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西游反派,我在取经路躺赢签到 > 第410章 山神不告状,但会“递暗账”

程砚话音刚落,竹楼外突然传来\"啪嗒\"一声——那坛\"醉春风\"的泥封竟自己裂开条细缝,琥珀色的酒液顺着坛身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积成小酒洼。

安燠蹲下身用指尖蘸了蘸,凑到鼻尖闻时,睫毛忽地颤了颤:\"程大憨,这酒里混了清议榜的墨气。\"

程砚凑近一嗅,熊耳立刻竖成小雷达:\"难怪昨夜我给小芽喂奶时,奶壶底都渗出'不公'俩字。\"他挠了挠后颈,忽然从怀里掏出个油皮纸包,\"今早去山神庙收香火,土地老儿塞给我包东西,说是前儿个雷雨天从云层里掉下来的——\"

展开油皮纸,竟是半卷烧焦的《天条疏议》,焦黑边缘还沾着星点金箔。

安燠的狐狸尾尖\"刷\"地炸成毛球:\"这是天枢阁的藏书!

清议榜烧穿的窟窿,怕是连神仙的账本都漏下来了。\"她指尖划过残页上\"凡民有隐,神不得察\"的朱批,忽然笑出声,\"春祀要补窟窿?

那咱们就往窟窿里塞把楔子。\"

三日后的竹楼后厅,二十来只小狐妖正蹲在草席上翻纸页。

程砚搬来半人高的樟木柜,\"哐当\"一声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百六十四本《守山志》——每本封皮都沾着不同季节的痕迹:初春的桃花瓣夹在二月记事里,盛夏的松脂粘着七月扑火的记录,深秋的桂香渗进十月赈粮的批注,连最上面那本,还粘着片带着牙印的山杏核——是小芽去年长牙时啃的。

\"把东边猎户的状子和三月救他女儿的记录对起来。\"安燠跪坐在草席上,怀里抱着个藤编笸箩,里面全是各地百姓塞来的\"活字怨帖\"——有烧了半角的休书,有磨破边的地契,有沾着血渍的状纸,最上面一张还画着只流眼泪的泥娃娃,背面歪歪扭扭写着\"土地爷爷,我娘被狼叼走了,可官差说狼是祥瑞\"。

程砚蹲在她身边,粗粝的指腹轻轻抚过泥娃娃的哭脸:\"我上个月去东边巡山,确实在狼窝边发现半只绣花鞋。\"他从袖中摸出个小布包,倒出七枚磨得发亮的铜钱,\"这是那猎户卖了最后半袋米,偷偷塞在山神庙香炉里的谢礼——可我根本没资格收。\"

安燠突然握住他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铜钱传过来:\"所以咱们要让神仙们看看,他们眼里的'祥瑞',是拿多少人的血泪堆出来的。\"她抽出张写着\"大旱三年,官仓封,龙王醉\"的怨帖,压在《守山志》\"四月十五,引山泉水救百亩田\"的记录上,\"你看,救一人的背后,是十人在等,百人在熬。\"

小妖们捧着整理好的册页鱼贯而出时,程砚正往樟木箱里垫\"影蜕衣\"——那是他从不周山悬崖上剥的千年蝉蜕,内膜泛着珍珠母贝的光,能隔绝三昧真火。

安燠踮脚往箱底瞅,忽然噗嗤笑出声:\"程山神,你把我埋的酒也塞进来了?\"

\"这叫'双保险'。\"程砚耳尖泛红,\"那酒里混了清议榜的墨气,又泡了十年的人间悲欢,等开箱时——\"他比划了个爆炸的手势,熊尾在身后扫得草屑乱飞,\"保管能把那些神仙的眼泪勾出来。\"

春祀当日的凌霄殿,玉阶上的积雪还未化尽。

安燠穿着程砚新织的狐毛斗篷,缩在廊柱后看诸神献礼:东海龙王献了颗会唱《太平歌》的夜明珠,南岳大帝捧出九株能起死回生的还魂草,连最末等的井神都提了罐\"甘冽如醴\"的井水——水面上漂着两朵纸扎的莲花。

