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
朱标猛地抬起头。
那双总是温润如玉的眼睛里,此刻竟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奇异而夺目。
“您说的这个烦恼,儿臣……或许有办法解决。”
话音落下,朱元璋和马皇后,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他。
朱元璋精神陡然一振。
“哦?你说说看?”
朱标迎着父皇期待的眼神,微微颔首,声音里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
“父皇,您还记得在江宁县时,大哥曾提过,煤炭干馏除了能得炼钢用的焦炭,还会产生一些‘油’和‘气’。”
“在那‘气’当中,蕴含着一样东西。”
他的声音顿了顿,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此物,对天下万民,特别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而言,有着天大的好处!”
“气?”
朱元璋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连一旁的马皇后也投来不解的目光。
寻常百姓,最怕的不就是生病和挨饿?
这炼煤产生的“气”,难道还能当饭吃不成?
“父皇,”朱标的声音微微拔高,“大哥将此物,命名为‘氮肥’。”
“氮肥?”
朱元璋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满脸茫然。
朱标深知自己也解释不清其中原理,干脆略过细节,直奔那个足以撼动天下的结果。
“父皇,您是农家出身,天下没有人比您更懂庄稼。”
“若有一种东西,只需往地里一撒,就能让良田的亩产,凭空多出整整五成!”
“若是用到那些贫瘠的薄田上,甚至能让收成……翻上一番!”
“您说,这算不算天大的好处?”
“什么?!”
哐当!
一声巨响。
朱元璋霍然起身,动作之猛,竟将身前的御案带得剧烈一晃,碗碟汤水洒了一片。
马皇后被这动静吓了一大跳,连忙伸手扶住他的手臂。
可朱元璋浑然不觉。
“你说什么?!”
他死死盯着朱标,眼睛瞪得滚圆,那眼神里是极致的震惊,混杂着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怀疑。
“你再说一遍!”
亩产多五成?
薄田能翻番?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疯话!
他朱元璋就是泥腿子出身,是从元末的尸山血海里一步步爬出来的皇帝!他当了天子,也没忘了本!
他比天下任何人都清楚,从地里刨食有多难!
一亩地能多收个几斗粮食,那都是老天爷开了眼,祖坟冒了青烟!
凭空多五成?翻一番?
就是请个神仙下凡,也不敢吹这个牛!
“标儿!”朱元璋的声音都变了调,尖锐得有些刺耳,“这绝不是能开玩笑的事!”
“是你大哥跟你说的?他一个商人,他懂个屁的种地!”
话音未落,他脑中忽然灵光一闪。
不对。
当初和李去疾初见时,就能看出他言谈间对农事有一定了解。
还有之前送来的信里,确实也提过“粮食亩产翻番”之类的话。
当时只当是和炼钢一样夸大其词,便没放在心上。
看着父皇那副难以置信的神情,朱标没有争辩,只是平静地抛出了一个又一个事实。
“父皇,大哥的琉璃工坊里,一直有在小规模炼制焦煤。”
“这‘氮肥’,他早就提取出来了。”
“而且,此物如今是他工坊内部的一种‘福利’,只有他手下的核心工匠才有资格购买,每年都供不应求。”
“江宁县他工坊周边的田地,许多都被工匠们租了去,专门使用此物。”
“去岁麦收,左邻右舍的农户,眼睛都快羡慕疯了。”
朱元璋脸上的怀疑,一点,一点地凝固了。
供不应求?
工匠们抢着买?
已经试用过了?
这三个消息,像是三记看不见的重锤,狠狠砸在了他的心坎上。
他可以不信李去疾画的大饼,但他绝对相信底下那些工匠们的实际行动!
那帮人一个个精得跟猴儿一样,没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会抢破头去干?
呼……吸……
朱元璋的呼吸,瞬间变得无比粗重。
他的脑子里,已经没有了那些酸儒的文章,更没有什么狗屁舆论战。
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他眼前轰然展开。
大明境内,一片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麦浪滚滚,稻穗飘香!
国库的粮仓堆积如山,寻常百姓家家有余粮,再无饿殍之忧!
有了吃不完的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兵,更多的马!
北伐大军的后勤,将稳如泰山!
这……
这哪里是什么“氮肥”!
这他娘的是在世神农!是点石成金的活神仙!
“真……真的能成?”
朱元璋的声音都在发颤,他一把抓住朱标的肩膀,力气大得像是要将儿子的骨头捏碎。
“千真万确!”朱标用力点头,“父皇派人去江宁县一查便知。”
“好!”
朱元璋猛地松开手,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再次震得残羹汤水四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