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风波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虽然凛冽,却未能冻结“素纨”生长的土壤,反而以一种残酷的方式,淬炼了它的生命力,清除了部分浮于表面的虚火。那份条理清晰、证据确凿的声明,不仅平息了谣言,更意外地为“素纨”赢得了一批尊重其态度与坦诚的“路人粉”。
然而,苏晚晴深知,舆论的暂时平息,并不能真正让品牌立足。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回归到那个即将到来的、面向真实世界的首次亮相——与“城市记忆收集者”书店合作的分享展示会。
这场原本只是小范围、非营利性质的分享会,因之前的舆论风波,意外地获得了远超预期的关注度。好奇者、支持者、甚至还有少数等着看笑话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个小小的舞台。压力,前所未有地集中到了苏晚晴一个人身上。
分享会前夜,苏晚晴几乎彻夜未眠。她反复演练着演讲的每一个字句,调整着PPT的每一帧画面,检查着即将展示的样衣的每一处细节。母亲那本泛黄的速写本就放在手边,指尖抚过那些流畅的线条,她仿佛能感受到母亲当年伏案创作时的专注与热爱。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给了她一丝慰藉,却也加重了她肩头的责任——她不能辜负这份沉淀了时光的期望。
赵志成看出了她的紧张,宽慰道:“晚晴,放轻松些。我们的产品,经得起考验。你只要把你想说的,真诚地说出来就好。”
苏晚晴点了点头,但心中的弦依旧紧绷。这不仅仅是一场产品展示,更是她苏晚晴褪去所有标签后,以独立个体身份进行的第一次公开“述职”。她代表的,不再是她自己,更是“素纨”这个初生品牌的灵魂。
第二天下午,“城市记忆收集者”书店那充满文艺气息的开放式活动区,早已座无虚席,后面甚至还站了不少人。柔和的灯光打在临时搭建的简约展台上,几件精心装裱的母亲设计手稿复制品悬挂在侧,中央的模特架上,穿着那件历经打磨的月白色立领上衣,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亚麻光泽,那枚独特的、形似盘绕藤蔓的盘扣,成为视觉的焦点。
到场的人群构成复杂,有书店的固定会员,有时尚博主,有被“素纨”故事吸引而来的文艺爱好者,也有少数几家行业媒体的记者。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好奇与期待的细微躁动。
苏晚晴站在后台幕布旁,透过缝隙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跳如擂鼓。她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过于急促的呼吸,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顾宸宇那张嘲讽的脸,以及网络上那些恶毒的言语。恐惧感再次攫住了她。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会场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靠近书架的地方,一个身影安静地坐在那里,穿着一身深色的休闲装,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毫不起眼。
是沈砚。
他来了。
他没有提前告知,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那里,如同一个最普通的观众。他没有看她,只是平静地注视着展台方向,眼神深邃而专注,仿佛在评估着整个场地的能量流动。他的存在,没有任何言语,甚至没有任何眼神交流,却像一块定海神针,瞬间锚定了苏晚晴那颗在风暴中飘摇的心。
一股奇异的力量,从他所在的那个角落,无声地传递过来。苏晚晴想起了他曾经说过的话:“**判断你价值的,不应该是某个高高在上的‘神只’,而是市场,是那些用关注、用认同、未来会用购买来为你投票的用户,以及,最重要的——你自己。**”
是的,今天,她就是来接受市场和自我的检验的。
主持人简短的开场白后,念出了她的名字。聚光灯打在了入口处。
苏晚晴再次深吸一口气,挺直脊背,脸上浮现出经过精心调整的、从容而自信的微笑,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了展台。
灯光有些刺眼,她能感觉到台下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有一瞬间的恍惚,但她立刻稳住了。她的目光扫过全场,看到了赵志成鼓励的眼神,看到了书店主理人期待的微笑,也看到了角落里,那个依旧平静的身影。
她拿起话筒,声音通过音响清晰地传遍整个空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开场时的微颤,但很快便稳定下来,变得清亮而沉稳。
“各位下午好,我是苏晚晴,‘素纨’品牌的创始人。”她顿了顿,目光与台下的观众进行了一次真诚的交流,“非常感谢‘城市记忆收集者’书店提供这个机会,也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前来,听我讲述一个关于‘记忆’、‘传承’与‘新生’的故事。”
她没有急于介绍产品,而是将身后的投影幕布点亮,上面呈现出母亲那本速写本封面的特写,那泛黄的纸页和岁月留下的痕迹,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几个月前,当我的人生仿佛按下暂停键,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和黑暗时,我重新打开了这本我母亲留下的速写本……”她的声音带着一种回忆的轻柔,开始讲述那个对她而言,既是伤痛也是转折点的故事。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实地叙述着发现手稿的心境,以及那个“想让母亲的设计从纸上醒来”的冲动如何萌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