\"轮到不周山了。\"程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换了身簇新的青布道袍,却仍扛着那口樟木箱,钉耙斜插在箱盖上,\"夫人,我这打扮像不像送年货的庄户汉?\"

\"像送葬的。\"安燠憋着笑戳他后腰,\"不过...挺对味儿。\"

礼仪官捏着拂尘正要上前喝止,程砚已经\"咚\"地把木箱撂在玉阶中央。

箱盖掀开的刹那,混着蜜香、墨香、眼泪咸涩味的气息\"轰\"地散开——东海龙王的夜明珠\"啪\"地灭了光,南岳大帝的还魂草蔫成枯草,井神的井水\"咕嘟咕嘟\"冒起泡,水面的纸莲花渐渐绽开,露出底下沉的半块馒头、三枚冻硬的枣子、半片染血的尿布。

\"不周山无珍无奇。\"程砚的声音突然洪亮起来,震得殿角的铜铃直响,\"唯有一本百姓日常——某年某月,某山某村,某家的娃饿哭了,某户的娘病了,某片的火没人救,某口的井被填了。\"他弯腰从箱里抽出第一卷,封皮上的墨迹还未干:\"敬呈天听。\"

殿内忽然安静得能听见雪落的声音。

东海龙王的龙须抖了三抖,南岳大帝的胡子颤成乱草,连向来端着的大天师都捏紧了拂尘。

安燠望着程砚挺直的脊背,忽然想起他昨夜说的话:\"夫人,我从前总觉得当山神要守规矩,现在才明白——规矩是死的,人心是活的。\"

就在这时,角落传来声极轻的抽噎。

安燠循声望去,见是位白胡子城隍爷,他的官靴尖沾着泥,正盯着册页里\"腊月廿三,张阿婆冻死在土地庙\"的记录,眼角的泪砸在玉阶上,溅起细小的冰花。

更远处,位老土地公摸着胡须直吸气,鼻尖微微发颤,像是闻到了记忆里某户人家灶上的热粥香——那粥,他曾在寒夜里守着锅,却终究没能端到挨饿的孩子嘴边。

凌霄殿的蟠龙柱影里,白胡子城隍爷的官帽穗子抖得像风中芦苇。

他踉跄着扶住廊柱,指甲在汉白玉上抠出道浅痕——方才那阵甜香裹着墨气钻进口鼻时,他分明听见了去年腊月里,那个缩在城隍庙门墩下的小女娃的哭声。\"阿囡...阿囡别蜷着,爷爷这就去灶房偷半块供糕...\"他喉结滚动着去摸腰间的钥匙串,那串铜钥匙还是他亲手给小女娃串的,说等开春要带她去看河灯。

老土地公的眼眶红得像蘸了朱砂。

他蹲下身,枯枝般的手指轻轻抚过册页里\"腊月廿三,张阿婆冻死在土地庙\"的字迹,鼻尖又泛起那股熟悉的焦糊味——是他偷了土地庙供桌上的线香,想给张阿婆烤烤手,结果香灰落进她补丁摞补丁的袄子里,烧出个焦洞。\"我就说...就说该把供桌下的稻草全给她的...\"他抽着鼻子翻页,下一张纸上歪歪扭扭画着只泥娃娃,正是前儿个山脚下王二婶的小孙子用灶灰画的,\"这小崽子...上个月还拽着我胡子问,土地爷爷的糖罐里,能不能多放块给饿肚子的娃?\"

太白金星的拂尘在指尖转了半圈,终究没点向程砚。

他本想以\"不合仪制\"为由喝退这扛着钉耙的山神,可当指尖触到那卷带着松脂香的《守山志》时,眼前突然闪过百幅画面:有瘦得肋骨根根分明的小娃扒着井沿喝冰水,有妇人跪在焦土里攥着枯死的稻穗哭,有个穿红肚兜的小子举着半块烤红薯往他怀里塞——\"土地爷爷吃,我娘说神仙也会饿。\"

