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迈入2010年的11月,北方的寒风已然凛冽,但林澈的内心却如火般炽热。小米天使投资协议的墨迹未干,那纸承载着未来百亿价值的合同被妥善锁在银行的保险柜中,如同一枚沉睡的核弹,静待引爆的时刻。
然而,帝国的构建不能只依赖一枚核弹。林澈深知,在小米和比特币这两大核心资产真正爆发前,他需要让沉淀的资金持续滚动,产生现金流,同时进一步锤炼团队的实战能力。
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另一个充满机遇与风险的领域——A股市场。这里是检验李娜金融分析能力的绝佳试金石,也是他利用未来记忆进行“精准打击”的练兵场。
团队的小会议再次在校外那家安静的小餐馆里举行。热气腾腾的饭菜氤氲着水汽,三人围坐一桌。
林澈开门见山:“娜姐,小米的投资已经落地,比特币那边有默哥盯着,稳步积累。我们现在手头还有一点机动资金(他隐去了预留10万的细节,只说是部分剩余),不能让它躺着睡觉。A股市场,你有什么看法?有没有发现什么确定性的机会?”
李娜似乎早就料到会有此一问,她不慌不忙地从随身携带的文件夹里拿出一份几页纸的分析报告,推到了林澈面前。
“我最近确实重点跟踪了几个板块。”李娜的语气一如既往的冷静,带着学术般的严谨,“根据宏观数据和三季报披露,我注意到一个可能存在的预期差机会——**伊利股份**。”
“伊利?”林澈心中一动,这个名字在他模糊的记忆中确实有印象,2010年底到2011年,消费股有一波不错的行情。
“对。”李娜翻开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和图表,“逻辑很清晰:第一,上游原奶价格近期有见顶回落趋势,这将直接降低乳制品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毛利率。第二,伊利作为行业龙头,渠道下沉和品牌建设效果显着,营收保持稳定增长。第三,去年‘三聚氰胺’事件的行业阴影正在逐渐褪去,消费者信心缓慢恢复,行业整体处于复苏周期。”
她顿了顿,用笔尖重点圈出了几个财务预测数字:“目前市场情绪普遍还比较谨慎,没有充分反映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弹性。我根据模型测算,其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净利润增速很可能超预期。当前股价存在低估,安全边际尚可,上行概率大于下行风险。”
林澈仔细地看着报告上的数据和分析,李娜的逻辑清晰、论证扎实,完全基于公开信息进行推演,却得出了与未来事实高度吻合的结论。这让他心中暗喜,李娜的分析能力,比他预想的还要出色。
“目标空间和风险呢?”林澈追问,考验着李娜的全面性。
“短期看,至少有15%-20%的空间。风险点在于大盘系统性风险,或者原奶价格再次意外上涨,但这种概率较小。”李娜回答得毫不犹豫,显然已成竹在胸。
“好!”林澈合上报告,做出了决定,“就按你的分析来。我们打第一枪,试试水。”
他看向李娜和陈默:“这次投入金额不会太大,主要是验证我们的分析体系和操作流程。娜姐,你负责选定标的和监控基本面。默哥,你…嗯,继续挖矿。”陈默憨厚地点点头,他对股票暂时一窍不通。
“投入多少?”李娜问。
“10万。”林澈报出一个数字。这个金额既足以产生有意义的盈利,即使全部亏损也不会伤筋动骨,完美符合“试水”的定位。
......
两天后,林澈和李娜出现在了市区一家老旧的证券公司营业部。与后来宽敞明亮、充满科技感的券商交易大厅不同,2010年的营业部显得有些冷清和过时。大厅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股民,守着几台笨重的、闪烁着模糊K线图的电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和茶叶混合的味道。
他们来这里是为了开通融资融券权限(虽然这次不用,但为未来准备),以及进行第一次现场操作——这是一种仪式感,也是对市场保持敬畏的一种方式。
在客户经理略显好奇的目光(两人实在太年轻)下办完手续后,他们找了一台空闲的电脑。
李娜熟练地输入伊利股份的代码,调出K线图和技术指标。股价在一股狭窄的区间内波动,成交量温和,确实像在积蓄力量。
“就现在这个价位,买入。”林澈下达指令。
李娜点头,操作鼠标键盘,输入价格、数量(10万元能买多少股),最后郑重地点击了“买入”按钮。
委托提交,很快成交。
电脑屏幕上,持仓一栏里,赫然出现了“伊利股份”的名字,后面跟着买入成本和持仓市值。
第一枪,就此打出。
接下来的日子,变成了对耐心和信念的考验。股价并未立刻上涨,反而继续不温不火地盘整了几天,甚至还有小幅的回调。
陈默偶尔会问一句:“澈哥,娜姐,咱们的股票涨了吗?”得到“还没”的回答后,便又回去琢磨他的代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