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春的深圳,林澈在地铁站的人脸识别闸机前,亲眼见证了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千家万户的历史性时刻。一场由AI技术引领的安防革命,正在这座科技之城悄然上演。
三月的一个清晨,深圳地铁福田枢纽站。早高峰的人流如织,但在新安装的人脸识别闸机前,通勤秩序井然。林澈与商汤科技创始人徐立并肩站在闸机旁,注视着每一位乘客"刷脸"进站的流畅体验。
"林总,这就是我们最新一代的人脸识别系统。"徐立指着闸机上几乎无法察觉的摄像头,"准确率已经达到99.9%,单日能够处理百万人次的无感通行。"
林澈看着屏幕上迅速闪过的"识别成功"提示,微微颔首:"从乘客的表情来看,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无感支付的方式。这才是技术应有的样子——无处不在,却又隐于无形。"
一位上班族在闸机前稍作停留,几乎在瞬间完成识别通过。她甚至没有掏出手机或交通卡,整个流程行云流水。
徐立带着林澈来到地铁控制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站点的客流数据,AI系统正在智能调度列车班次。
"这套系统不仅能够识别身份,还能实时分析客流密度,预测拥堵点。"徐立调出一组数据,"上线一个月以来,早高峰通行效率提升了35%,人力成本降低了60%。"
李娜在一旁快速记录着关键数据,忍不住赞叹:"这个提升幅度确实惊人。"
"更重要的是安全性。"徐立切换屏幕,展示安防系统,"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实时比对在逃人员数据库,一旦发现匹配,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跟踪轨迹。"
就在这时,屏幕突然弹出一个红色警示框。系统识别出一名被通缉的犯罪嫌疑人正在龙华线列车上。
"看,这就是系统的实战能力。"徐立指着屏幕上快速移动的红点,"我们已经通知警方,下一站就会有警力部署。"
林澈注视着屏幕上那个被精准锁定的目标,眼中闪过深思:"这项技术如果推广到全国的地铁系统,将对社会治安产生深远影响。"
半小时后,众人来到商汤科技的深圳研发中心。在充满科技感的会议室里,徐立展示了更加详细的技术方案。
"林总,现在正是扩大产能的最佳时机。"徐立打开一份市场分析报告,"除了地铁系统,银行、机场、边境口岸都在积极推进人脸识别系统的部署。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年底了。"
林澈仔细审阅着报告中的数据:"目前的主要瓶颈在哪里?"
"芯片和传感器。"徐立直言不讳,"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专用芯片生产线,才能摆脱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李娜立即调出商汤科技的财务状况:"公司目前估值150亿元,如果投资5亿元,可以获取3.33%的股权。但如果用于芯片产线建设,预计需要8-10亿元。"
徐立补充道:"我们已经在与中芯国际洽谈合作,如果能够获得足够资金,可以在一年内建成首条专用AI芯片生产线。"
林澈站起身,在会议室里踱步沉思。窗外的深圳天际线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见证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我投5亿元。"林澈终于开口,"但不是用于芯片生产线。"
这个决定让徐立略显失望,但林澈接下来的话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芯片投入太大,周期太长。我们应该先专注于算法优化和应用场景拓展。"林澈在白板上画出新的路线图,"这5亿元专门用于产品化和市场推广。我们要让商汤的技术在更多场景落地。"
徐立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
"银行、机场、智慧城市..."林澈列举着,"我们要把AI做成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等到市场规模足够大,再自建芯片产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李娜快速计算着:"如果按照这个路线,预计明年营收可以突破50亿元,估值有望达到300亿元。"
就在这时,林澈的手机响起。是滴滴出行CEO程维的来电。
"程总,正好我有个提议。"林澈开门见山,"你们不是一直在寻求提升司机端安全管理的方案吗?我这边有个很好的技术合作伙伴。"
程维在电话那头表现出浓厚兴趣:"林总说的是人脸识别技术?"
"没错。"林澈向徐立使了个眼色,"商汤科技的人脸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99.9%,完全可以用于司机身份认证。每次接单前进行人脸比对,确保账号本人驾驶。"
徐立立即补充:"我们还可以实现疲劳驾驶监测、异常行为识别等功能,全面提升行车安全。"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后程维的声音传来:"这个方案很有价值。2018年顺风车事件后,我们一直在寻找可靠的技术解决方案。什么时候可以详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