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逸周身那圈微弱却执拗的“人道光辉”,如同投入绝对零度中的一丝火星,虽未引燃滔天烈焰,但其存在本身,便已打破了紫霄宫内那近乎凝固的、纯粹由“天道”韵律主导的平衡。
万千目光,或明或暗,或好奇或冷厉,聚焦于这边缘角落的异象。玄诚子、凌锋、青蘅三人近在咫尺,感受最为复杂。那暖色光辉让他们道心产生一丝莫名的共鸣与舒适,仿佛触及了修行中某种被忽略的本质,但周遭那骤然增强的、来自各方大能的隐晦压力,又让他们如坐针毡,不得不全力收敛自身气息,生怕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波卷入。
凌锋紧握剑柄,指节发白,他性子虽傲,却也深知此地大能的手段,不敢妄动。青蘅周身草木清气内敛,秀美的脸庞上写满了担忧。玄诚子则是面色凝重,八卦道袍无风自动,暗自推演,却只觉得天机一片混沌,与云逸相关的部分更是迷雾重重。
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云逸,此刻却陷入了一种奇特的境地。
他清晰地感受到自身那圈“人道光辉”与整个紫霄宫“天道”道韵的对抗。那并非能量的碰撞,更像是两种不同“规则倾向”在微观层面的相互排斥与界定。“天道”道韵宏大、有序、同化性强,试图将一切纳入其运转轨迹。而“人道光辉”则代表着个体与集体的意志、情感、变数,它抗拒被完全同化,坚守着自身那微小却独立的“定义权”。
这种对抗,带给他的并非全是压力,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在这光辉的笼罩下,道祖所讲的诸多“天道”至理,他依然能清晰听闻、理解,但却仿佛隔着一层透明的薄膜,能够以一种更加客观、甚至略带审视的视角去观察,而非像其他修士那样不由自主地沉浸、共鸣、乃至被同化。
他就像是一个手持两种不同理论模型的科学家,在冷静地对比、分析着“天道”与“人道”这两种解释世界的不同范式。
也就在这时,他感觉到,那道至高无上的目光,终于落在了他的身上。
并非如同“墟”那般冰冷扫描的注视,也不同于之前那蕴含无上威严的扫视。这道来自鸿钧道祖的目光,平静、深邃,仿佛蕴含了万古的沧桑与绝对的理智。
目光落下的瞬间,云逸周身的“人道光辉”猛地一颤!仿佛受到了某种本质上的压制与审视,光芒都黯淡了数分,那暖色的光晕边缘甚至出现了细微的、如同被无形力量侵蚀的涟漪。
云逸的道心也随之剧烈震荡,一种仿佛被从里到外、从过去到未来都彻底看透的感觉涌上心头。他感觉自己所有的秘密——九转金丹、功德之力、星陨佩的波动、甚至那源自异世的思维特质——在这道目光下都无所遁形!
他全力固守道心,将“人道”的信念提升到极致,那圈光辉虽然摇曳,却顽强地没有熄灭。他不敢有丝毫反抗的意念,只是以一种“坦然”的姿态,承受着这道目光的审视。他知道,在道祖面前,任何隐瞒与伪装都是徒劳。
鸿钧道祖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大约三息。
这三息,对云逸而言,仿佛比之前攀登登天梯、面对鲲鹏威压时还要漫长。他能感觉到,道祖的目光重点落在了那圈“人道光辉”之上,似乎在解析其构成,追溯其源头,评估其意义。
他看到了道祖那由法则符文交织而成的模糊面容上,似乎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没有惊讶,没有愤怒,没有赞许,也没有厌恶。只有一种纯粹到极致的“认知”与“记录”。
仿佛一位最高明的程序员,在观察一段突然出现在庞大系统源代码中的、风格迥异且自带加密的陌生代码段。他在分析这段代码的功能、潜在影响,以及……是否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构成威胁,或者,是否具备某种意想不到的“价值”。
终于,在那仿佛永恒的审视之后,鸿钧道祖的目光,如同它降临之时一样,毫无征兆地移开了。
他没有对云逸说话,没有对那“人道光辉”做出任何评价,甚至没有流露出丝毫额外的关注。就仿佛只是随意地瞥了一眼路边一株形态稍显特别的野草,然后便不再理会。
他继续开口,那平淡古朴、阐述着混元大道的声音,没有丝毫停顿或变化,依旧如同亘古存在的道音,回荡在紫霄宫内。
仿佛刚才那引人注目的异象,那引动万千目光的对抗,那至高存在的审视……都只是一场微不足道的幻觉,未曾对这场关乎洪荒根基的大道宣讲,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然而,云逸却知道,绝非如此!
在道祖目光移开的瞬间,他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那冥冥中“天道”的联系,似乎发生了一丝极其细微、却本质性的变化。那原本试图同化他的“天道”道韵,虽然依旧磅礴,但在触及他周身那圈“人道光辉”时,却少了一份“强制”,多了一份……“默许”下的“观察”?
就好像,他的这种“异常”状态,已经被“天道”(或者说执掌天道的鸿钧)所“记录在案”,并被划入了一个“允许存在,但需严密监控”的特殊类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