想到这儿,他再也坐不住,揣上鱼肠剑和湛卢剑,悄悄出了门。

贫民窟的巷子里空无一人,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里透出微弱的光,偶尔传来几声压抑的哭泣。

叶青山贴着墙根走,避开街上的乱兵,往洛阳西北的城头走去。

那里靠着邙山,夜里最安静。

爬上城头时,夜风卷着火星从东南方向飘来,那是房屋被烧毁的地方。

叶青山站在城砖上,望着远处的火光,轻轻叹了口气。

这乱世,人命如草芥,他能护得住身边几个人,却护不住整个洛阳城。

他从怀里取出湛卢剑。

这剑剑身湛蓝,泛着淡淡的蓝光,最适合用来练“稳”。

指尖凝出一缕青龙剑气,轻轻落在剑身上,湛卢剑立刻微微颤动,像是有了生命。

他按照《周髀算经》里的勾股定理,在心里计算。

剑身与地面的角度设为30度,剑气输出力度为三成,这样剑身的轨迹应该是一条直线……

随着心念一动,湛卢剑缓缓飞了起来,贴着城砖的表面,以均匀的速度往前移动。

之前练鱼肠剑时,他总需要频繁调整剑气,可这次用了算经里的方法,剑身竟稳得像钉在半空一样,连轻微的晃动都没有。

“果然有用。”

叶青山眼睛一亮,指尖调整了下剑气。

这次把角度设为45度,力度提到四成。

湛卢剑立刻改变轨迹,沿着45度角往上飞,飞到城头的垛口处,又稳稳地转了个弯,沿着原路飞回来。

就在他练得入神时,忽然听见远处传来马蹄声。

不是乱兵的马,而是跑得飞快的驿马。

叶青山立刻收了湛卢剑,藏进怀里,贴着垛口往下看。

只见一匹快马从邙山方向跑来,马上的驿卒浑身是汗,手里拿着一封插着羽毛的信。

那是加急文书。

驿卒跑过城头下的小路时,忽然从路边的树林里窜出几个黑衣人,手里拿着刀,对着驿卒就砍。

“是劫文书的。”

叶青山皱了皱眉。

十常侍之乱时,各方势力都在抢消息,劫驿卒的事很常见。

他本不想管,可眼看驿卒就要被砍到,他还是动了。

指尖凝出两道青藤,像两条灵活的蛇,悄无声息地缠上两个黑衣人的脚踝。

那两个黑衣人刚要挥刀,脚下突然一绊,“扑通”一声摔在地上,刀也掉了。

另外几个黑衣人愣了一下,驿卒趁机催马,飞快地跑远了。

“谁?”

为首的黑衣人爬起来,警惕地环顾四周。

叶青山贴着垛口,大气不出,他不想暴露自己。

黑衣人看了半天,没发现人,只觉得是自己人不小心摔了,骂了句“废物”,带着人追驿卒去了。

等黑衣人走了,叶青山才从垛口探出头,心里暗笑。

这青藤术用来阴人,还真好用。

他刚要继续练剑,忽然觉得脚下的城砖有些异样。

不是普通的冰凉,而是带着一丝微弱的灵气。

他蹲下来,用手摸了摸城砖,灵气的感觉更明显了。

顺着灵气的方向往下挖,城砖底下竟有一口古井,井口被厚厚的石板盖着,石板上刻着模糊的花纹。

“原来这里有灵气。”

叶青山眼睛一亮。

他之前一直觉得洛阳的灵气稀薄,没想到在这城头底下藏着一口有灵气的井。

他用青藤术轻轻掀开石板,一股淡淡的灵气从井里飘出来,虽然微弱,但很纯净。

他坐在井边,运转青龙之力,开始吸收灵气。

同时,他想起《周髀算经》里的“天地之数”。

灵气的流动是不是也有规律?

如果用算经里的方法计算灵气的流动速度,是不是能提高吸收效率?

