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时分,周瑜的军帐内烛火通明。他卸下铠甲,只着一袭深蓝色锦袍,在案前来回踱步。帐外传来侍卫的通报声:诸葛先生到。
帐帘掀起,诸葛亮手持羽扇缓步而入。烛光下,他的面容显得格外清瘦,眼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都督深夜相召,不知有何见教?诸葛亮拱手行礼,声音不疾不徐。
周瑜示意他入座,亲自斟上一杯热茶:今日主公已决意抗曹,特来向先生求教破敌之策。茶香氤氲中,周瑜的目光紧盯着诸葛亮的表情变化。
诸葛亮轻摇羽扇,沉吟道:孙将军虽表面决断,内心实则未稳。他抬眼看向周瑜,都督可曾察觉?
周瑜眉头微蹙:此话怎讲?
孙将军仍畏惧曹军势大,心怀疑虑。诸葛亮的声音低沉而清晰,都督若能详解曹军虚实,消除主公顾虑,大事可成。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手中茶盏停在半空:先生此言……他突然放下茶盏,起身拱手,果然高明!瑜这就再去面见主公。
夜已深沉,孙权的书房仍亮着灯火。听闻周瑜求见,他放下手中的竹简:公瑾夜至,必有要事。
周瑜入内,见孙权案头堆满军报,眼下挂着疲惫的青影。主公可是在为明日调兵之事忧虑?周瑜直入主题。
孙权长叹一声:孤只恐曹操兵多,寡不敌众……
周瑜闻言,嘴角微扬:瑜正是为此而来。他取出一卷竹简在案上展开,主公被曹操檄文所惑,未察其实。曹军号称百万,实则中原嫡系不过十五六万,且久战疲惫。
他的手指在简上移动:收编袁氏降卒十万之众,却军心不稳。周瑜抬头,目光灼灼,以疲敝之师统狐疑之众,人数虽多,不足为惧!瑜只需精兵五万,必破曹贼!
孙权眉头微蹙,沉吟道:公瑾,此战即便得胜,我军损耗必巨,反倒让刘备坐收渔利。不如暂且按兵不动,坐观曹刘相争?
周瑜目光灼灼,拱手进言:主公明鉴,刘备虽得荆州,但根基未稳,曹操若趁势攻取荆襄,尽收其水军,届时顺江东下,直逼江淮,我江东何以自保?他略作停顿,嘴角微扬,更何况,只要我军进驻江夏,战局如何发展,战后如何处置,主动权皆在我手。此乃假途伐虢之良机——若顺势夺取江陵,可断刘备后路;即便不成,待曹军败退,我军亦可转攻合肥,进取江淮,一举两得!
孙权闻言,眼中阴霾渐散。他起身走到周瑜身旁,轻抚其背:公瑾此言,如拨云见日。声音中带着如释重负的轻松。
子布等人……孙权摇头苦笑,实在令孤失望。唯有公瑾与子敬,知我心意。他转身从架上取下一枚虎符,郑重交给周瑜,即日与子敬、程普点兵出征。孤当续发援军粮草,为卿后盾。
孙权的手紧紧握住周瑜:若前线不利,速速退守。孤当亲率大军,与曹贼决一死战!烛光下,这位年轻君主的眼中燃烧着决绝的火焰。
辞别孙权后,周瑜独自行走在回营的路上。夜风拂面,他的眉头却越皱越紧。孔明竟能洞悉主公心思至此……他喃喃自语,此人之智,实在可怕。
回到大帐,周瑜立即命亲兵:速请子敬来见!等待的间隙,他反复摩挲着案上的宝剑,眼中寒光闪烁。
鲁肃匆匆赶来,还未坐定,就听周瑜冷声道:我欲杀孔明。
鲁肃闻言大惊,手中茶盏险些跌落:都督何出此言?大敌当前,岂能自断臂膀!
周瑜剑眉倒竖:此人智谋超群,又忠心刘备,日后必为江东大患!
帐内烛火摇曳,映照得两人面色阴晴不定。鲁肃深吸一口气:诸葛瑾乃其兄长,何不令其劝说孔明共事东吴?如此既得贤才,又除后患。
沉默良久,周瑜终于缓缓点头:子敬之言...不无道理。但他握剑的手却始终没有松开,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夜深人静,周瑜独自站在帐外仰望星空。长江的涛声隐约可闻,如同即将到来的大战鼓点。
孔明……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远处,一队巡夜士兵的火把如同游动的星河,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东方刚泛起鱼肚白,三江口的水寨已经沸腾起来。战鼓声穿透晨雾,惊起一群水鸟。周瑜身着明光铠,猩红披风在晨风中猎猎作响,大步走向中军帐。帐前两排刀斧手肃立,斧钺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芒。
升帐——传令兵的声音在江面上回荡。各营将领闻令而动,甲胄碰撞声、战靴踏地声响成一片。周瑜登上将台,目光如电扫过众将,却发现老将程普的位置空着,只有其子程咨垂首而立。
周瑜不动声色,右手按上剑柄:王法无亲,诸将各司其职!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喧嚣的军帐瞬间安静下来。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暴虐更甚董卓。周瑜的指尖在案上军事地图划过,今奉主公之命讨逆,望诸君奋勇当先。他突然提高声调,但有扰民者,军法处置!
帐中将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周瑜满意地点点头,开始调兵遣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