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防火墙的成功渡劫与部署,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牢牢守护住了青岚宗的数字疆域,让丹塔“暗网”的屡次试探和攻击都铩羽而归。宗门内部的安全警报逐渐稀疏,研发和生产秩序重回正轨。
然而,秦洛的眉头并未完全舒展。防火墙再强大,保护的也是宗门内部的“局域网”。随着“天道一号”开源框架的推广,以及与算天门、百草堂等盟友合作的日益深入,青岚宗与外界的数据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
丹方参数的传输、算法模型的更新、甚至“乾契”系统的远程协作…这些敏感信息都需要通过灵网在广域范围内传输。现有的通讯方式,无论是传统的传讯飞剑、还是基于灵网节点的加密传讯符,其安全性在秦洛看来都如同纸糊一般。
传讯飞剑可能被拦截、破解。 加密传讯符的算法可能被逆向、密钥可能被窃取。 甚至灵网节点本身,也可能被丹塔这样的势力渗透或监控。
一旦传输过程中的敏感信息被窃取或篡改,造成的损失可能不亚于一次直接的网络攻击。尤其是即将到来的与丹塔的公开论道,涉及大量核心技术的展示和验证,通信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我们需要一种绝对安全的通信方式。”秦洛在技术研讨会上斩钉截铁地说,“一种基于物理法则的、理论上无法被窃听和破解的加密通信。”
“基于物理法则?”苏妙仪好奇地问,“现有的加密灵阵已经利用了灵能的不确定性,难道还不够吗?”
“不够。”秦洛摇头,“灵能的不确定性依然在经典物理范畴内,只要有足够强的计算力(比如算天门的大型推演法阵),理论上仍有被破解的可能。我们需要更底层的、量子层面的特性!”
“量子?”众人再次听到这个秦洛偶尔提及、却高深莫测的词语。
“是的,量子。”秦洛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在微观的量子世界,存在着一种奇特的‘测不准原理’和‘叠加态’。一个量子比特(Qubit)的状态在被观测之前,是处于多种可能性的叠加状态。而一旦被外界观测,它的状态就会立刻坍缩,变得确定,并且会留下不可消除的扰动痕迹。”
他尽量用修真界能理解的方式解释:“这就好比,我们要传送一份密信。我们将信的内容编码成一个个处于‘叠加态’的量子灵子(假设我们能制备和操控)。任何试图中途窃听的行为,都会像是一只粗暴的手强行去查看这些灵子的状态,必然会破坏它们的叠加态,留下明显的‘抓痕’(误码率飙升)。通信的双方一旦发现误码率异常升高,就能立刻知道线路被窃听了,从而中止通信或启用备用方案。”
“而如果没有人窃听,这些量子灵子就能将密钥安全地送到对方手中,再利用这个一次一密的密钥对后续的真实信息进行加密传输。这,就是量子密钥分发(QKD) 的核心思想!”
一番话,听得众人似懂非懂,但那种基于天地最底层规则的、近乎道法自然的安全性,让他们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
“可是…师弟,”苏妙仪提出了最实际的问题,“我们如何制备、操控、传输和测量你所说的‘量子灵子’?这听起来…比炼制仙器还难。”
“这正是我们要攻克的难题。”秦洛深吸一口气,“我们需要:单量子灵子源、超低损耗的量子灵子传输通道(比如超纯净灵光纤)、以及高精度的量子测量器件。这是一个极其前沿的领域,我们需要…再次跨界合作。”
他几乎掏空了青岚宗和算天门合作带来的丰厚家底,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资源。
材料方面: 求助炼器宗,寻找能制备单一灵子并能控制其量子状态的奇异材料。最终,一种产自九天罡风层的“空晶石”和一种深埋地心炎脉的“凝魂玉”被选中,经过无数次失败,才勉强制备出极不稳定的原型“单量子灵子源”,其发出的灵子时有时无,让负责测量的弟子几乎崩溃。
传输方面: 传统的灵网线路损耗太大,量子态无法维持。秦洛提出了“超导灵光纤”的构想,需要极低温环境。冰魄谷的修士被重金请来,联手炼器宗,才拉伸出短短几里长的、需要在特定低温灵阵下才能工作的超导灵光纤。
测量方面: 更是难中之难。需要能探测到单个灵子并分辨其量子状态的探测器。算天门贡献出了镇派之宝“周天星盘”的一部分核心感应灵阵,结合秦洛设计的干涉测量方案,才捣鼓出灵敏度极高却极其娇贵的原型探测器。
每一个环节都困难重重,失败是家常便饭。实验室里经常充斥着各种抱怨: “又没了!灵子源又不发射了!” “超导灵光纤又断了!低温灵阵波动了一下!” “探测器被背景灵子干扰了!误码率又上来了!”
这个过程比炼制“不周山”防火墙更加折磨人,因为它涉及到的微观尺度操控,已经逼近了当前修真文明技术的极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