\"金星?\"玉帝的声音从御座上传来。

太白金星慌忙合上书册,袖口却沾了页没粘牢的纸,正是猎户女儿被狼叼走那天,程砚在狼窝外画的血地图。

他喉结动了动,忽然想起三百年前自己还是凡人时,曾跪在城隍庙前求雨,供桌上的猪头被野狗拖走,庙祝还骂他\"冲撞神灵\"。\"陛下,\"他将书册轻轻放在案头,银须在殿风里微颤,\"此非奇珍,是...是人间落进天网的星子。\"

当夜,藏经阁的青铜锁\"咔嗒\"一声自己弹开了。

值守仙官举着琉璃灯凑近铁柜,就见本该锁在最里层的《风物志》正端端立在柜口,封皮上还沾着半片带着牙印的山杏核。

他刚要伸手,书页突然\"哗啦\"翻起,一行墨字在纸页间流淌:\"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得静悄悄?\"仙官的手猛地缩回,琉璃灯\"当啷\"掉在地上——那字迹他认得,分明是前儿个被雷劈碎的清议榜残页上的笔锋。

竹楼里,安燠正给小芽掖被角。

小狐狸崽子蜷成毛球,尾巴尖还沾着半块桂花糕渣。

她刚要起身,系统提示突然在识海炸开,暖融融的光裹着\"献祭真相\"四个金漆大字,连带着奖励的\"天道归档\"权限像颗小太阳,在她心口烫出个暖窝。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签到。\"她摸着心口笑出声。

前世被闺蜜推下悬崖时,她攥着那封伪造的\"背叛信\";穿书后被标为\"反派\"时,她抱着系统面板发抖;可现在,当《守山志》的墨香飘进南天门,当那些被神仙们遗忘的\"琐碎\"变成刺进天规的楔子——她忽然想起程砚昨晚蹲在灶前煮酒酿的模样,他说:\"夫人,咱们不是在告状,是给天听塞个助听器。\"

崖边的程砚正用钉耙挖坑。

最后一罐\"共情酒\"裹着影蜕衣,被他小心埋进松树下。\"等小芽会打酒了,\"他拍着土嘟囔,\"咱们就在山脚下开个酒坊,酒坛上贴'谁喝谁知道'的红签。\"风卷着他的话往竹楼去,恰好撞进安燠的耳朵里。

她推窗望去,见自家夫君正对着松树拜三拜,活像在跟老松树商量\"别偷喝我家酒\"。

月上中天时,安燠抱着小芽晃到山神庙前。

石阶上还沾着白日里雪化的水痕,她却看见紫气正从东南方涌来,像条被扯散的缎带,在天际盘旋着不肯落。

小芽在她怀里翻个身,肉乎乎的小手扒拉她的狐毛斗篷:\"母...母...\"

\"是'阿娘'。\"安燠捏了捏她的小肉手,抬头望向那团紫气。

她知道,这不是祥瑞——是那些被写进《守山志》的、被塞进\"天道归档\"的、被甜酒泡开的\"琐碎\",正在天上撞出个新的窟窿。

而窟窿里漏下来的,或许是雨,或许是光,但不管是什么...

\"总会有人接得住。\"她轻轻说。

山风掠过祠前的老槐树,几片新叶\"簌簌\"落在石阶上。

安燠低头时,正看见叶尖上凝着颗露珠,映着天际那团不肯散的紫气,像极了小芽哭时挂在睫毛上的泪——但这一回,那泪里没有恐惧,只有点亮晶晶的、说不上来的盼头。

安燠指尖的露珠“啪嗒”落进石阶缝隙里,小芽的手指立刻追着那点湿痕去戳,肉乎乎的指甲盖在青石板上刮出细响。

她低头捏了捏小狐狸崽子的后颈软毛,抬头时正撞进程砚递来的目光——他蹲在老槐树下的青石板上,膝头摊着半卷泛黄纸页,手里的木刻刀在一块枣木上沙沙游走,刀削下的木屑像金色的雨,落了他半条裤腿。

