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六月中旬,长沙城的暑气已经蒸腾而起。刘封正在都督府后院检阅新制的连弩,忽然亲兵队长快步走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封的竹简。
都督,新野急件!
刘封心头一紧,迅速接过竹筒。火漆上的印记是刘备的私印,这代表事情紧急。他挥手示意左右退下,独自走到梧桐树下拆阅。
子瞻,曹贼年前已荡平袁氏残余,北征乌桓,已于邺城休整完毕,数月内就可能南下……
刘封的指尖微微发凉。作为穿越者,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赤壁之战的前奏已经响起。他继续往下读:
景升兄体弱,多次邀请我前去议事,蔡瑁、张允等人防我太甚。月初景升兄来信,言蔡瑁、夫人已隔绝他人探视……你与子瞻共赴襄阳,子瞻速来新野议事。
书信末尾,刘备的字迹略显潦草,显然写得很急。刘封合上竹简,深吸一口气。历史的车轮正在加速转动,而他这个穿越者,即将亲身参与其中。
寇封!刘封高声唤道,立即备马,我要北上新野。令甘宁严守巴丘,蒋琬暂理荆南政务。
三日后,刘封轻装简从抵达新野。城门守卫见是刘封,连忙行礼引路。新野城比刘封上次来时更加繁荣,街上商贩云集,可见刘备治理有方。
刘备的府邸并不奢华,但处处透着肃穆之气。刘封刚踏入前院,就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子瞻来了!
刘备从厅中快步走出,身着简朴的深衣,面容比上次相见时多了几分沧桑,但双眼依然炯炯有神。刘封连忙上前行礼:父亲。
免礼。刘备扶起刘封,仔细打量,半年不见,你更显沉稳了。荆南之事,我时有耳闻,做得很好。
刘封心中一暖。虽然他是穿越而来,但这些年刘备待他如亲生,这份父子之情早已真挚。
进入内室,刘备屏退左右,只留关羽、张飞和诸葛亮在场。刘封向众人一一见礼,看到诸葛亮时,这位年轻的军师向他微微颔首,眼中带着审视的光芒。
情况紧急,我就直说了。刘备摊开一幅荆州地图,刘景升病重,蔡瑁、蒯越等人把持州事,隔绝内外。半月前,景升兄秘密遣人送信,邀我前往襄阳商议大事。
关羽抚须道:兄长,此去凶险。蔡瑁等人素来忌惮我们,恐有诈。
云长所言极是。刘备点头,但景升兄信中言辞恳切,言及曹操即将南下,荆州危在旦夕……我不得不去。
刘封注视着地图,忽然开口:父亲,刘荆州邀我同往,恐怕另有深意。
诸葛亮轻摇羽扇:少将军何出此言?
我在荆南经营半年,手握四郡兵权,又得当地豪族支持。刘封分析道,刘荆州若有意托付后事,单靠父亲在新野的兵力,难以对抗蔡瑁。但若加上我的荆南军……
张飞一拍大腿:有道理!刘表老儿这是要借咱们的力啊!
刘备沉吟片刻:子瞻所言不无道理。但此行依然凶险,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诸葛亮微笑道:主公勿忧。亮有一计……
二日后,一支规模适中的队伍从新野出发,向襄阳行进。刘备带了诸葛亮、关羽、赵云以及三百精兵,而刘封更是轻装简从,仅带二十亲卫。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寻常的拜访,但暗地里,甘宁已率三千水军悄然北上,驻扎在汉水南岸。
襄阳城高池深,是荆州的心脏。当刘备一行抵达时,城门戒备森严,蔡瑁亲自在城门口迎接,脸上堆着笑容,眼中却充满警惕。
玄德公远道而来,辛苦了。蔡瑁拱手道,目光扫过刘封,子瞻贤侄?果然少年英雄啊!
刘封不动声色地回礼:蔡将军过奖。
进入城中,刘封敏锐地注意到街道上的巡逻士兵比往常多了一倍,而且都是蔡瑁的亲信将领率队。他悄悄向刘备使了个眼色,刘备微微点头,示意已经察觉。
州牧府邸宏伟庄严,但此刻却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气氛。侍从引领他们穿过重重院落,来到刘表养病的后院。
卧室内药香浓郁,刘表半倚在床榻上,面色苍白,双颊凹陷,唯有眼神依然清明。看到刘备父子进来,他挣扎着要起身,刘备连忙上前扶住:景升兄不必多礼。
玄德……你终于来了。刘表握住刘备的手,声音虚弱,还有子瞻……好,都来了……
刘封上前行礼:拜见刘荆州。
刘表仔细打量着刘封,微微点头:荆南之事,我听说了……做得好。他咳嗽几声,挥手示意侍从退下,只留下心腹谋士伊籍。
待房门关闭,刘表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时间不多,我直说了。曹操平定北方,下一步必是南下。荆州……守不住了。
刘备安慰道:景升兄不必过于忧虑,荆州兵精粮足……
刘表摇头打断: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问题是蔡瑁、蒯越他们他压低声音,已经暗中联络曹操,准备献州投降。
刘封心头一震。虽然历史上确实如此,但亲耳听到还是令人心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