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号归航后的第三个春天,凡界的联盟广场旁多了一座奇特的建筑——“跨域学堂”。它的屋顶是光翼族星纹布缝制的穹顶,能随星辰转动调节采光;墙壁由晶体星的碎片与凡界的青石混合砌成,既通透又坚固;教室的桌椅则是植物位面的巨树根系生长而成,能根据使用者的体型自动调整。学堂门口,两株共生树并肩而立,左边是凡界的信念之花树,右边是水蓝星的潮汐藤,枝叶在顶端交织成“共生”二字。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可不能迟到!”阿玥的女儿阿芽背着用云草绒毛编织的书包,拉着星澈的儿子星禾往学堂跑。阿芽的发间别着一朵迷你两仪花,那是阿玥用灵植术培育的,能随着她的心情变换颜色;星禾则捧着一块小巧的星语石,石头里封存着星语者教的第一课星歌。
学堂的操场上,早已挤满了来自不同星域的孩子。有皮肤半透明的水蓝星幼童,他们的脚印会在地面留下浅浅的水痕;有晶体星的小晶人,身体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虹;还有几个絮云族的小家伙,坐在蒲公英般的绒毛上悬浮在空中,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安静!安静!”一位身披星纹长袍的老者走上讲台,他是星语者星玄的弟子星启明,也是跨域学堂的首任校长。他抬手一挥,空中的星语石发出清脆的响声,所有孩子立刻安静下来,“欢迎来到跨域学堂,在这里,你们将学习如何用不同的语言说‘你好’,如何在不同的土地上种下种子,如何在看到差异时,先想到‘我们可以一起做些什么’。”
第一堂课的主题是“分享”。星启明让每个孩子带来一件代表自己文明的物品,放在教室中央的“共生台”上。
阿芽第一个走上前,将两仪花放在台上:“这是凡界的两仪花,能听懂所有生灵的话。我奶奶说,它开第一朵花时,会先向旁边的小草问好。”
水蓝星的小女孩汐汐捧着一颗会发光的贝壳:“这是潮汐贝壳,能记录海浪的歌声。在我们那里,朋友离别时,会用贝壳录下自己的声音,让对方带着海浪的思念。”
晶体星的小晶人晶亮放下一块记忆晶体:“这里面有我们祖先锻造第一块晶体的画面。他说,再硬的晶体,也要懂得给阳光留一道缝隙。”
絮云族的小家伙絮絮飘到台上,将一团绒毛放在两仪花旁边:“这是云草绒毛,能长出会飞的种子。我们的家园会移动,但种子落在哪里,哪里就有我们的牵挂。”
孩子们轮流分享时,共生台上的物品开始产生奇妙的变化:两仪花的花瓣染上了贝壳的蓝光,贝壳里传出云草绒毛的轻响,记忆晶体映出所有物品的影像,绒毛则缠绕着晶体,形成一个小小的共生环。
“看,”星启明笑着说,“分享不是简单的交换,是让彼此的东西都变得更丰富。就像凡界的灵米种在水蓝星,会结出带着咸味的稻穗;晶体星的记忆晶与星语石结合,能同时记录画面与星歌。”
第二堂课在学堂后的“跨域菜园”上。这里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模拟着各个星球的生长环境:沙地区域种着凡界的灵米与赤焰星的耐旱麦,水域区域养着水蓝星的潮汐鱼与凡界的灵虾,空中则悬挂着絮云族的云草吊篮。
“今天我们要合作种出‘共生稻’。”负责菜园课的是李婆婆的后人李念,她手里拿着混合了星火稻与潮汐草种子的布袋,“凡界的种子有韧性,水蓝星的种子爱喝水,把它们种在一起,稻穗会更饱满,还能净化旁边的水源。”
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阿芽教大家如何翻土,她的小手能让土壤变得松软;汐汐控制着水流,让每个苗坑都有刚好的水量;晶亮用晶体碎片制作了小小的灌溉渠,精准地引导水流;絮絮则让云草绒毛飘在稻苗上方,挡住过强的阳光。
午休时,孩子们围坐在菜园旁分享午餐。阿芽带来了星尘蜜糯米糍,汐汐的午餐是会发光的海草饼,晶亮的晶体饭盒里装着能补充能量的星光膏,絮絮则从绒毛里取出甜甜的云草蜜。他们互相品尝着对方的食物,脸上都露出惊喜的表情。
“原来晶体星的食物吃起来像星星的味道!”阿芽舔了舔嘴角的星光膏,眼睛亮晶晶的。
“糯米糍比云草蜜还软!”絮絮的绒毛都开心地竖了起来。
下午的“游戏课”最让孩子们兴奋。星启明带领大家玩“跨域捉迷藏”:絮絮能让同伴的身影变得透明,晶亮可以制造晶体幻象迷惑寻找者,汐汐能在地面留下只有水蓝星人能看见的水痕,阿芽则能用两仪花的藤蔓,给藏起来的伙伴做一个小小的掩护。
游戏结束时,所有孩子都累得躺在草地上,望着光翼族星纹布穹顶外的天空。天空中,星界信使们正拖着长长的光尾飞过,它们翅膀上的花纹,既有凡界的共生纹,也有其他星球的图腾。
“校长,”阿芽突然问道,“我们以后会像奶奶们那样,去很远的地方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