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538章 华夏修仙学院招生纪实(1):河南省五关考核启幕

灵气潮覆盖华夏第三年的初秋,中原大地的河南省会郑州,灵韵与烟火气交织得格外浓烈 —— 黄河岸边的杨树叶泛着淡金色光泽,街头巷尾的早餐摊飘着灵韵滋养的胡辣汤香气,连公交车窗上的晨露,都折射着细碎的灵韵微光。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外,数万名怀揣修仙梦想的百姓从河南 17 个地市涌来,队伍蜿蜒过三条街道,他们等待的,是华夏修仙学院首批招生中竞争最激烈的省份考核之一。

叶尘站在会展中心顶楼,淡金色仙元化作的监控网覆盖着整个考核区,指尖悬浮的 “全国招生名额分配表” 清晰显示:华夏 34 个省级行政区(含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共分配

个招生名额,分配依据为 “人口规模占比 40% 地域面积占比 30% 灵韵覆盖基础占比 30%”。其中,河南省以 9936 万常住人口(全国第三)、16.7 万平方公里地域面积(中原核心区)、灵韵覆盖达标率 92%(全国前十)的综合优势,分配到 850 个名额,仅次于广东(920 个)、山东(880 个),位列全国第三。

“叶尘,河南报名总人数已达 12.3 万,按五关批量考核流程,预计四天完成考核,最终筛选 850 人。” 苏瑶调试着 “灵韵考核中枢系统”,屏幕上不仅实时显示报名数据,还标注着各省实时考核进度 —— 广东、山东已率先启动第一关,青海、西藏等分配 200-300 名额的省份,报名人数虽少但考核标准一致。

叶尘目光扫过楼下有序排队的考生,其中既有郑州本地的大学生,也有来自周口、南阳的农民,甚至有从新疆、湖北赶来的河南籍务工者。“启动第一关,记住三个原则:名额虽按综合条件分配,但考核标准全国统一;批量考核要兼顾效率,更要保障公平;对偏远地区考生多些引导,不能让他们因流程不熟错失机会。”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会展中心 12 扇大门同时开启,华夏修仙学院河南省招生考核,在中原大地正式拉开序幕。

第一关:报名登记关 —— 灵韵身份核验,按地域分流批量录入

会展中心一楼的 “报名登记区” 按河南 17 个地市划分为 17 个主单元,每个主单元下再设 5 个细分窗口,共 85 个登记窗口,每个窗口配备 “灵韵信息终端” 和两名熟悉本地情况的工作人员。考生按户籍地或常住地分流,15 人一组进入对应窗口,避免跨区域扎堆导致效率低下。

来自南阳新野县的李青,跟着 “南阳籍考生通道” 的指引,走进 3 号主单元 2 号窗口。工作人员是南阳老乡,操着熟悉的方言递过淡青色 “灵韵信息卡”:“妹子,把手掌放终端上,不光录身份信息,还能调出你这三年在新野灵韵监测点的记录,放心,都是自动存的,不会错。”

李青将手掌贴在终端感应区,淡金色灵韵纹路在屏幕上快速游走,3 秒后,屏幕清晰显示:“李青,22 岁,南阳新野县人,常住郑州金水区,灵韵感知记录:近半年每月至少 3 次主动参与社区修仙启蒙课,灵韵基础感知评级‘良好’。”

“信息核验通过!” 工作人员将卡递给她,卡面自动浮现 “南阳 - -00328” 的编号,“这卡号前两位是地市代码,后面是日期和序号,丢了能补,后续四关成绩都存在里面。下一组南阳老乡准备!”

为保障偏远地区考生权益,登记区还设了 “跨省回流通道”—— 在广东务工的周口籍考生王强,因错过广东报名时间,凭河南户籍证明和灵韵流动记录,顺利在 “跨省通道” 完成登记。“本来以为没机会了,没想到还能回河南考,这政策太贴心了!” 王强攥着信息卡,语气里满是激动。

整个登记流程采用 “地域分流 批量核验” 模式,每个窗口 15 人 \/ 组,每组 6 分钟,85 个窗口每小时可完成

人的考核。叶尘的淡金色仙元实时修复故障设备,截至当天下午 6 点,12.3 万考生全部完成第一关,通过率 100%—— 这一关不筛选,只为精准匹配考生信息,为后续按标准考核打下基础,避免因信息误差浪费考生时间。

第二关:灵韵感知关 —— 分层测试场,按人数批量扩容

完成登记的考生顺着指引来到二楼 “灵韵感知区”,这里没有沿用统一测试场,而是按 “每 5000 人一组” 划分 25 个分层测试场,每个测试场铺着 300 块灵韵晶石(比江南省标准多 50%),可同时容纳 60 人考核,确保河南庞大的考生群体能快速推进。

