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霄宫中,不知岁月。
当鸿钧道祖口中吐出最后一个大道真言,那弥漫了整座宫殿三千载、仿佛已成为永恒背景的浩渺道音,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去。最后一个音节在虚空之中回荡、消散,最终归于一片极致的寂静。
这寂静,并非空无,而是饱含了无尽道韵与智慧的沉淀。仿佛一场滋养了万物生灵的甘霖骤然停歇,天地间只余下草木生长、万物滋长的细微声响。
端坐于前方蒲团上的六位未来圣人——三清、女娲、接引、准提,几乎在同一时间睁开了双眼。他们眼中,或是清静无为的深邃,或是造化生机的盎然,或是慈悲渡世的宏愿,各自的道境在这三千年讲道中,已然夯实了通往圣位的最后基石,气息圆融无暇,与天道隐隐相合,只待时机一到,便可立地成圣。
其后方的帝俊、太一、十二祖巫、镇元子、红云等一众洪荒顶尖大能,也相继从深沉的悟道境中醒来。个个眼中神光湛然,周身道韵流转,气息比之三千年前,强盛了何止数倍!显然收获巨大,对自身之道、对天地规则的理解,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再往后,那三千红尘客,亦是如此。有的面露狂喜,有的陷入沉思,有的泪流满面,形态各异,但无一例外,都沉浸在这场旷世机缘带来的巨大收获与震撼之中。整个紫霄宫内,弥漫着一股磅礴而混杂的道韵洪流,那是三千大能修士同时消化吸收大道感悟所引发的天地异象。
云逸也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瞳孔深处,不再是初入紫霄宫时的谨慎与探寻,而是多了一份历经岁月洗礼后的沉静与睿智,以及一丝独属于他的、立足于“人道”视角的清明。
三千年!
对于前世不过百年寿命的他而言,这是何等漫长的时光。然而在这紫霄宫中,沉浸在浩瀚大道之中,时光仿佛失去了意义。他的心神,他的意志,几乎全程保持着一种高强度的“双轨悟道”状态——一边吸收解析鸿钧道祖阐述的“天道”至理,一边以自身“人道”认知进行参照、辨析,甚至在某些细微之处进行着小心翼翼的“修正”与“补充”。
这种悟道方式,极其耗费心神,若非他神魂本质特殊,且怀有与“墟”连接的隐秘支撑,恐怕早已心力交瘁而亡。但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这三千年,他不仅没有在道祖那高渺深邃的大道中迷失自我,反而借助这面“天道”的镜子,将自身的“人道”理念打磨得更加清晰、坚定。
他对规则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洪荒传统的框架。许多在现代科学视角下看似矛盾或难以理解的现象,在鸿钧道祖的阐述中找到了更高层面的统一。而一些天道规则中过于追求绝对秩序、略显僵化的部分,也被他以“人道”的灵活性、包容性和创造性在心中默默标注,思考着未来或许可以如何“优化”或“补全”。
这种独特的感悟,让他对力量的认知远超同侪。他不再仅仅追求法力的雄浑、神通的强大,而是开始尝试理解规则背后的“为什么”,思考如何更高效、更巧妙地运用规则,甚至…在未来,如何引导规则的演化。
此刻,他内视己身。
丹田气海之中,那枚原本只有龙眼大小、金光璀璨的金丹,如今已然膨胀至拳头大小,通体浑圆,金光内敛,表面不再是光滑一片,而是布满了无数细密、玄奥的天然道纹,仿佛承载了部分天地规则的缩影。金丹缓缓旋转,每一次转动,都引动周身灵气如潮汐般澎湃,精纯而庞大的法力在经脉中奔腾流转,发出江河涌动般的低沉轰鸣。
金丹巅峰!
距离凝结元婴,只差最后的临门一脚,一次本质的蜕变。
这个修炼速度,若是传扬出去,足以震惊整个洪荒。要知道,寻常修士从金丹初期到巅峰,耗费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都是常事。而云逸,凭借穿越带来的神魂特质、“墟”的暗中关注(虽为观察,但也无形中涤荡其根基)、女娲圣人生机之力的滋养,以及这三千年与众不同的悟道,硬生生在三千年内走完了旁人难以想象的漫长道路。
他的金丹,并非普通的九转金丹,而是蕴含了他自身“人道”意志与天道规则碎片的特殊产物,其品质与潜力,远超同阶。他感觉,自己此刻的法力雄浑程度,以及对天地灵气的掌控力,已然不逊于一些初入仙道(地仙)的修士。若是再配合他那些源自现代思维的独特术法应用、初步领悟的规则巧劲,以及《星移步》、《隐墟诀》等秘术,实战能力更是难以估量。
除了修为的暴涨,他的神识也发生了质变。原本只能覆盖周身一定范围,如今却可如无形触须般蔓延而出,虽不及大能者动辄覆盖亿万里,但也足以细致入微地感知到方圆千里内的风吹草动,甚至能隐约捕捉到空间中流转的细微规则脉络。这对于他未来布阵、炼器、推演,乃至与“墟”进行更深层次的规则互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