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未至,天光微熹。
李望已沐浴更衣,换上了一身干净的青岳门弟子服饰,虽仍是外门制式,但浆洗得挺括,细节处一丝不苟。他立于石屋前,最后检查了一番自身气息,将其稳固在炼气四层初阶,既不过分张扬,也符合一个新晋内门记名弟子应有的水准。
昨夜他并未服用任何丹药,全凭自身调息恢复,此刻神完气足,眼神清澈而沉静。他知道,今日面见师尊吴清风,是第一道真正的考验。一位筑基期长老的眼力,远非炼气期弟子可比。
推门而出,晨风带着山间特有的清冽气息扑面而来。今日的记名弟子区域,似乎格外安静,沿途遇到的弟子,无论认识与否,见到他时,目光中都带着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复杂,远远便驻足行礼,口称“李师兄”。
地位的转变,如此迅速而真实。
李望面色平静,微微颔首回礼,脚下《御风术》自然流转,身形飘忽,速度却是不慢,径直朝着丹霞峰顶的丹霞殿而去。
丹霞殿并非丹霞峰最高最宏伟的建筑,却是传承核心所在,平日里唯有长老及其亲传弟子方可自由出入。殿宇古朴,通体由一种暗红色的“火纹石”砌成,靠近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淡淡火灵之力,对炼丹大有裨益。
殿前有两名炼气后期的弟子值守,见到李望到来,其中一人上前一步,客气地问道:“可是李望李师弟?”
“正是小弟,奉师尊之命,前来拜见。”李望取出那枚记名弟子玉牌。
那弟子验过玉牌,脸上露出笑容:“师弟请随我来,吴师祖已在偏殿等候。”
跟随引路弟子步入丹霞殿,一股浓郁而纯净的药香混合着淡淡的檀香沁入心脾,让人精神一振。殿内空间开阔,陈设古朴,墙壁上镶嵌着夜明珠,柔和的光线照亮了四周。偶尔能看到一两名弟子匆匆走过,气息皆是不弱,见到引路弟子带着李望,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穿过几重廊庑,来到一处偏殿。引路弟子在门外躬身道:“师祖,李望师弟到了。”
“进来。”吴清风平和的声音从殿内传出。
李望整理了一下衣袍,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入。
偏殿内布置简洁,一张云床,几个蒲团,一张书案,墙上挂着一幅水墨丹青,画的是一株生于烈焰中的青莲。吴清风正盘坐于云床之上,双目微阖,气息渊深似海。
“弟子李望,拜见师尊。”李望上前,依足礼数,行三拜九叩之大礼。
吴清风缓缓睁开双眼,目光落在李望身上,平和却仿佛能洞彻人心。李望只觉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全身,体内法力运转都微微一滞,但他神识坚韧,心中坦荡(至少表面如此),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并未露出任何异样。
片刻,压力倏然消失。
“嗯,根基尚可,神识尤佳,难怪能在那等情况下稳住丹炉。”吴清风微微颔首,语气听不出喜怒,“起来吧,坐下说话。”
“谢师尊。”李望依言在下方一个蒲团上坐下,腰背挺直,姿态不卑不亢。
“你可知,老夫为何收你为记名弟子?”吴清风问道。
李望沉吟一瞬,恭声答道:“弟子愚钝,猜想或与昨日炼丹时,那侥幸引动的一丝丹晕有关。”
“侥幸?”吴清风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炼丹之道,虽有运气成分,但能于危急关头引动冰火相济,乃至触及一丝天地清灵之气,绝非一句‘侥幸’可以概括。那是你平日积累、临场悟性与一丝莫名机缘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夫看重的,正是你这份于绝境中寻求生机的灵性,与对药性、火候异于常人的敏锐感知。”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然,你资质确为丙下,乃不争之事实。修真之路,灵根资质如同舟船,决定你起始能载多重,行多快。悟性、心性、机缘则是风帆与舵手,决定你能行多远。你舟船虽小,风帆却劲,此为你之长处,亦是你之短处——根基浅薄,易折于风浪。”
李望心中凛然,知道这是师尊在点明他的处境。“弟子明白,定当时刻警醒,勤修不辍,夯实根基。”
“明白便好。”吴清风语气缓和了些,“既入我门,便需守我规矩。一,不得欺师灭祖;二,不得同门相残;三,不得倚仗丹术为非作歹。此外,每月需完成一定份额的炼丹任务,亦可凭贡献点兑换更高深的丹方与修炼资源。你可能做到?”
“弟子谨遵师命!”李望肃然应道。
“嗯。”吴清风一挥手,一枚青色玉简和一个小巧的赤红色丹炉凭空出现,飞至李望面前。
“这枚玉简中,记载了《青岳丹经》炼气篇,包含数十种一阶丹方,以及老夫的一些炼丹心得与注解,你需好生研习。这尊‘赤焰炉’,乃一阶上品丹炉,地火亲和性佳,控温稳定,便赐予你平日练习所用。”
李望心中激动,双手接过。玉简也就罢了,那一阶上品的丹炉,价值远超他之前用的黑铁炉,对成丹率和品质都有不小提升!这份见面礼,不可谓不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