“夫人看什么?”程砚抬头,鼻尖沾着点木屑,活像只偷了松塔的熊瞎子。

他手里的木刻钉耙已经有了雏形,九齿轮廓分明,连耙柄上的防滑纹路都刻得仔细。

安燠晃了晃怀里的小芽:“看咱们山神大人不务正业,放着正经仙牒不写,倒给小崽子刻玩具。”

“这哪是玩具?”程砚把木钉耙在掌心颠了颠,又轻轻塞进小芽攥着的小手里,“这是咱们山神庙的传家宝。等小芽能举得动真钉耙那天——”他故意拖长音调,看小芽立刻蹬着腿要往他怀里扑,才笑着接,“再教她怎么用钉耙敲山鬼的脑壳。”

小芽立刻攥紧木钉耙,粉嘟嘟的小嘴“啊呜”咬了口耙齿,涎水把枣木都泡软了。

安燠被逗得直笑,指尖却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空愿囊”——那是个巴掌大的绣囊,用青丘狐尾绒毛织就,此刻正贴着她的小腹微微发烫,像揣了团活火。

“他们封嘴七日,可人心没闭嘴。”她望着天际那团紫气,声音轻得像山风,“方才给小芽掖被角时,空愿囊震了七下。是西边矿山塌了的老石匠,是南河被水冲走的小丫头,是...是那个跪在城隍庙前求雨,最后把供果都分给要饭娃的老妇人。”她低头吻了吻小芽毛茸茸的耳尖,“他们没名字,没状纸,可他们的疼,都在囊里。”

程砚的手顿住了。

他放下刻刀,从怀里摸出个油皮纸包,层层剥开,露出叠被翻得发毛的纸页。

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蝇头小楷,边角还沾着暗红的痕迹——是当年救饥民时,他用指腹蘸着血记的数目。

“光有情绪不行,得让他们看‘数’。”他把纸页摊在两人中间,用钉耙齿在地上划出个歪歪扭扭的圈,“就像那年旱灾,官府报‘颗粒无损’,可我背下山的三十七具饿殍,路上还有四十九个没撑到山脚下的。这些数,比哭嚎管用。”他指尖划过某页右下角的血字,声音发闷,“那四十九个里,最小的才三岁,攥着半块榆树皮咽的气。”

安燠伸手按住他的手背。

他的掌心还留着刻木时的温度,虎口处有道新添的刀痕——定是方才削木钉耙时不小心划的。

她没说话,只把那叠纸页往自己怀里拢了拢,像是要替他捂住那些渗血的过往。

程砚忽然笑了,伸手揉乱她额前的碎发:“看我,说这些做什么。”他从乾坤袋里摸出个檀木匣,打开时溢出股清冽的松香——是“显隐墨汁”,涂在纸上的字遇仙识便显,平时只是团模糊的暗影。

“我把《守山志》副本按年份拆了,又找小妖收了三年的‘活字怨帖’。”他蘸了墨,在一张写着“瘟疫已控”的官府文书上重重一画,墨迹漫开,底下立刻显出密密麻麻的小字:“掩埋尸体六百具,孩童占三成;药铺囤药不发,饿死医者七人...”

小芽突然扑过来抓墨汁,程砚手疾眼快把木匣举过头顶,却还是沾了她一手黑。

小狐狸崽子立刻扁了嘴,安燠忙把自己的狐毛斗篷角塞给她啃,才把即将爆发的嚎哭扼杀在萌芽里。

“夫人你瞧。”程砚又取出块半透明的薄膜,在月光下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这是影蜕衣的内膜,我裁了巴掌大一块当书皮。”他小心地把整理好的纸页裹进去,“这东西避神识,火烧不焦,水泡不烂。”最后,他拔开腰间酒葫芦,往装订线里滴了滴琥珀色的酒液——是“共情酒”的精粹,“这样一来,谁翻这书,谁就能听见那些没说出口的哭。”

