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成功,相当于正式踏入了“炼精化气”的后期阶段,体内真气化液,真元浑厚,神识初具规模。云逸能清晰地感受到自身与天地灵气的交互变得更加紧密,对能量、规则的感知也跃升到了新的层次。
从采摘幽冥浆果的试探中归来,云逸并未急于进行下一次行动。他深知,在“墟”的注视下,任何过频、过激的试探都无异于玩火。他需要时间消化之前的收获,更需要借助提升后的修为,去观察那些之前无法察觉的细微之处。
他依旧留在木岩部落,每日除了必要的修炼和偶尔指点一下部落中有潜力的精怪(这能持续稳定地收获信仰之力),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一种深层次的入定之中。他并非单纯积累真元,而是将心神沉入识海,借助信仰之力带来的那份清明与敏锐,以及筑基期强化后的神识,去反复回味、剖析与“墟”的数次接触——从最初的微弱注视,到意念质询,再到天雷警告,以及不久前对规则暗示的违背与惩戒。
每一次接触,都像是一道刻痕,留在了他与这片天地,或者说与“墟”之间。以前修为低微,神识蒙昧,无法察觉。但此刻,当他以筑基期的神识,辅以信仰之力的澄澈去“内视”自身存在时,一些极其隐晦的“痕迹”开始显现。
那并非实质的线条,也非能量的流动,而是一种更加抽象、更加本质的“关联”。它若有若无,纤细得如同蛛丝,一端似乎连接着他自身存在的核心,另一端则隐没于无尽的虚空深处,指向那冰冷、浩瀚的意志。
因果线!
一个名词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云逸的脑海。这是他与“墟”之间,因“异常”而被关注,因互动而产生的因果牵连!
这条因果线极其微弱,若非他修为突破,又刻意以信仰之力加持神识去探寻,根本无从察觉。但它确实存在,如同一个无形的标签,或者说一个隐形的“观察窗口”,通过它,“墟”能够更便捷地定位、观察他这个“异常数据”。
云逸尝试着将神识小心翼翼地靠近那条若有若无的因果线。没有贸然触碰,只是如同观察显微镜下的样本般,仔细感知其构成与性质。
他发现,这条因果线并非一成不变。当他安分守己,在部落中修炼、传授知识时,因果线显得平稳而微弱;而当他触发规则禁制、或是像之前那样违背暗示时,因果线会瞬间变得“活跃”和“清晰”一些,仿佛被注入了能量,惩戒的力量似乎也正是通过这条线传递过来;甚至,当他收获信仰之力,修为突破时,因果线也会产生微妙的波动,被“墟”记录在案。
这印证了他的猜测,“墟”并非全知全能到能实时监控洪荒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细节。它似乎更依赖于某种“触发机制”和“重点观察”。而他与“墟”之间的这条因果线,就是一个重要的“触发器”和“数据通道”。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萌生:既然这条因果线是“墟”观察他的通道,那么,他能否通过这条线,反向感知到一些关于“墟”的信息?哪怕只是极其微末的一点?
他知道这极其危险。主动去解析与“天”的因果,无异于蝼蚁试图去理解巨龙的思维模式,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毁灭性的反噬。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自身命运掌控的渴望,驱使着他去尝试。
他不敢直接触碰因果线本体,那太明显,太容易被察觉。他采取了更迂回的方式——观察因果线周围的“涟漪”。
他再次进入深沉的入定,神识高度凝聚,却不带任何攻击性或探究性,只是如同最平静的水面,映照着那条因果线存在的“痕迹”。他仔细感受着因果线每一次微弱的波动,试图从中解读出一些规律。
当信仰之力汇聚时,因果线的波动带着一种“记录”与“评估”的意味。
当规则被触犯时,波动则变得“冰冷”与“惩戒”。
而当“墟”主动传来意念时,波动最为清晰,仿佛一条被瞬间点亮的通道……
他尝试着,在自身进行一些极其微小的、符合规则的行为时(比如更精细地操控一缕灵气),刻意引导一丝微不可查的、带有自身独特印记的意念(比如一个关于能量结构的疑问),顺着那因果线自然产生的、极其微弱的“反馈波动”,小心翼翼地传递出去。
这不是直接的提问,更像是在数据流中,混入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带有特定标识的“信号”。
他在赌博,赌“墟”的监控系统庞大而精密,对于这种夹杂在正常行为反馈中的、极其微弱的“杂讯”,不会立刻判定为威胁,或许只会将其归类为“观察目标的正常思维活动”进行记录。
过程漫长而耗神,云逸的精神力如同拉满的弓弦,不敢有丝毫松懈。每一次尝试,都像是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他感到神识疲惫,准备放弃这次尝试时——
通过那条因果线,他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短暂、极其模糊的“反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