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界的清晨总是从共生树的叶响开始。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跨域学堂的孩子们已经背着书包在树下集合,他们的书包各不相同——凡界孩子的布包绣着星核纹,水蓝星的孩童背着海螺形状的藤筐,晶体星的小匠人提着记忆晶制成的匣子,里面装着连夜打磨的星轨模型。
“今天要学‘星轨算术’!”小石头举着陈风送的迷你探星笔,笔端的微光在地上画出简单的星图,“陈风哥说,算对了星轨距离,以后才能驾驶共生号二代!”
絮云族女孩絮絮的绒毛吊篮里装着刚摘的云草籽,她分给每个伙伴一小把:“奶奶说云草籽在凡界种下会开出星轨花,在水蓝星种下会结出潮汐果,就像我们,在哪里都能长大。”
孩子们的笑声惊动了树上的雪绒鸟,这些由雪绒族与凡界灵鸟共生的小家伙扑棱着翅膀飞起,羽毛上的星纹在阳光下闪烁,与共生树的叶片光纹相映成趣。树下,陈思语正带着医馆的弟子采集圆满草的露水,草叶上的露珠滚落时,会自动分成两滴——一滴带着凡界的地脉能量,一滴含着水蓝星的潮汐之力。
“这露水能调和修士体内的跨域能量紊乱,”她将露水盛入玉瓶,瓶身上的两仪花与圆满符文同时亮起,“就像凡界的药草与异星的灵植,看似不同,实则能互相滋养。”
不远处的跨域市集已经热闹起来。李念的共享厨房前排起长队,今日的招牌是“星轨面”——面条由凡界的灵麦与赤焰星的耐旱麦混合制成,煮面的汤则用冰火域的四象共生草熬制,碗底还刻着跃动族的节奏纹,吃面时筷子敲击碗沿,就能让面条保持温热。
“给我来一碗加焰心菌的!”赤焰族的铁匠大汉拍着胸脯,他刚用圆满核心边角料为凡界农夫打造了新的锄头,锄头刃上的共生纹能让土壤更肥沃,“这面越嚼越有劲儿,比赤焰星的火山面还香!”
李念笑着应着,手中的面杖划出流畅的弧线,杖影在案板上留下淡淡的星轨纹:“面要揉够百下,就像共生要经得住磨合,多一下少一下都不行。”
市集另一角,晶明正与守忆族的长老调试“记忆晶信鸽”。这些由记忆晶与凡界信鸽灵核共生的信使能携带小型记忆晶,将影像和声音传到联盟的任何角落。此刻,一只信鸽正叼着记录冰火域农耕情况的记忆晶,扑棱着翅膀向星船停泊坪飞去。
“以后传递消息再也不用等星船返航了,”长老抚摸着信鸽的晶质羽翼,“就像守忆族的老话,记忆会飞,才能传到远方。”
晌午时分,陈睿轩的星图绘制院迎来了特殊的学员——一群来自冰火域的年轻工匠。他们围在巨大的星图前,看着陈睿轩用星核墨标注新发现的星域,墨线落在星图上,会自动生成对应的能量数据,旁边的晶体星学徒立刻将数据输入记忆晶,形成动态的星轨模型。
“这是‘星图共生法’,”陈睿轩放下星笔,星图上的凡界与冰火域之间立刻浮现出一条能量光带,“凡界的星核墨负责记录轨迹,晶体星的记忆晶负责储存变化,缺了谁都不完整。”
冰火域的工匠们若有所思,其中一个年轻工匠突然拿出随身携带的冰火核心碎片,放在星图的冰火域位置。碎片亮起的瞬间,光带变得更加清晰,甚至浮现出两域生灵共同耕种的画面——凡界农夫教冰火族人辨识土壤,冰火族人则教他们抵御极端温度。
“我们懂了,”年轻工匠的眼睛亮起来,“共生不是学对方的样子,是像这光带一样,把彼此的长处连起来。”
午后的跨域学堂传来朗朗书声,孩子们正在背诵《共生守则》,守则的文字会随诵读声变换形态——凡界的方块字、水蓝星的波纹文、晶体星的光纹符号在书页上交替出现,最终融合成圆满符文。
“第三条:尊重不同的习惯,就像尊重不同的星轨。”老师指着窗外,一群凡界孩童正跟着水蓝星的潮汐师学习“潮汐呼吸法”,吸气时模仿海浪涨潮,呼气时如同退潮,小脸憋得通红却格外认真。
“就像我们学跃动族的节奏舞时总踩错步,”小石头举手发言,“但铃跃姐说,多练几次就能跟上节拍。”
黄昏时分,联盟广场的共生树开始发光,叶片上的影像变得格外清晰——有共生号在圆满之境的画面,有传承号启航时的盛况,还有各族生灵日常相处的点滴。树顶的圆满符文旋转起来,将光纹洒向整个凡界,凡界的山脉、河流、田野都泛起柔和的光芒,与遥远星域的能量产生共鸣。
陈风站在成长柱旁,看着孩子们围着柱体测量新的刻痕。柱体上“生生不息”四个字下方,又多了几行小字——“跨域学堂开学”“记忆晶信鸽试飞成功”“圆满草首次入药”,每个字都由不同的符号组成,却一看就懂。
“这些日常小事,才是最坚实的刻痕。”陈睿轩走到他身边,星笔在手中转动,“当年我们总想着干大事,却忘了共生就藏在每天的相处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