安燠望着他忙碌的侧影,忽然想起初遇时他扛着钉耙撞进她洞府的模样。

那时他骂她“装什么仙子”,她嫌他“像座会走路的粮仓”,哪能想到有朝一日,这只笨手笨脚的熊会把千万人的痛,仔仔细细包进块影蜕衣里,封上句“敬呈天听”。

“春祀还有七日。”程砚突然说。

他把包好的书册放进个描着云纹的木盒,盒底垫了层她去年晒的桂花干,“到时候诸神列队献礼,我排末位。”他抬头看她,眼里映着紫气,“他们要的是祥瑞,可我偏要递个——”

“助听器。”安燠接道。

程砚愣了愣,突然咧嘴笑出白牙,活像偷到蜂蜜的熊。

他伸手把她和小芽一起拢进怀里,山风卷着槐花香扑进来,裹着木钉耙的清苦、墨汁的涩、还有桂花干的甜。

“夫人说得对。”他蹭了蹭她的发顶,“他们耳朵太背,总得有人给塞个响亮点的。”

小芽在两人中间拱来拱去,把木钉耙举得老高,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耙!耙!”

安燠望着天际那团紫气,忽然想起系统提示里“天道归档”的暖光。

她知道,程砚怀里的木盒里,装的不只是几页纸。

那是三十七具饿殍的重量,是六百具尸体的沉默,是千万个没说出口的“疼”——它们正裹着影蜕衣的壳,沾着共情酒的泪,等着在春祀那天,撞开南天门的铜锁。

山风忽然大了些,吹得老槐叶沙沙响。

程砚低头给小芽系斗篷绳结,安燠却听见木盒里传来极轻的震颤——是那些被写进《守山志》的“数”,在影蜕衣里醒了。

她轻轻摸了摸程砚后颈的软毛——那是熊妖化形未褪尽的痕迹。

“七日够么?”她问。

“够。”程砚把木盒塞进她手里,“我昨夜去后山砍了三车松枝,够把木盒烤得暖乎乎的。春祀那天冷,别让这些‘数’冻着。”

安燠低头看木盒,盒盖上“敬呈天听”四个墨字还没干透,在月光下泛着湿润的黑,像双没合上的眼。

山神庙的铜铃突然“叮铃”响了一声。

是风,还是...

她抬头望向南天门的方向。

那里的紫气,更浓了。

春祀大典的晨雾还未散尽,程砚已在凌霄殿外站了半个时辰。

他特意换了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道袍——是安燠连夜用狐毛线补了袖口的,针脚歪歪扭扭像小狐狸爪印。

肩头的木箱压得他肩胛骨发酸,可他盯着殿门上方“玉宇澄清”的鎏金匾额,喉结动了动,把那句“夫人说这匾该摘了重写”的嘀咕咽回肚子里。

“末位山神,上前。”礼仪官的拂尘尖儿戳在他脚边,丹凤眼扫过他沾着松脂的道袍,“所献何物?”

程砚把木箱往地上一墩,“咚”的一声震得殿内铜鹤香炉晃了晃。

他弯腰开锁时,后颈那撮没化干净的熊毛跟着颤:“不是珍宝,是点家常话。”

箱盖掀开的刹那,蜜香裹着若有若无的腥气漫开。

前排的夜游神打了个激灵,手里的珊瑚枝“当啷”掉在地上——那味道像极了他去年巡夜时,在破庙墙角闻见的:老妇人临终前攥着半块蜜饯,蜜香混着血锈味。

“这是……”东海龙王的龙须抖了抖,忽然想起自己封地三年前那场海啸,灾后上报“无一人伤亡”,可他分明在退潮的沙滩上,踩碎过十八个孩子的银锁。

程砚没看他们,只盯着太白金星飘过来的云履。

老神仙的拂尘在箱口虚虚一探,指尖刚碰到影蜕衣书皮,瞳孔便猛然缩成针尖——

冻死的老妪裹着破草席,在他眼前哈出白气:“城隍老爷,我把最后半块炊饼供您了,咋就求不来个暖炉?”

