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枚虚拟货币的价格超越一盎司黄金时,整个世界都为之侧目,而林澈,早已在这场盛宴的主位就座。
时间行至2013年11月。北方的寒流开始席卷大地,但全球的加密货币市场却如同喷发的火山,炽热得令人窒息。澈宇科技的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又仿佛在无声地燃烧。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钉在投影幕布上,那上面,一条近乎垂直向上的红色K线,正以一种近乎荒谬的斜率,刺穿着所有传统金融认知的穹顶。
BTC/USD:$1,198.67
鲜红的数字,如同跳动的心脏,每一次刷新都带来一阵压抑着的抽气声。旁边的小屏幕上,正快速滚动着全球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快讯:
【突发】比特币价格历史性突破1000美元大关!
【分析】神秘数字货币年内涨幅超100倍,是泡沫还是未来?
【焦点】中国投资者涌入,比特币迎来“东方狂热”
陈默坐在电脑前,双手微微颤抖,不是害怕,而是极致的兴奋与难以置信。他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声音都变了调:“澈…澈哥……真…真涨到1000美元了!不,是1200美元!我们…我们…”
他猛地转过身,脸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几乎是喊了出来:“我们公司的13万枚比特币!现在值…值1.56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超过10个亿了!”
“十亿……”
这个词像是有魔力,在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回荡,重重地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那些最初跟着林澈在大学宿舍挖矿的元老,那些后来加入的技术员、分析师,此刻都仿佛被施了定身术。他们知道公司持有大量比特币,知道它一直在涨,但当这个天文数字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源于灵魂的震撼,依旧无法用语言形容。
从最初几美分的成本,到如今的一千多美元。他们亲眼见证,并参与缔造了一个真正的财富神话。
李娜还算保持着一丝CFO的镇定,但她扶眼镜的手也暴露了内心的波澜。她深吸一口气,用尽可能平稳的语调补充道:“准确地说,是1.56亿美元。按照现行汇率,约合9.6亿人民币。这已经远超我们所有其他资产的总和。”她看向林澈,眼神复杂,充满了敬佩与一丝担忧,“林总,我们……真的发大财了。”
是的,发大财了。用最初那微不足道的两百多万人民币本金,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撬动了一个近十亿人民币的数字资产帝国。这一切,都源于林澈当年那个被所有人视为“异想天开”的决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澈身上,等待着他的反应。他会狂喜吗?会庆祝吗?会像其他人一样激动难耐吗?
没有。
林澈的表情平静得可怕。他甚至没有看那令人疯狂的数字,而是目光深邃地凝视着那条依旧在不断创新高的K线图,仿佛在看一件与自己无关的艺术品。
“市场的情绪,已经进入非理性狂热阶段了。”他忽然开口,声音冷静得像西伯利亚的寒流,瞬间浇灭了会议室里躁动的气氛,“中国的散户大军正在疯狂涌入,推波助澜。但这股力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巨大的获利盘需要了结,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随时可能落下。”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陈默、李娜和所有核心成员,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执行第一期套现计划。”
“卖出5万枚比特币,目标均价1200美元,套现6000万美元(约3.7亿人民币)。”
“卖出5万枚?”陈默失声惊呼,脸上写满了不舍,“澈哥,价格还在涨!说不定能到2000,甚至5000美元呢!” 长期坚守的他,对比特币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视若珍宝。
“默哥,记住我们的原则:不追求卖在最高点,只追求赚取最丰厚的利润。”林澈看着他,语气放缓但依旧坚定,“现金为王。 我们需要将庞大的账面浮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可以支配的庞大现金流。”
他开始勾勒这笔巨款的用途:
“第一,公司扩张。 澈宇科技需要招募更多顶级人才,扩建团队,尤其是海外市场拓展和区块链技术研发部门,需要巨额资金。”
“第二,股市加仓。 A股的牛市才刚刚起步,券商股(中信证券)的布局需要追加投资,其他机会也在涌现。”
“第三,战略储备。 储备充足的现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性金融波动,并随时捕捉下一个‘小米’或‘字节跳动’级别的机会。”
他的分析如同一盆冷水,让兴奋过头的团队瞬间清醒。是啊,再惊人的市值,如果不能变现,终究只是纸面富贵。
“我明白了!”陈默重重点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他深吸一口气,坐回电脑前,那双曾经编写挖矿代码、如今操控着数亿美元资产的手,虽然依旧有些微颤,却无比沉稳地开始操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