叶尘的弟子林风负责总调度,通过灵韵广播向所有测试场同步指令:“各位考生,进入指定区域后双脚与肩同宽,闭眼感受灵韵流动。注意:河南考生灵韵基础普遍较好,考核标准与全国一致 ——3 分钟内感受到灵韵从脚底到丹田的完整流动为‘通过’,仅能感受到局部流动的视为‘待观察’,可额外获得 1 分钟引导机会。”

李青被分到 12 号测试场,刚站定在灵韵晶石上,就感觉到一股温润的气流从脚底窜起 —— 这是她在郑州社区启蒙课上反复练习的感知路径,气流顺着小腿、大腿,稳稳落在丹田,像有个小暖炉在肚子里发热。“我感受到了!” 她睁开眼举手时,周围已有近半考生同时举手。

3 分钟后,林风手中的 “灵韵统计石” 亮起红光:“12 号测试场 60 人,通过 42 人,待观察 8 人,未通过 10 人。待观察的考生留在原地,我会逐一引导。”

来自商丘农村的少年陈阳,属于 “待观察”—— 他只能感受到灵韵到膝盖就停滞了。林风走过来,指尖一缕淡金色仙元轻轻点在他的膝盖处:“别紧张,想象灵韵是水流,膝盖是闸门,慢慢打开它。” 陈阳按指引调整呼吸,1 分钟后,气流终于冲破膝盖,顺利抵达丹田。“过了!谢谢老师!” 他激动得声音都发颤。

这种 “分层测试 待观察引导” 的模式,既保证了批量考核的效率(25 个测试场每小时可完成

人),又避免错过有潜力的考生。截至第二天中午,12.3 万考生中,7.5 万人通过第二关,通过率 61%—— 这个比例与河南灵韵覆盖基础相符,既不降低标准,也不浪费地域优势培养的潜在人才。

第三关:体质适配关 —— 多维度检测,数据自动对标全国标准

通过第二关的考生来到三楼 “体质适配区”,这里摆放着 50 台升级款 “灵韵体质检测仪”,每台仪器可同时为 12 名考生检测,比江南省标准多 2 个检测位,检测维度也从 3 项增至 4 项:体质强度(标准 1.5)、灵韵容纳量(标准 2.0)、经络通畅度(标准 80%)、灵韵转化效率(标准 75%)—— 新增的 “转化效率” 指标,是考虑到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不少考生长期在灵韵农田劳作,对灵韵的实际转化能力更强,需精准评估。

李青跟着队伍走进 8 号检测仪,与她同组的有郑州的大学生、洛阳的工人、驻马店的农民。工作人员按下启动键,淡蓝色灵韵光罩将 12 人同时笼罩,30 秒后,每人面前的子屏幕显示出数据:

李青:体质强度 1.9,灵韵容纳量 2.3,经络通畅度 88%,灵韵转化效率 82%—— 四项全达标

洛阳工人张强:体质强度 2.1(长期灵韵机械操作),灵韵容纳量 1.9(差 0.1),经络通畅度 85%,灵韵转化效率 80%—— 容纳量待补

驻马店农民王丽:体质强度 1.7,灵韵容纳量 2.2,经络通畅度 79%(差 1%),灵韵转化效率 85%(长期灵韵农田劳作)—— 通畅度待补

“达标者直接前往四楼,待补者可选择‘灵韵临时补给站’提升,1 小时后可重测一次。” 工作人员指着检测区旁的补给站,那里摆放着灵韵泉水和低浓度灵韵丹,供待补考生临时调整。

张强喝了一瓶灵韵泉水,静坐半小时后重测,灵韵容纳量提升至 2.05,顺利达标;王丽则在补给站工作人员指导下,用灵韵按摩仪疏通经络,重测时通畅度达到 81%。“没想到还能重测,这不是一刀切,太人性化了!” 王丽攥着通过凭证,连声道谢。

体质适配关采用 “批量检测 临时补给重测” 模式,50 台仪器每小时可完成 3000 人,截至第二天深夜 11 点,7.5 万考生中,4.8 万人通过考核,通过率 64%——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既体现了河南考生的体质优势,也印证了名额分配时 “灵韵覆盖基础” 占比的合理性。

第四关:心性测试关 —— 情景本土化,批量模拟中原修仙场景

四楼 “心性测试区” 的 28 个灵韵情景舱,每个可容纳 25 人(比标准多 5 人),情景模拟也融入了中原地域特色 —— 不再是通用场景,而是结合河南考生的生活背景设计:

农耕情景:灵韵农田遭遇蝗灾,是优先保护自家田地,还是先帮邻里抢救集体农田?(测试集体意识)

工匠情景:修复灵韵古桥时,发现可走 “捷径” 节省材料,但会影响桥梁寿命,是否坚持标准?(测试原则性)

传承情景:家族流传的基础功法与学院标准功法有差异,是否愿意放下执念学习标准功法?(测试适应性)

李青走进 15 号情景舱,第一个农耕情景浮现时,她想起老家新野县村民互助抗旱的场景 —— 毫不犹豫选择先帮邻里抢救集体农田,灵韵记录显示 “集体意识:优秀”;第二个工匠情景中,她曾在郑州灵韵修复工坊做过义工,深知 “偷工减料” 的危害,坚定选择按标准施工;第三个传承情景里,她主动将家族功法与标准功法对比,发现差异处后标注 “待入学后请教导师”,展现出开放的学习心态。

“心性评估:优秀!通过考核!” 屏幕亮起绿色提示时,李青身边的洛阳考生周凯却皱着眉 —— 他在传承情景中犹豫了:“家族功法是爷爷传的,放弃会不会不孝?”

