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寒冬,不仅笼罩着北京的街道,更深深浸透了中关村滴滴总部的顶层办公室。程维站在落地窗前,窗外是璀璨却冰冷的城市灯火,他的内心却如同被架在火上炙烤。桌上那份最新的财务报告,像一块沉重的寒冰,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又一个月的天价补贴支出,现金流预警的红灯已频频闪烁。
“林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电话里,程维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疲惫,他罕见地流露出了寻求外援的信号,“快的像块牛皮糖,我们烧了十几个亿,他们也跟着烧了十几个亿。市场是抢到了一些,但用户没有忠诚度,谁补贴多就用谁。再这样下去,不用等Uber进来,我们两家自己就先流干最后一滴血了。”
林澈在电话这头,安静地听着。他等这个电话,已经等了一段时间。市场的疯狂终究会触碰到现实的边界,而理性的声音,往往在双方都感到疼痛时,才最有力量。
“程总,”林澈的声音平稳,像一块投入沸水中的冰,瞬间让焦躁的氛围降温,“你有没有算过,你和快的加起来,这大半年烧掉的钱,足够再造一个行业巨头了?这些钱,本可以用来打磨技术、提升服务、开拓新业务,或者,应对Uber这个即将到来的真正巨兽。”
他顿了顿,抛出了那个在程维脑海中盘旋过无数次,却因种种顾虑而未能落地的构想:“合并。 只有合并,才能结束这场没有赢家的消耗战,才能形成合力,一致对外。”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只有程维粗重的呼吸声。最终,他沉声道:“谈何容易?双方股东结构复杂,谁主导?团队如何整合?利益怎么分配?吕传伟那边……”
“吕总那边,我去谈。”林澈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给我一个机会,安排一次非正式会面。不谈细节,只谈大势。我相信,吕传伟同样是精明至极的企业家,他不会看不到‘两败俱伤,渔人得利’的危险。”
三天后,北京一家顶级酒店的隐秘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长条会议桌的一侧,是以程维为首的滴滴核心团队,个个面色紧绷;另一侧,则是以吕传伟为首的快的团队,同样眼神警惕,充满了不信任感。空气中弥漫着长达一年厮杀积累下来的敌意和硝烟味。
林澈作为中间人,坐在长桌的主位,李娜在他身后操作着投影仪。他开门见山,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了最残酷的现实。
“程总,吕总,各位,”林澈的目光平静地扫过双方,“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不是因为谁认输了,而是因为我们都是理性的商人,都看到了一个更危险的未来。”
他示意李娜播放第一张图表,那是双方过去一年的补贴支出曲线和市场份额变化图,两条代表支出的曲线疯狂上扬,而两条代表市场份额的曲线却如同扭打在一起的角力者,彼此纠缠,涨幅微弱。
“请看,这是过去十二个月,我们双方共同创造的‘奇迹’。”林澈的语气带着一丝冷峻的讽刺,“超过二十亿人民币的真金白银,投入市场,结果呢?滴滴的市场份额从X%提升到Y%,快的从A%提升到B%。为了这几个百分点的拉锯,我们付出了烧掉几家上市公司年利润的代价。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只有投影仪风扇的微弱嗡鸣。双方团队成员看着那触目惊心的数据,脸色都变得异常难看。这些数字他们内部都清楚,但如此直观地、并列地放在对手面前,带来的冲击力是前所未有的。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林澈切换画面,一张世界地图出现,一个巨大的Uber标志正从太平洋彼岸,带着资本和技术的阴影,缓缓压向中国区域。“Uber已经在新加坡、香港试水,其全球势能和凶悍的打法,想必二位比我更清楚。当我们两家还在为城内一条街道的订单量拼得你死我活时,Uber正在调集全球资源,准备对我们这个庞大的市场发起总攻。”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这个古老的智慧,在商业战场上同样适用。如果我们继续内斗,消耗掉最后一丝元气和资本,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滴滴吃掉快的,或者快的吞并滴滴,而是我们两家,一起被外来的巨兽踩在脚下!”
这番话,像一把冰冷的匕首,刺破了最后那层包裹着侥幸心理的窗户纸。程维和吕传伟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目光第一次有了实质性的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
林澈捕捉到了这一微妙的变化,他知道,火候到了。他示意李娜放出最后一张,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一张图——合并后的市场份额预测图。
“请看,如果我们放下成见,携手合作。”林澈的声音变得充满力量和诱惑力,“滴滴和快的合并,将瞬间占据中国网约车市场超过80%的绝对份额!我们将掌握行业的定价权,告别无休止的补贴;我们将整合双方最优的技术团队和运营数据,打造出全球效率最高的出行平台;我们将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可以投入更多资源到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服务等未来赛道的研发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