投河的少年浮在水面上,怀里还揣着被税吏撕成碎片的地契:“您说‘皇恩浩荡’,可我阿爹的腿,是被您的香火钱买的官打断的。”

被野狗啃了半张脸的农夫趴在他脚边,血在青石板上洇出个歪歪扭扭的“冤”字:“求您把我的苦,写进《天曹录》成吗?”

太白金星的手指抖得厉害,连拂尘穗子都缠上了书册边角。

他猛地合上影蜕衣,抬头时眼眶泛红,却只对高坐龙椅的玉帝道:“风物琐碎,然……皆有根。”

玉帝的玄色冕旒垂下来,遮住了他半张脸。

他伸手接过书册,指尖刚触到“敬呈天听”四个字,殿外突然掠过一阵怪风——不是仙风,是带着人间烟火气的风,裹着麦香、汗臭、婴儿的啼哭,“哗啦”掀开了书册。

满殿神仙都屏住了呼吸。

他们看见泛黄的纸页上,血写的“三十七具饿殍”在跳动,墨点凝成的“六百具尸体”在渗泪,连最末页那个用榆树皮刻的“三岁”,都在纸上游动,像个伸着手要糖吃的小团子。

“退朝。”玉帝的声音比往常轻了三分。

他把书册塞进案头的玄铁匣,却没锁。

当夜,值守的广目天王巡到通明殿时,差点把手里的照妖镜砸了——那玄铁匣的锁好好挂着,可书册竟自己“爬”了出来,摊在玉帝的朱批折子上。

最上面一页浮起一行字,笔锋歪歪扭扭像熊爪子挠的:“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得静悄悄?”

广目天王的手刚要碰,书页突然“唰”地合上,震得烛火扑闪。

他倒退两步,撞翻了香案上的供桃,桃子骨碌碌滚到台阶下,正砸在个穿狐毛斗篷的身影脚边。

“小芽又偷跑出来了?”安燠弯腰抱起满地乱爬的小狐狸,发现她爪子上沾着桂花干——是程砚埋酒时撒的。

她刚要回山神庙,忽然听见系统提示在脑海里“叮”地一响:

【场景:以礼载道的无声控诉|触发隐藏成就‘献祭真相’|奖励:可让一份非官方记录自动进入天道归档序列(永久留存)】

怀里的小芽突然舔她的下巴,安燠这才发现自己脸上湿漉漉的。

她抬头望向南天门,那里的紫气不知何时散了,露出满天星子,每颗都亮得扎眼。

“这一次,不是我逃命……是他们开始怕了。”她轻声说,小芽的尾巴尖儿正好扫过她手背,像在给这句话盖章。

此时的程砚正蹲在山崖边,用钉耙挖了个浅坑。

最后一罐“共情酒”被他轻轻放进去,泥盖刚要合上,他又扒拉出来,往罐口塞了朵野菊:“等哪天咱们不当英雄了,就开个酒坊,专酿‘谁喝谁知道’。”山风卷着他的话往山下跑,路过山神庙时,撞响了檐角的铜铃。

安燠抱着小芽走到庙门口,正听见那声“叮铃”。

她刚要推门,忽然被什么东西硌了脚——是块沾着松脂的木片,仔细一看,竟是程砚刻坏的钉耙模子。

她笑着收进袖里,一抬头,发现东方的天空泛着不寻常的青灰色,像有什么东西在云层里攒着力气。

“要变天了。”她喃喃道。

小芽在她怀里翻了个身,爪子搭在她心口。

安燠摸着腰间发烫的空愿囊,忽然想起程砚今早出门前说的话:“夫人,要是雷声响了——”

“我就给你煮酒酿圆子。”她替他说完,低头亲了亲小芽的耳朵,“管他什么谕令,咱们先把日子过瓷实了。”

东方的青灰色更深了。

远处,南天门的铜锁“咔嗒”轻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