情景舱外,叶尘恰好巡查至此,淡金色仙元透过舱壁轻声引导:“传承不是固守,而是让好的东西更完善。你可以把家族功法带到学院,若有可取之处,说不定能融入学院教学,这才是更好的传承。” 周凯茅塞顿开,重新选择 “主动交流融合”,最终评估为 “合格”。

这种 “本土化情景 实时引导” 的模式,让心性测试更贴近考生生活,也更能真实评估心性。28 个情景舱每小时可完成 2100 人,截至第三天傍晚,4.8 万考生中,2.9 万人通过考核,通过率 60.4%—— 既筛选出心性稳定的考生,也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误判。

第五关:基础实操关 —— 分组演练 导师巡评,保障大省考核质量

五楼 “基础实操区” 是最后一关,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关 —— 河南 850 个名额将从通过前四关的 2.9 万人中选出。这里划分 60 个演练场(比标准多 10 个),每个演练场配备 1 名主考官(从河南各地修仙启蒙站选拔的优秀导师)和 2 名辅助考官,同时为 35 名考生考核,考核内容除 “基础吐纳诀”“灵韵引导术”,额外增加 “灵韵应急处理”(如快速平复紊乱灵韵)—— 考虑到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未来修仙者需承担更多基层灵韵应急任务。

李青被分到 42 号演练场,主考官是郑州修仙启蒙站的张导师,他曾教过李青基础吐纳诀。“别紧张,按平时练习的来,注意吐纳时的灵韵节奏,引导术要稳,应急处理时别慌。” 张导师的鼓励让李青放松不少。

她先演练吐纳诀:吸气 4 秒,灵韵从鼻腔入丹田;呼气 6 秒,灵韵沿经络循环一周,动作流畅,体表泛着均匀的淡青色光泽;接着是灵韵引导术:指尖凝聚灵韵,3 秒内形成稳定的淡青色光团,光团在指尖停留 10 秒未消散;最后是应急处理:张导师用仙元模拟灵韵紊乱,李青 15 秒内就用启蒙课上学的 “静心诀” 平复,灵韵波动恢复正常。

“吐纳流畅,引导稳定,应急处理及时,综合评分 88 分,通过!” 张导师在灵韵功法监测仪上记录,“恭喜你,成为河南 850 名候选者之一!”

李青激动得眼眶发红,她身边的周口考生王强却因引导术光团不稳定,第一次未通过。辅助考官上前指导:“你手指太僵,放松手腕,让灵韵自然流动。” 王强按指导重新演练,第二次成功通过,评分 76 分,刚好卡在河南录取线以上。

叶尘作为总巡考官,在 60 个演练场间穿梭,重点关注边缘分数考生。来自信阳的考生赵琳,前四项都优秀,但实操时因紧张导致应急处理超时,评分 75 分,低于当时的录取线(75.5 分)。叶尘观察后发现她只是紧张,实际能力达标,便建议张导师:“给她一次额外演示机会,重点看应急处理的思路。” 赵琳第二次演示时思路清晰,虽仍超时 2 秒,但叶尘判定 “潜力达标”,将她纳入候选名单。

截至第四天晚上 10 点,河南五关考核全部结束。2.9 万名考生中,850 名考生通过考核,平均每 34 人竞争 1 个名额,与河南 “人口大省 名额大省” 的定位相符。这 850 人中,有大学生、农民、工人、教师,年龄从 18 岁到 45 岁,覆盖河南 17 个地市,真正体现了 “全民选拔” 的初衷。

叶尘站在会展中心顶楼,看着考生们或欢呼或遗憾的身影,苏瑶递过考核报告:“河南 850 名候选者信息已录入全国系统,与广东、山东等省份的候选者数据汇总后,将统一送往昆仑巅进行最终入学确认。其他省份如青海(220 人)、西藏(200 人)也已完成考核,全国

个名额候选者全部产生。”

叶尘点头,目光望向中原大地的夜色:“河南考核的顺利,证明按综合条件分配名额是对的 —— 既考虑了人口规模,也兼顾了地域和灵韵基础。接下来,就是昆仑巅的集中培养,这些候选者,将是华夏全民修仙的第一批种子。”

月光下,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灯光渐渐熄灭,但华夏修仙学院的招生故事还在继续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

名候选者,正带着各自省份的期待,等待着昆仑巅的召唤,而这场覆盖全国的选拔,也为华夏全民修仙大业,打下了最坚实的人才基础。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