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吹响,资本的潮水汹涌而至,托起巨轮的同时,也必然泛起无数转瞬即逝的泡沫。
2014年的北京中关村,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咖啡因与PPT幻灯片交织的躁动气息。“3W咖啡馆”无疑是这片创业热土上最炙手可热的地标。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喝咖啡的地方,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流动的项目路演场、人才集市和资本对接站。
林澈坐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点了一杯美式咖啡。他今天来这里,并非为了寻找项目,更多的是想亲身感受一下这波由政策鼓励与资本狂热共同催生的创业浪潮最真实的脉搏。李娜和陈默分坐两旁,同样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咖啡馆里人声鼎沸。几乎每张桌子都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碎片化的词语不断飘过来:“互联网思维”、“颠覆”、“平台”、“估值”、“天使轮”、“A轮”……每个人脸上都写满激情与渴望,仿佛下一个阿里巴巴或腾讯就会在他们中间诞生。
很快,一场小型的、非正式的路演在他们隔壁桌开始了。一个穿着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年轻人,正对着两位看起来像是早期投资人的中年男子,唾沫横飞地讲着他的“宏图大业”。
“王总,李总,我们的项目是真正的‘互联网 农业’!”年轻人的声音极具感染力,“我们要做的是一个垂直领域的B2C电商平台,直接链接东北的黑土地和北上广的高端家庭!让用户通过我们的APP,就能实时认购一小块土地,监控作物生长,最终吃到绝对放心、可追溯的有机粮食!”
他展示着PPT上精心制作的蔬菜图片和夸张的增长曲线:“我们解决的不仅是食品安全痛点,更是满足了都市人群对田园生活的精神向往!这是巨大的蓝海市场!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做农业领域的京东!”
一位投资人似乎被吸引了,问道:“模式听起来不错,你们现在数据怎么样?团队背景呢?”
年轻人立刻接过话头,侃侃而谈:“团队核心成员来自BAT(百度、阿里、腾讯)和知名农业院校,组合完美!数据方面,我们APP内测一周,种子用户突破5000!目前急需200万人民币天使轮资金,用于市场推广和供应链搭建,出让10%股份。”
“200万,估值2000万?”另一位投资人沉吟了一下,“估值不低啊。”
“绝对物超所值!”年轻人斩钉截铁,“王总,李总,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我们就是那头马上就要起飞的猪!这笔投资,回报率绝对惊人!”
陈默听得微微点头,小声对林澈说:“澈哥,这概念听起来挺唬人的,互联网加农业,好像有点搞头?”
林澈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声音低得只有他们三人能听见:“唬人?默哥,你听他吹得天花乱坠,你问他三个问题:一、东北土地的规模化租赁成本是多少?二、有机认证的周期和费用是多少?三、生鲜冷链物流的损耗率和成本极限是多少?”
他顿了顿,看着那个年轻人几乎快要说服投资人的场景,淡淡道:“我打赌,他一个都答不上来,或者只会用‘互联网思维可以优化’这种空话来搪塞。这种项目,九成九是冲着‘大众创业’的政策风和天使投资人的钱来的。拿了钱,要么烧完拉倒,要么……”林澈冷笑一下,“…就像我听说过的某些项目一样,干脆把资金挪去股市搏一把,指望牛市赚了钱再回来填窟窿,美其名曰‘资本运作’。”
李娜闻言,立刻心领神会,低声道:“明白了,林总。这种缺乏扎实运营数据和清晰盈利模式,单纯靠概念包装的项目,风险极高,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果然,那桌的两位投资人最终似乎提出要再看看数据,没有当场拍板。年轻人略显失望,但很快又振作精神,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时,咖啡馆中央一阵小小的骚动。另一个创业团队似乎准备演示他们的产品原型。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略显紧张的年轻技术员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台笨重的原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各位,请看看我们团队历时一年开发的革命性产品——‘刷脸支付’原型机!”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我们将彻底改变支付方式,让手机支付成为过去时!未来,只需露个脸,就能完成支付!”
这个概念在2014年堪称石破天惊,立刻吸引了全场目光,连林澈也投去了关注的目光。他知道,这才是真正代表未来的技术方向。
技术员开始演示。他让一位志愿者站在摄像头前。
“第一次识别……抱歉,光线问题。”
调整后,“第二次识别……系统有点卡顿。”
他的额头开始冒汗,第三次操作,“第三次……失败,数据库连接错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