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荒村辣媳 > 第117章 薯经成册,薪火相传

荒村辣媳 第117章 薯经成册,薪火相传

作者:祢猜我猜你猜不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5 11:03:15

州府来人的阴影并未立刻化作雷霆,日子在一种紧绷的平静中悄然滑过深秋。女户们更加勤勉地照料着田亩,地窖里的红薯堆叠如山,粉条作坊的烟火气日夜不息。而那块刻着“红薯经”的大泥板,则成了壁垒内最受珍视的物件,每日都有女户围在旁边,用手指比划着上面的刻痕,低声诵念、讨论。

孙巧儿对数字和文字的敏感,在这项新的任务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她发现王嫂子那块记录日常收支的新泥板已经快刻满了,而“红薯经”的内容若要详细分拆讲解,一块泥板根本不够。

“…得…弄成册子…” 赵小满某日看着拥挤的泥板,嘶哑地提了一句。

孙巧儿杏眼一亮。册子!她见过货郎担子上那种用麻线串起来的薄木牍或纸册,虽然粗糙,却能记录更多东西,也便于翻阅保存。

可是,她们没有纸,也没有那么多合适的薄木牍。

孙巧儿的目光落在了作坊里那些被削下来的、相对平整光滑的红薯皮和较厚的苎麻纤维上。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

她尝试着将那些富含淀粉的红薯皮捣得更碎,混合少量水和苎麻纤维,摊平在光滑的石板上晾晒。反复试验了几次,竟真的做出了一种淡褐色、质地粗糙却颇有韧性、能够书写刻画的“土纸”!虽然远不如真正的纸张洁白柔软,但胜在材料易得,成本几乎为零!

她又找来磨薄的竹片和质地细密的粘土板,作为另一种记录的载体。

载体的问题解决了,孙巧儿便全身心投入到“红薯经”的整理工作中。

她不再满足于最初那几句纲领性的要点。她捧着自制的小本子(用麻绳穿起的土纸和薄竹片)和炭笔(窑洞里烧剩下的细木炭),整天跟在赵小满和张寡妇、李二姐等老把式身后。

赵小满查看土壤墒情时,她会问:“小满姐,您说地要松肥,具体用手捏起来啥感觉才算好?是能攥成团又能散开吗?”

赵小满嘶哑地答:“…嗯…似散非散…润而不黏…”

她便立刻记下:“辨土:手握成团,落地即散,触之湿润,捻无粘腻。”

张寡妇提藤时,她会蹲在旁边看:“张婶,这藤提到啥程度?所有的气根都扯断吗?会不会伤到主根?”

张寡妇一边操作一边解释:“不能全扯断!轻轻提,把扎进土里的细根拉松就行,让它们知道不好好往下长就没饭吃!主根伤不了,结实着呢!”

她又记下:“提藤:轻提慢拉,断其浅根,警其深扎,勿伤主蔓。”

李二姐挑选留种薯时,她凑过去:“二姐,这种薯挑圆的还是长的?个头大的好还是中等的好?”

李二姐拿着两个红薯比划:“你看这个,个头太大,可能长了空心。这个又太小,胚力不足。要挑这种不大不小、形状周正、表皮光滑没伤疤的…”

她笔下不停:“选种:弃巨舍微,取中正光滑无疤者。”

她甚至观察灶膛里烧完的草木灰,询问王嫂子后得知撒在地里能防虫,也郑重记下:“防虫:草木灰撒畦,可驱地下害虫。”

点点滴滴,事无巨细。从选地、育种、栽种、管理、收获、储存到留种,甚至包括简单的轮作建议(“薯地耗肥,来年宜种豆养地”),都被她一一询问、观察、记录、整理。

她用的语言极其简洁精准,夹杂着一些自创的、只有女户们能看懂的符号和图示。比如用一道波浪线代表“水”,叠加的三角形代表“山”(指堆高垄),圆圈里点个点代表“种薯”。

短短十几天,她竟然整理出了厚厚一摞“册子”——主要是用麻绳穿起的土纸和竹片,也有一些小块黏土板。内容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图文并茂(虽然图很简陋)。

当她将这摞沉甸甸的“红薯经”初稿捧到赵小满和众人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快嘴刘翻看着那粗糙却内容详实的土纸册,啧啧称奇:“俺的娘哎!巧儿,你这脑子是七窍玲珑心吧?这…这比县衙户房里的账册还明白!”

张寡妇看着那些图示,连连点头:“这个好!这个好!不认识字的,看图也能懂个大概!”

王嫂子激动地抚摸着册子:“这可是咱的命根子啊!有了它,就算俺们老了,干不动了,后来的丫头媳妇们,照着这册子,也能把这救命的薯种下去!”

赵小满深陷的眼窝逐一扫过那些凝聚着巧思与心血的记录,枯槁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良久,她缓缓点了点头,嘶哑道:

“…很好。”

“…以后…这便是…章程。”

“…新来的…先学这个。”

“…你…” 她看向孙巧儿,“…负责…教。”

孙巧儿脸颊泛红,用力点头,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和归属感。她在这里,找到了远比逃离婚姻更重要的事情——创造并守护这份能让人活下去的本领。

赵小满又补充了一句,目光扫过所有人:

“…册子…刻录…三份。”

“…分开…藏好。”

这是未雨绸缪,防止意外丢失或被毁。

薯经成册,薪火相传。

这粗糙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册子,如同文明的初火,在这群被剥夺了知识的女性手中点燃。它不仅是种植技术的大成,更是一种秩序的建立、知识的传承,标志着女户联盟开始从单纯的求生,向着更有韧性的社群悄然演进。而那来自外部的注视,似乎也让这内部的凝聚与传承,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