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秦淮河畔。
这里,此时已经被改造成了一处类似于后世美食街一样的地方。
看着此情此景,高阳秋不禁瞪大了眼睛,满脸的诧异,嘴巴微微张开,许久才吐出一个字:“标弟,这?”
见高阳秋露出这般诧异的目光,朱标得意地一笑,微微扬起下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说道:
“秋哥,你先别说,咱们再往里面走,你好好看看弟弟规划的布局。”
随着几人踏入秦淮河北岸这条街道,越往里面走,高阳秋越发感觉奇妙。
只见,这处街道的铺子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每一家铺子都有着独特的风格,或古朴典雅,或新颖别致。
而铺子对面的岸边,有许多摆摊的小贩,他们各自售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有色彩斑斓的丝绸布匹,有香气扑鼻的特色小吃,还有精致小巧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秦淮河岸边,还停靠着好几艘花船,这些花船造型精美,船头高高翘起好似龙首,船身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
不过现在是大白天,花船明显是歇业状态。
几人沿着街道缓缓前行,走了十来分钟,终于走到了原先定址的大明会所这儿。
只是这里的名头上,“天上人家”四个大字招牌已经挂了上来。
招牌上的字体苍劲有力,透着一股独特的韵味。
“嗯,不错,标儿啊,这四个字何人所题?”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仔细端详着招牌,开口问道。
朱标闻言,恭敬地低下头,回道:“父皇,这个招牌的题字是儿子翻阅古籍找到的李煜的墨宝,只不过我让二丫头找工匠直接刻了块招牌。”
朱元璋武夫出身,虽然后面一直不停学习,但是对于李煜的这首《浪淘沙》只是听过,却没有真正见过李煜留下的墨宝。
不过,听朱标说“天上人间”出自这首词,朱元璋低头沉思片刻,嘴里还是念了出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好词,好名!”
被朱元璋这么一夸,朱标当即乐开了花,脸上的笑容如同春日绽放的花朵,呲着大牙笑了起来。
“父皇,秋哥,你们不是疑惑咱们这会所为何小半年没开起来嘛,主要我这边也是在后世得到的灵感......”
原来,朱标有一次跟着高阳秋去了南京城最着名的南湖美食街,当时他就被那里热闹非凡的景象和精心规划的布局所吸引。
他觉得那里的规划十分巧妙,各种店铺和摊位相互配合,既方便了游客游览,又能让商家各展其能。
当时,大明秦淮河会所刚刚上了议程,朱标便趁着让李景隆改造会所期间,一头扎进了现代关于城市规划的知识海洋里。
他日夜研读各种资料,仔细分析每一个案例,试图从中汲取灵感,为秦淮河畔的这片区域打造出独特的风貌。
结果,等李景隆这边已经把会所修缮好了,朱标那边却变卦了。
他看着修缮好的会所,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觉得可以把整个区域规划得更加完善。
于是,他又开始重新规划起了这道街。
之前这边算是秦淮河畔挺偏的一处街道,行人稀少,店铺生意也颇为冷清。
但是经过朱标的规划,这条长达一里的街道直接被划成了应天府风景旅游区。
他巧妙地整合了各种资源,让原本不起眼的街道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朱标还通过权力小小的任性,把秦淮河南岸的花船业务分拨到了北岸一些,然后又设置了让小摊贩摆摊卖美食的格子。
当然了,朱标在其中也并没有违规操作,毕竟他是太子,还是很顾及名声的。
他弄过来的这些南岸花船,准确来说,都是那些入伙的勋贵家的。
朱元璋规定,大明官员不得经商,但是洪武十年的朱元璋对于勋贵群体还是比较宽容的。
在这时的环境下,勋贵们在朱元璋心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也是因此,勋贵家族中成器的子弟,基本不是进了宫中当侍卫,就是进了行伍之中。
而那些不成器的勋贵子弟,则是出来偷摸经商。
就像是朱标找的这七八艘花船,其实就是那些入伙勋贵免费小说网站提供的。
能当上勋贵的,有几个是傻子?他们心里都有着自己的盘算。
在得知大明会所这边真正当家作主的是朱标这个太子后,赚不赚钱先放到一边别说,他们为何如此积极入伙,不就是为了抱住现在大明常务副皇帝,未来正式的大明皇帝的大腿吗?
一旦朱标登基,他们这些早早与之交好的勋贵家族,必然能在新皇登基后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甚至可能获得更多的恩宠与赏赐。
所以,他们不仅积极拿着自家的土地和田产跟朱标换股份,甚至纷纷慷慨解囊,将自家的花船贡献出来,助力朱标打造这个别具一格的大明会所。
对于这些许小事情,朱元璋自然是不会理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