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兄妹的晚餐**
冬日的白昼短暂,刚过放学时间,天色就已沉沉地暗了下来,寒风卷着落叶,在街灯下打着旋儿。林小雨收拾好画具,走出艺术楼,冷风扑面,她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将脸埋进围巾里。一天的课程和绘画社的活动结束后,疲惫感悄然袭来,但心底却因为下午与苏晚晚那场意外的、平和的交流,而残留着一丝温软的暖意。
她习惯性地走向校门口那个熟悉的位置,准备迎接哥哥沉默的陪伴和那或许会有的、带着“战利品”印记的零食。然而,今天沈砚(林砚)的反应却有些不同。
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看到她出来就转身带路,而是站在原地,等她走近后,目光在她带着倦意却难掩轻松的脸上扫过,忽然开口,声音依旧是那股子听不出情绪的调子,内容却让林小雨愣住了。
“今天不在家吃。”
林小雨眨了眨眼,没反应过来:“啊?”
沈砚似乎懒得重复,只是补充了一句,语气带着他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干脆:“跟我走。”
说完,他不再解释,转身朝着与回家相反的方向走去。林小雨虽然满心疑惑,但还是立刻跟了上去。她看着哥哥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挺拔却冷硬的背影,心里猜测着各种可能。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还是他又接了“活”,需要她帮忙打掩护?
两人一前一后,沉默地穿行在傍晚喧嚣的街道上。霓虹灯次第亮起,车流如织,人流熙攘。沈砚的步伐很快,林小雨需要小跑才能跟上。他们穿过几条熟悉的街道,最后拐进了一条相对安静、却遍布着各色小餐馆和食肆的巷子。食物的香气混杂在寒冷的空气里,勾人食欲。
最终,沈砚在一家看起来颇为干净整洁、主打家常炒菜的小饭馆门前停了下来。店面不大,玻璃门上凝结着温暖的水汽,里面灯火通明,隐约能看到几桌客人正在用餐。
“就这儿。”沈砚言简意赅,推开了玻璃门。
一股混合着饭菜香和暖气的热浪扑面而来,驱散了外面的寒意。林小雨有些局促地跟着走了进去。她很少在外面吃饭,尤其是这种“下馆子”的经历,更是屈指可数。
老板娘是个面容和善的中年妇女,看到沈砚,似乎并不陌生,笑着招呼:“小林来啦?还是老位置?”
沈砚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领着林小雨走向一个靠窗的、相对安静的卡座。
林小雨忐忑地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手指无意识地绞在一起。她偷偷打量着周围的环境。简单的桌椅,干净的台布,墙上挂着几幅俗气的风景画,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锅气。这一切对她来说,既陌生又新奇。
沈砚拿起桌上的菜单,随手推到林小雨面前:“点菜。”
林小雨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菜名和价格,有些手足无措。她很少有机会自己点菜,更不知道哥哥的口味和预算。“我……我随便,哥你点吧。”
沈砚看了她一眼,没再推辞,拿回菜单,目光快速扫过,然后对跟上来的老板娘报了几个菜名:“糖醋里脊,地三鲜,西红柿鸡蛋汤,两碗米饭。”点的都是最普通、最大众的家常菜,甚至带着点刻意迎合“妹妹”可能口味的倾向。
老板娘利落地记下,笑着看了林小雨一眼:“这是妹妹吧?长得真秀气。稍等啊,菜马上就来。”说完便转身去了后厨。
卡座里只剩下兄妹两人。短暂的沉默弥漫开来,只有隔壁桌的谈笑声和厨房里传来的炒菜声作为背景音。林小雨感觉有些不自在,这种面对面坐在餐馆里、等待上菜的情形,是她人生中几乎没有过的体验,尤其是和哥哥一起。
她偷偷抬眼看向对面的沈砚。他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川流不息的车灯上,侧脸在餐馆暖黄的灯光下,似乎少了几分平日的冷厉,多了些难以形容的……平静?他今天没有抽烟,手指随意地放在桌上,指关节处的旧伤和薄茧清晰可见。
“哥,”林小雨鼓起勇气,小声开口,“今天……怎么想起来外面吃了?”
沈砚收回目光,看向她,眼神依旧没什么波澜,回答得简单直接:“赚了点钱。”
没有解释钱是怎么“赚”的,但林小雨立刻联想到了那些台球厅的赌局,或者别的什么她不清楚的、属于哥哥那个世界的方式。她不再多问,只是“哦”了一声。
菜很快上来了。热气腾腾,色泽诱人。糖醋里脊炸得金黄酥脆,裹着亮晶晶的酱汁;地三鲜油润鲜香;西红柿鸡蛋汤飘着淡淡的暖意和蛋花。
“吃饭。”沈砚拿起筷子,言简意赅。
林小雨也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块糖醋里脊放进嘴里。酸甜酥脆的口感在舌尖炸开,是她很少品尝到的、属于“餐馆”的味道。她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子地三鲜,土豆软糯,茄子入味,青椒爽脆,搭配得恰到好处。
她吃得很香,暂时忘记了拘谨。沈砚吃饭的速度依旧很快,但不像在家里那样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狼吞虎咽,他偶尔也会夹几口菜,动作间带着一种难得的、不那么紧绷的松弛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