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的北京,寒风凛冽,林澈在宁德时代看似平淡的财报中,看见了新能源革命的曙光。一场由动力电池引领的产业变革,正悄然改变着全球能源格局。
一月六日,北京金融街的"澈观资本"总部内,林澈站在巨大的数据屏前,目光如炬。屏幕上显示着宁德时代近一年的K线走势,那条在百元附近盘整许久的曲线,正在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爆发。
"林总,宁德时代近期资金关注度开始提升。"李娜将一份深度调研报告放在林澈面前,"虽然目前股价还在110元附近震荡,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复苏逻辑正在逐步验证。"
林澈接过报告,指尖在关键数据上快速划过:"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企业,用不到十年时间就成长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看这里,2019年他们全球装机量达到32.9GWh,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早上七点整,核心投资团队齐聚会议室。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香气,与大战前的紧张气氛交织在一起。
陈昊率先打开投影仪:"根据我们的调研,宁德时代已经构建了全方位的客户矩阵。国内客户包括北汽、广汽、长城、小鹏、蔚来、吉利等主流车企,国际客户则覆盖特斯拉、宝马、大众、奔驰等全球巨头。"
"但是风险也不小。"风控总监王明推了推眼镜,"公司毛利率从2016年的43.70%持续下滑至2020年三季度的27.41%。如果成本控制能力跟不上,可能会影响盈利能力。"
林澈站起身,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几个关键数字:"我们来算一笔账。宁德时代目前市值约2500亿元,如果按照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需求1300GWh计算,公司维持25%-30%的市场份额,对应的营收空间将非常可观。"
他转身面向团队,眼神锐利:"更重要的是,全球交通出行电动化的趋势已经确立。宁德时代和中石油分别作为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的能源供给方,这种替代才刚刚开始。"
李娜补充调研数据:"我们监测到,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非常坚决。2020年研发投入35.69亿元,研发费用率高达7.09%,这个比例在制造业中相当惊人。"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些信息,权衡着机会与风险。
二月三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出现了。
"林总,重大消息!"陈昊快步走进林澈办公室,"宁德时代发布公告,与特斯拉签订了《Production Pricing Agreement (China)》,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
林澈立即调出这条公告,眼中闪过思索的光芒:"这意味着宁德时代正式进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虽然目前只是供货协议,但这对公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都是重大提升。"
在当天的投资决策会议上,林澈详细阐述了他的判断: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的40%。而宁德时代通过这次与特斯拉的合作,进一步巩固了其行业龙头地位。"
他调出行业数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根据SNE Research统计,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115.21GWh,预计2025年将达到1300GWh以上,增长空间超过10倍。"
李娜提出疑问:"但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存在分歧,不少投资者担心补贴退坡会影响行业发展。"
"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林澈语气坚定,"在市场认知存在分歧时布局,在认知一致时退出。现在,分歧正在逐渐消除。"
二月十日,周一。林澈提前来到交易室,在晨会上明确下达指令:
"执行买入计划,目标宁德时代。总金额3亿元,建仓区间105-115元。"
"注意,"他特别强调,"要分批买入,保持隐蔽。宁德时代日成交金额在20亿元左右,我们的资金量需要精细操作。"
交易团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交易员们各就各位,手指悬在交易终端上方,准备开始这场新能源领域的资本布局。
九点十五分,集合竞价开始。宁德时代以108.5元平开,成交量温和。
"开始建仓。"林澈的声音在寂静的交易室内格外清晰。
"108.8元,买入500万元。"
"107.9元,买入800万元。"
"109.2元,买入600万元..."
交易员们以精妙的配合,将大单拆解成数十笔小单,悄无声息地融入市场。
李娜紧盯着资金流向系统:"目前买入1.5亿元,平均成本108.6元。市场似乎没有察觉我们的动作。"
然而,就在上午十点,突发状况出现了。
"有情况!"陈昊突然喊道,"买盘突然增多,股价直线拉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