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岚聚变炉1.0的成功并网运行,其意义远不止于实验室墙壁上多了一串令人振奋的数据。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悄然改变着青岚宗乃至整个修真界的生态。
变化,首先从青岚宗内部开始,细微却深刻。
以往,宗门弟子修炼、炼丹、炼器、维持阵法,无不需要消耗灵石或汲取天地灵气。灵石需要开采、贸易,是硬通货;天地灵气虽无处不在,但浓度有限,尤其在弟子密集处,常常需要争夺灵气浓郁的洞府。如今,一条条由特殊灵材包裹的“能源灵缆”,如同生命的脉络,从后山聚变研究所延伸出来,接入各峰、各堂口、各重要设施。
最先感受到变革的是炼丹堂。
新入门的弟子赵小明,此刻正站在一排崭新的“标准化智能炼丹单元”前。这些单元外形简洁,通体流线型,只有一个投放原料的入口和一个收取成丹的出口,侧面是一个可以设置参数的小型灵能屏。
“赵师兄,这……这真的不需要用地火,也不需要消耗自身真火和灵石吗?”一个刚入门不久的小师弟,看着赵小明将一份炼制“培元丹”的材料放入单元,忍不住问道。
赵小明熟练地在灵能屏上设定好温度曲线、压力参数和反应时间,按下启动键,笑着解释道:“不需要。这整个炼丹堂,现在都由后山的‘聚变之心’供能。看到那些发光的灵缆了吗?它们输送过来的能量,纯净、稳定且近乎无限。我们只需要关注丹方优化和工艺参数,再也不用为能源发愁了。”
随着单元内部传来轻微嗡鸣和灵光闪烁,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叮”的一声轻响,出口处滑出一个玉盘,上面整齐地躺着五颗圆润饱满、丹晕流转的培元丹,皆是上品。
小师弟看得目瞪口呆,喃喃道:“这……这也太快了!而且成功率……”
“接近百分之百。”赵小明自豪地补充,“因为能源稳定,内部环境控制精确,只要原料和参数没错,几乎不会失败。炼丹的成本,现在主要就是原料和这设备本身的折旧了。听说宗门正在研究,连原料都可以用聚变能量大规模合成呢!”
小师弟看着那几乎零成本的培元丹,感觉自己过去省吃俭用攒灵石买丹药的日子,简直像个笑话。
类似的场景,也在炼器堂上演。
铁大锤不再需要时刻关注他那宝贝“地肺火脉”的稳定,也不再为给大型法器淬火时灵力供应不足而发愁。聚变能源驱动的“大型灵能锻锤”和“恒定高温淬火池”,让他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尝试各种复杂的合金配方和锻造工艺。虽然他还是会习惯性地吼着“这不符合炼器美学!”,但嘴角那抹压抑不住的笑意,暴露了他内心的真实感受。
灵植堂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原本依赖聚灵阵和灵雨术的灵田,如今被纵横交错的“人工日照灵灯”和“精准滴灌灵液系统”覆盖。聚变能源提供了稳定且可调节的光照和温度,模拟各种灵植最佳的生长环境,生长周期普遍缩短了三分之一,产量和品质却大幅提升。那批曾经受损的“三光琉璃草”,在新环境下,长势甚至超过了从前。
对于普通弟子而言,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修炼洞府的灵气浓度,飙升了!
以往需要贡献点才能租用的甲等洞府,如今其灵气浓度成了标配。遍布各峰的“大型环境聚灵阵”在聚变能源的驱动下,日夜不停地从虚空中汲取、转化并释放出精纯的灵气,使得整个青岚宗山门范围内的平均灵气浓度,达到了过去的数倍不止!弟子们修炼速度普遍加快,突破瓶颈也似乎变得更容易了些。
“我感觉我快要筑基了!”一个卡在炼气大圆满多年的弟子,在灵气浓郁的洞府中激动地对着传讯玉符喊道。
“我也快了!这灵气,吸一口都感觉修为在涨!”
能源的自由,带来了生产力的解放和个体能力的普遍提升。宗门任务中,那些需要耗费大量灵力、以往被视为苦差事的任务(如维护大型阵法、催动巨型飞舟),如今变得轻松简单。弟子们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修炼、技术创新或知识学习中。
当然,变革并非没有阵痛。
宗门内部的“灵石”,迅速从必需品变成了“纪念品”或“收藏品”。贡献点体系虽然依旧运行,但其购买力定义正在悄然变化,更多地与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挂钩,而非简单的资源消耗。
一些传统岗位受到了冲击。比如,维护地火室的弟子需要转岗学习能源网络的维护;专门负责灵石分配和管理的执事,职能也需要调整。
但总体而言,积极远大于消极。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在青岚宗内部涌动。
然而,青岚宗内部的“能源乌托邦”,只是这场风暴的风眼。风暴的边缘,已经开始触及外部的世界。
第一个受到剧烈冲击的,是修真界的能源基石——灵石矿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