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内,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入书房,映照在刘备略显疲惫却充满喜悦的面容上。他环视一周,看着围坐的众人——刘封、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徐庶,这些都是他最信任的肱股之臣。
诸位,刘备轻抚长须,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今日召集大家,是想商议荆州今后的方略。如今荆州九郡除南阳外,已尽归我手,声势大振。孔明,你先说说眼下形势。
诸葛亮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主公,如今荆州九郡,除南阳尚在曹操之手,其余八郡已尽归我所有。我军声势大振,拥兵六万,其中水军二万,白毦精兵千余,锦帆营三千,无当飞军三千,神臂营千人。辖下人口约一百七十万,若算上隐匿人口,应有三百余万。
徐庶补充道:“此次大胜,不仅使我军威名远播,更俘获曹军数万精锐,其中李通更是曹军大将。然曹军溃败后,尚有残兵流窜,加之一些世家暗中投靠曹操,境内匪患未平,此乃当务之急。”
刘备抚须微笑,眼中却闪过一丝忧虑:孔明所言极是,然曹操必不会善罢甘休。我等虽声势大振,却不可掉以轻心。
关羽捋着长须,丹凤眼中精光闪动:大哥,如今我军声势大振,当乘胜追击,直取南阳,完成荆州统一!
张飞一拍大腿:二哥说得对!俺老张愿为先锋,杀他个片甲不留!
刘封静静听着,目光在众人脸上流转。他注意到父亲刘备眉头微蹙,显然对关羽的提议有所顾虑。作为穿越者,他深知此时贸然进攻南阳并非上策。
父亲,刘封起身拱手,声音清朗,儿臣以为,此时不宜再战。
书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刘封感受到诸葛亮探究的目光,徐庶若有所思的表情,以及张飞毫不掩饰的惊讶。
哦?封儿有何提议?刘备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刘封深吸一口气:我军虽胜,但伤亡亦不小。曹操虽败,然天下十三州,曹贼独居九州,根基未损,而我军却已是疲惫之师,还需休养生息。
刘备欣慰道:“吾儿所言极是!荆州苦战久矣,北伐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刘封略一思索,起身拱手:父亲,儿还有一议。我军俘虏曹将李通,此人乃曹操心腹大将。而徐军师之母尚在许都,不如以李通交换徐母,既显父亲仁义,又可全徐军师孝道。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徐庶更是浑身一震,眼中闪过复杂神色。三年前,正是刘封识破曹操计谋,阻止了他回许都救母。如今刘封竟主动提出此事,令他心中百感交集。
刘备沉吟片刻,看向徐庶: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喉头滚动,半晌才道:主公……此议虽好,但恐曹操不肯放人。况且大战方歇,不宜因私废公……
诸葛亮轻叹一声:元直,孝道乃人伦大本。主公素以仁义着称,若能为部下尽孝,必能感召天下贤士。
刘备拍案而起:好!就依封儿之议。我即修书曹操,以李通换徐母。若曹操不允,天下人皆知他不仁不义!
徐庶闻言,热泪盈眶,伏地拜谢:主公大恩,庶没齿难忘!
刘备连忙扶起徐庶:元直何须如此?你我情同手足,令堂便是我长辈。他转向众人,此事已定,接下来商议军政要务。
诸葛亮再次起身:主公,荆州初定,当务之急有三:一为肃清境内曹军残部及匪患;二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三为整军经武,特别是水军训练。甘宁、黄射、张允、丁奉皆水战良将,可委以重任。
徐庶说道:孔明所言极是。此外,招贤纳士亦不可缓。庞统、马良等荆州名士,当设法招揽。
关羽抚须微笑:这师所言极是。当前首要之事,是稳固荆州局势。我军虽有六万之众,但曹军溃兵、投降曹操的世家以及各地匪乱,仍需尽快平定,否则久必生乱!
刘备点头:云长所言极是。子龙,此事交由你负责如何?
赵云抱拳应命:末将定不负所托!
刘封轻咳一声:父亲,儿有一策,关乎治本之策。他顿了顿,荆南四郡经过整顿,世家豪族已交出一部分隐匿人口,使我治下人口达一百七十万。但据儿臣估算,实际应有三百万人。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子瞻是想在荆北也推行摊丁入亩之策?
刘备皱眉道:此举恐怕会引起世家反抗。荆北世家林立,实力远非荆南可比。
张飞也附和道:大哥说得对。那些世家大族可不是好惹的,逼急了他们投靠曹操怎么办?
刘封早有准备:父亲明鉴。正因曹军过境,大战过后,荆北世家实力受损,加之避曹令下,半数民众已南迁避乱,江北民少田多,正是改革良机。儿臣建议采用温和手段。我们可以用纸、玻璃等新工艺的利益诱导世家转向商业。土地对他们而言虽是根本,但若能获得更大利益,未必不会妥协。
诸葛亮沉思片刻:子瞻此议颇有见地。以利换利,循序渐进,既不伤和气,又能增强国力。但需谨慎行事,可分步实施,先在部分地区试行,观其效果再推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