他试着把灵气的流动当成“日影”,把自己的丹田当成“日下”,计算两者之间的“勾股”关系。

没想到这么一算,吸收灵气的速度竟然快了一成。

之前需要半个时辰才能吸收的灵气,现在不到四刻钟就吸收完了。

“这算经简直是个宝贝。”

叶青山心里高兴。

他一直以为这只是本普通的算书,没想到还能辅助修炼。

他决定,以后每天夜里都来这里吸收灵气,顺便练剑。

吸收完灵气,天已经快亮了。

叶青山把石板盖回去,用青藤术恢复成原来的样子,然后悄悄下了城头,往贫民窟走。

路过阿牛家时,看见阿牛的娘正坐在门口,手里拿着那块红糖,对着他笑:“小哥,谢谢你的红糖,阿牛说你还教他认数字呢。”

叶青山笑了笑:“举手之劳,大娘,最近乱,你们尽量别出门。”

阿牛的娘点点头:“知道了,有你在,我们心里踏实。”

回到破屋,叶青山刚坐下,就听见外面传来老乞丐的声音:“小哥!不好了!有乱兵往这边来了!”

他赶紧起身,走到门口一看,果然有一队乱兵正往贫民窟的巷子里走,手里拿着刀,嘴里骂骂咧咧。

“张大爷,你先躲进我屋里。”

叶青山把老乞丐拉进破屋,然后走到地窖门口,用青藤术在门口设了个隐蔽的屏障。

如果乱兵闯进来,屏障会挡住他们,同时不暴露灵气。

很快,乱兵就到了门口。

为首的士兵一脚踹开木门,手里的刀指着叶青山:“小子,屋里有没有藏人?有没有值钱的东西?”

叶青山装作害怕的样子,往后退了退:“官爷,我就是个摆摊的,没钱,也没藏人。”

“放屁!”

士兵走进屋,四处打量,目光落在地窖的木板上,“那是什么?掀开看看!”

他走过去,刚要掀木板,手就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挡住了。

那是叶青山的生机屏障。

士兵愣了一下,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又用力掀了一下,还是掀不动。

“邪门了!”

他骂了句,又往屋里其他地方看,没发现什么,就对着外面喊:“这里没东西!下一家!”

乱兵走了,叶青山才松了口气。

老乞丐从里屋走出来,拍着胸口:“小哥,刚才是不是你又用‘符’了?那士兵怎么掀不动木板?”

叶青山笑了笑:“是木板太沉了,他没力气。”

老乞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没多问。

接下来的几天,洛阳城的混乱渐渐平息。

十常侍被杀,袁绍、曹操等人带兵清理了宫城,董卓的大军也快到洛阳了。

这些消息,叶青山都是从老货郎嘴里听来的。

他依旧每天去西市摆摊,夜里去城头吸收灵气、练剑,偶尔教阿牛认数字,日子过得平静又充实。

这天夜里,叶青山在城头练剑时,第一次尝试用两把剑同时御剑。

鱼肠剑负责快,湛卢剑负责稳。

他按照算经里的“勾股定理”,计算两把剑的角度和距离,让鱼肠剑绕着湛卢剑飞,形成一个圆形的轨迹。

银色的鱼肠剑和蓝色的湛卢剑在夜空中飞舞,像两条灵活的鱼,时而分开,时而汇合,剑气在空气中划出淡淡的痕迹。

叶青山指尖调整着剑气的输出,眼睛紧紧盯着两把剑,心里计算着每一个动作。

帝境初期的御剑,已经越来越熟练了。

练到尽兴时,他忽然想起自创的“龙归海”剑法。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凝出十二道青龙缠绕,分别附着在两把剑上。

“龙归海!”

随着一声低喝,鱼肠剑和湛卢剑同时发出耀眼的光芒,然后猛地往下一沉,像两条龙钻进海里。

剑气在城砖上划出两道深深的痕迹,却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

他特意控制了剑气的力度,避免被人发现。

“帝境初期的‘龙归海’,终于能收放自如了。”

叶青山满意地笑了。

他收了两把剑,坐在井边,又拿出《周髀算经》的残卷翻看起来。

月光洒在他身上,映着他青春永驻的侧脸,与远处洛阳城的灯火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知道,董卓进京后,洛阳城会更乱,甚至会迁都长安。

但他并不担心。

夜风又起,卷着落叶打在城砖上,发出沙沙的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