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关于“小富豪”的流言蜚语,如同水面上的油渍,虽然显眼,却终究无法渗透进深水区,渐渐在期末考试临近的氛围中淡去。林澈乐得清静,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更宏大的布局中。
比特币的持仓在陈默的优化和李娜的风险监控下稳步增加(虽然主要通过场外交易和挖矿,二级市场操作极其谨慎),平均成本被牢牢锁定在低位。深圳和北京的房产手续在中介的奔波下顺利推进,每月都能收到中介关于房价又“微微上扬”的报喜短信。一切都沿着预设的轨道平稳运行。
但林澈的心,早已飞向了下一个,也是他重生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小米科技的天使投资。
他知道,雷军和他的小米,将是未来十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史上最耀眼的传奇之一。早期投资小米,不仅仅是财务上的巨额回报,更是切入中国顶尖科技圈层、构建庞大生态人脉的黄金门票。
时机,是关键。他必须在小范围的天使轮融资窗口关闭前,找到门路,挤进去。
2010年年底的某一天,他再次坐在了“极速网吧”那熟悉的角落。烟雾依旧缭绕,键盘依旧噼啪,但这次他的目标不再是Bitcoin Talk或Mt. Gox。
他打开浏览器,熟练地翻墙,开始系统地搜索一切与“雷军”相关的近期新闻。
一条条新闻掠过屏幕。大多是关于金山软件的业务动态,雷军作为CEO的例行活动报道。林澈的目光快速扫过,耐心地筛选着。
突然!
一条来自某知名科技博客、发布于几天前的短讯,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的视线!
标题赫然写着:【传言:金山软件CEO雷军或将离职,疑投身移动互联网创业】
内容不长,语焉不详,多是“据悉”、“坊间传闻”、“接近人士透露”等字眼,但核心信息明确:雷军很可能已经从金山软件实质性离职,正在筹备一个全新的创业项目,方向极有可能是智能手机相关的移动互联网领域!
就是它!
林澈的心脏猛地一跳,就是这个时候!
虽然报道用了“传言”,但他知道,这就是小米故事最开始的起点!雷军此刻应该已经离开了金山,正在四处招兵买马,搭建最初的团队,并且,已经开始接触最早期的天使投资人。
时间不多了!他必须立刻行动!
但下一个难题接踵而至:如何联系上雷军?他一个普通大学生,和这位中国互联网界的教父级人物,隔着无数个层级,直接上门无异于天方夜谭。
他需要桥梁,需要引荐人。
林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他的人际关系网极其简单,直接认识雷军或小米核心团队的可能性为零。
“校友…”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京北理工大学虽然不比清华北大,但在IT圈也颇有底蕴,说不定就有校友在金山工作过,或者与雷军的圈子有交集。
他立刻登录了当时还比较流行的校内网(人人网),开始搜寻。关键词:“京北理工”、“金山软件”。
搜索结果不少,他一个个点开主页查看。大部分是现职员工,不太合适直接打听前CEO的动态。他耐着性子往下翻。
终于,一个ID吸引了他的注意。这位学长毕业于五年前,个人资料里写着曾就职于金山软件,但现在的工作单位已经变成了另一家互联网公司。
就是他了!前金山员工,既有了解雷军和金山内部情况的可能性,又因为已经离职,说话可能少些顾忌。
林澈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通过校内网的站内信功能,发去了一条措辞极其恭敬且目的明确的留言:
“学长您好,冒昧打扰。我是京北理工大二的学生林澈。我对雷军先生非常敬佩,最近看到一些关于他可能创业的新闻,对移动互联网方向非常感兴趣,不知是否有幸能通过您,了解到更多信息或获得一个请教的机会?万分感谢!”
信发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林澈知道这希望渺茫,但这是他能想到的最直接、成本最低的办法。
一天,两天…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开始构思其他更费周折的方案时,校内网的提示音终于响了!
那位学长回复了!
林澈迫不及待地点开。
回复很简短,带着点前辈对后辈的审视和谨慎:“雷总确实已经离开金山了。现在确实在忙一个新项目,听说和手机有关。团队很小,还在筹备期。你找雷总有什么事?”
没有直接拒绝,就是最好的信号!
林澈抑制住激动,手指飞快地敲打键盘,回复更加诚恳:
“谢谢学长回复!我本人对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未来非常看好,也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向雷总这样的前辈学习,哪怕只是旁听几句指点,也能受益匪浅。绝无打扰之意,更非商业推销。不知学长是否方便指点一条门路,或者代为递一句话?无论成败,都感激不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