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一年,这一日,水镜先生约了刘豫州、庞德公、黄承彦等人来到庄上,酒至半酣,司马先生望向刘豫州道:“前段时间,封儿得刘荆州察举为孝廉、茂才,已学有所成,刘豫州可以为他谋个差事不负所学。”
刘备慌道:“可是小儿有所忤逆,他才17岁,学无所成,还请先生代为教导。”
司马先生抚须笑道:“封儿才思学敏,我已教无可教了啊。雏鸟欲飞,切不可耽误了他。”
刘备只得说道:“封儿得先生所传,备在此谢过先生。”转念一想,复以向水镜先生拱手道:“封儿即将入仕,还请先生为他加冠、取字。”刘封哪里还能不明白,父亲这是要趁此机会在这里给自己加冠!
水镜先生闻言道:“也好。”遂对刘封道:“你去为师书房侧间中,将最上面那个箱子打开,把里面的物件取来与我。”
刘封依言而行,打开箱子以后却是一顶崭新的进贤冠。
进贤冠是儒家很常见的一种冠,上自公侯、下至小吏、普通士子都戴进贤冠,甚至面君时也能用。通常以铁丝、细纱为材料,冠上缀梁,以梁的多少区别等级,常见有一梁、二梁、三梁数种,以三梁为贵。冠的前高后低,前柱倾斜,后柱垂直,戴时加于巾帻之上。冠上有可以拆卸的梁,三根梁是公侯所用;两根梁是中两千石(九卿级别)到博士通用;而一根梁则是从博士以下所有儒生,包括私学弟子都能用的。
刘封捧着进贤冠进来以后,司马先生望向刘豫州说道:“封儿拜师时曾说,乱世有奸臣当道,愿学这匡扶汉室之学问,志向高远,不如表字子瞻,如何?”
刘备大喜道:“子瞻,还不赶紧谢过水镜先生。”
刘封上前下拜感谢道:“谢过先生。”
刘封听得众位长辈一番安排,跪坐于刘备、司马徽、庞德公三人的方前,然备以长者身份端坐中间,请得庞德公站起身来唱礼,司马微则将抽的只剩一根梁的进贤冠戴到了自己这个弟子的头上。
自今日起,刘封,字子瞻,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豫州牧刘备之子。
宴后,刘封随刘备一路返回新野。刘封一路晕呼,本以为自己还有几年才会加冠、表字,哪知父亲、师傅一顿操作,就把自己的成人礼给办了。
刘封打马上前,靠近刘备问道:“大人,我曾听闻,不是应该二十岁才办冠礼的么?”
刘备一愣:“谁说的?”“平常人家十五岁都该娶妻了,当年黄巾之乱,我与你两位叔父举家报国,聚乡勇五百余人,路上看到很多才十四、五岁的的童子被点的兵投,家中长辈就直接取来一块布为他们裹了发髻,就算是让他加冠了。今日,有我端坐在堂中,有水镜先生为你扶冠,有庞公为你唱礼,这份殊荣在荆襄也是少见……”
说完望着刘封,笑道:“咦,我儿今年也17岁了,也是时候给你定一门亲事了。”旁边众人也笑望着他。
刘封被众人望的一阵毛骨悚然,心想自己才17岁,毛还没有长齐,结婚哪能那么早,当然谈个恋爱的什么还是可以。自己一直是后世的思维,男人要到20多岁才能结婚,自己前世也没到30岁,因为在部队里,谈恋爱的机会也比较少,最多也就和小女生拉拉手,哪禁得起父亲和众人这么调笑,憋了半天,来了一句:“我还小。”说完打马而去。
众人望着策马而逃的刘封,一阵哄然大笑,想不到名响荆襄的刘子瞻还有这样的一面。
前面刘封听后面一阵大笑,越发无地自容。
回到新野,宴席庆祝过后,刘备遣散众人,将刘封喊到到跟前,说道:“子瞻,你今日加冠、表字,举为孝谦,想来你母亲也泉下有知,也会倍感欣慰。”
“过几日,你随我到襄阳城中拜见刘荆州,为父为你谋个一官半职。”
“父亲,为何要让我另谋他职?让我跟在众位叔父后面学习不是挺好的?这样也有个照应。”刘封却是不放心父亲,心想再过个一两年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将会大举南下,自己虽然清楚历史走向,父亲有惊无险,但为人子,还是担心因为自己的穿越产生了蝴蝶效应,万一有个危险,自己也能够保护父亲。
“新野就是一个小城,民不过3万,兵不过万,就那么多政务、军务,我自己都没有什么事,你在这有什么可以做的?况且你平常也随为父多有走动,学习了处理政务、整备军事,也学的差不多了,自己出去单独实践总是好的。”缓了缓,低沉说道:“弹丸之地,伸缩不得,吾儿出去也多条出路。”
刘封听完,深深感动,父亲深知新野的处境,不得刘表信任远离荆襄核心,又与曹操领地接壤,曹操南下首攻自己,朝不保夕,他这是想让自己远离危险之地,可怜天下父母心。
刘封暗想,自己出去也好,想自己一少年,也没有人会注意自己,到时候寻一地暗中发展,到时候在混乱之中占的一席之地,也为父亲留一条后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