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后,黄月英带着改进方案回到城外。在她父亲黄承彦的隐居处,烛光映照着桌面上精巧的齿轮组。
父亲请看,这个联动装置能让橹手省力三成。黄月英轻声道。
黄承彦白发如雪,却动作敏捷地绕着机关转了三圈:巧夺天工!不过……他突然按住某个齿轮,这里加个棘轮会更稳。
是刘将军提议的。黄月英的眼中闪过一丝钦佩,他还建议用南海鲨鱼皮做帆,比麻布更抗风。
老名士的眉毛高高扬起:就是那个创立科学书院的刘封?他忽然掀开一旁的木箱,取出一套古旧的战船模型,来,为父与你推演一番。
当黄月英详细解说V型龙骨交错桨位时,黄承彦的手指突然一顿,眼中闪过惊异之色:此子之思,竟暗合《墨子·备水》失传章节的要义?
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晨雾时,黄承彦已经站在了襄阳船坞前。刘封得知,连忙相迎。
黄公愿出山相助,实乃荆州之幸!
老夫不为官,只作顾问。黄承彦捋须微笑,目光却锐利如剑,但若能使荆州水军强盛,倒是一桩快事。
随着这位机关大师的加入,改良工作进展神速。
建安十六年十月初八,江陵水域千帆蔽日。经过三个月的日夜赶工,五类新型战船终于迎来首次联合演武。刘备、刘封立于观舰台上,身后站着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黄承彦、黄月英父女及一众幕僚、心腹大将。
首先出场的是二十艘改良蒙冲快船。这些船身修长的战船装配了单明轮系统,在江面上划出数十道白练。
启禀将军,三号船请求展示全速!传令兵高声报告。
刘封挥动令旗,只见那艘蒙冲突然加速,船首破浪椎将江水劈成雪白浪花。更令人惊叹的是,船身两侧突然伸出六对活动桨叶。
这是……诸葛亮羽扇微顿。
折叠桨。黄月英轻声解释,顺风用帆,逆风用明轮,接战时展开辅助桨。
那蒙冲在江心突然急转,划出一个完美的半圆,激起的水幕在阳光下形成一道彩虹。
接着是五艘五层楼船系列。其中号缓缓驶过检阅区,其双明轮运转时发出的轰鸣声震撼两岸。
每艘配备四头水牛。韩暨自豪地介绍,连续运转六个时辰不歇。
突然,楼船侧舷打开十二个方形孔洞,伸出铜制火管。随着号令,十二条火龙喷薄而出,在江面形成一道百丈火墙。更惊人的是,这些楼船竟能从容穿过火海——船身覆盖的浸水牛皮正冒着丝丝白气。
三十艘改良走舸如游鱼般从烟雾中窜出。这些轻舟仅有传统走舸一半大小,却因独特的双体设计稳如磐石。
注意它们的船底。刘封提醒道。只见这些走舸吃水极浅,竟能直接冲上滩头,又从斜坡倒滑入水。船首暗藏的弩箭连续发射,百步外的草人靶纷纷中箭。
十艘斗舰呈楔形队列破浪而来。这些中型战船完美展现了刚柔并济的特性:船体采用弹性极佳的楠竹框架,外包鲨鱼皮;明轮与风帆并用时,速度竟不输蒙冲。
展示合击战术!刘封下令。斗舰群突然散开,从不同角度包围一艘旧式楼船模型。随着火油弹齐发,目标瞬间陷入火海。
最后亮相的是十五艘游艇。这些轻巧的船只装配了可收放式桅杆,能迅速隐蔽于芦苇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船尾新设的尾迹消除器——拖曳的棕绳网能有效平复船行波纹。
正当众人赞叹时,一艘蒙冲突然发出警报。只见其明轮舱盖打开,两名工匠迅速更换磨损齿轮,整个过程不到半刻钟。
模块化维修。诸葛均向目瞪口呆的刘备、诸葛亮解释,每个部件都可快速拆换。
黄承彦亲自登上号查验。老人在明轮舱内驻足良久,突然大笑:妙哉!用曲柄连杆替代直轴,震动少了七成!声若洪钟,震得舱顶水珠簌簌落下。
刘备在刘封、诸葛亮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号,葛衣布履被江风鼓荡。
与此同时,甲板上的黄月英正指挥士兵升起巨帆。三丈高的字帆在江风中猎猎作响,苎麻与牦牛筋混编的帆索绷得笔直。
再加三成风力!她清喝一声。
船身微微倾斜,围观者惊呼连连,唯有黄月英稳立如松。她纤细的手指轻抚帆索,感受着纤维的震颤:西南向再加一道经纬,可抗飓风。
诸葛亮羽扇微滞。他分明看见妻子指尖跃动的计算——那是以往只有他在推演兵法时才会出现的神态。
刘备的布履踏过新漆的甲板,留下串串鲜明脚印。当号以旧船两倍速度破浪前行时,这位久经沙场的枭雄竟有些目眩。
孔明!刘备抓住船舷,有此神速,江东水师……话未说完,船身突然急转,他却未感到丝毫眩晕。
诸葛亮凝视着妻子在舵轮前的身影,轻声道:月英之才,实不下于当世任何谋士。
黄月英闻言转身,发间木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此乃众人智慧结晶。她指向底舱,父亲改良的减震装置,子正计算的流体曲线,士玥提供的交趾铁力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