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341章 职场迷雾寻方向,凡人破局长本领

九忆居的清晨总伴着巷口豆浆摊的香气,叶尘刚把晒干的草药收进竹筐,就见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小伙蹲在院门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绩效考核表,头发乱糟糟的,眼下挂着明显的黑眼圈。

“您是叶尘小哥吧?”小伙叫周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我这季度考核又没达标,主管说我‘抓不住工作重点’‘效率太低’,再这样下去,可能要被调岗。我每天加班到半夜,可不知道为啥,活儿总也干不完,能力也不见涨……”

他的话音刚落,石桌上的凡尘镜突然泛起沉稳的蓝色光,像写字楼里的日光灯管,明亮却带着一丝疲惫。镜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

市中心写字楼的格子间里,周明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屏幕上开着十几个文档,有活动策划、数据报表、客户对接记录,他一会儿改策划,一会儿回消息,半天下来,策划只写了两行,报表还没核对完,主管路过时皱着眉说了句“注意力太分散”;

会议室里,几个同事正在讨论新项目方案,周明想发表观点,可刚站起来,就被更外向的同事打断,他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坐了回去,会后主管问他“怎么没想法”,他只能尴尬地摇头;

深夜的办公室里,周明还在赶报告,咖啡杯堆了满满一桌,他揉着发疼的太阳穴,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眼皮越来越沉——他不知道,自己熬夜做的报告,很多数据都是重复计算,主管看了只说“缺乏核心逻辑”。

仙力指南的虚影缓缓展开,系统的声音比以往更贴近职场的节奏:

【检测到凡间“职场能力提升困境”危机。目标聚焦、沟通表达、逻辑思维三类核心能力欠缺,导致“工作效率低、晋升机会少、自我价值感弱”。需宿主们解决9起典型案例(每类场景3起),完成“方法赋能”“实践落地”“信心重建”三重目标——以仙力破职场迷雾,以凡人筑成长阶梯,让上班族找到能力提升的方向,突破职业瓶颈,方可开启“职场进阶仙纹”。】

“不是你不够努力,是没找对‘用力的地方’。”郑蓉蹲在周明身边,指着他手里的考核表,“你看,主管说你‘抓不住重点’,是因为你把精力分散在太多小事上;‘没想法’可能是你没找到表达的时机;‘报告缺逻辑’,是因为你没先理清楚框架就动笔。”

叶尘点头,把一杯温水递给周明:“职场能力不是靠‘熬时间’熬出来的,是靠‘找方法’练出来的。比如抓重点,要学会给工作分优先级;练表达,要提前准备好思路,抓住合适的机会说;做报告,要先搭框架再填内容。我们的仙力要当‘指南针’,帮你找到能力短板;要当‘工具箱’,给你实用的提升方法;更要当‘助推器’,让你在实践中慢慢找到自信。”

柳若雪望着镜中深夜办公室里疲惫的周明,轻声说:“很多上班族都像你这样,明明很拼,却总在‘无效努力’。这次,我们要让你知道,只要找对方法,职场成长不用靠‘熬夜’,也能走得稳、走得远。”

传送阵的莹光变成了清爽的蓝色,像清晨的天空。九人分成三组,带着“帮上班族破局成长”的目标,奔赴凡间的写字楼格子间、会议室与深夜办公室。

一、格子间的“重点”:分散的精力,清晰的优先级

负责“目标聚焦能力”组的叶尘、郑蓉和玲玲,跟着周明回到了他的写字楼格子间。上午十点,格子间里敲键盘的声音此起彼伏,周明的电脑屏幕上果然开着十几个窗口——左边是客户发来的需求消息,中间是刚写了两行的活动策划,右边是上周的数据报表,下方还弹着部门群的通知。

“我总觉得这些事都很重要,都得赶紧做,可越忙越乱。”周明一边说着,一边点开客户的消息回复,刚敲了几个字,又想起报表还没核对,赶紧切到报表窗口,结果客户的消息没回完,报表也只看了一行。

郑蓉拿过周明的笔记本,在上面画了一个四象限图:“你试试用‘重要紧急四象限’给工作分类。第一象限是‘重要又紧急’的,比如今天要交的报表;第二象限是‘重要不紧急’的,比如下周要提的活动策划;第三象限是‘紧急不重要’的,比如有些可回可不回的群消息;第四象限是‘不重要不紧急’的,比如刷行业八卦。你先做第一象限的,再做第二象限的,第三、四象限的能推就推,能省时间就省。”

周明半信半疑:“这样真的有用吗?我以前总觉得所有事都得马上做。”

玲玲悄悄在周明的电脑和笔记本上注入了一道仙力。很快,电脑屏幕上的窗口自动分类排列——“重要紧急”的报表窗口被放大到中间,“重要不紧急”的策划窗口放在右侧,“紧急不重要”的消息窗口缩小到角落,还自动标注了“可延迟1小时回复”;笔记本上的四象限图泛起淡淡的蓝光,周明把今天的工作一条一条写进去后,图里自动给每一项工作标上了完成时间建议,比如“报表:10:00-11:30”“策划框架:14:00-16:00”。

“这、这也太神奇了!”周明看着自动分类的窗口,试着先专注做报表。按照笔记本上的时间建议,他先把报表里的数据逻辑理了一遍,剔除了重复计算的部分,然后集中精力核对,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比以前节省了近两个小时。

“你看,把精力集中在‘重要紧急’的事上,效率是不是高多了?”叶尘笑着说,“我们再帮你把‘重要不紧急’的活动策划理一理,先搭个框架,把活动主题、流程、预算这些核心部分列出来,后续再慢慢填细节,这样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了。”

接下来的几天,叶尘和郑蓉每天都来格子间陪周明练习“目标聚焦”——教他用四象限图规划每天的工作,早上到公司先花10分钟列清单,然后按照优先级依次完成;教他关闭电脑上的非必要通知,避免被消息打断;还教他每工作1小时休息10分钟,保持精力集中。

玲玲用仙力完善“工作辅助”功能——电脑会自动记录他的工作时长,当他连续工作超过1小时,会弹出“该休息啦”的提示;当他想切换到“不重要”的窗口时,会提醒“当前优先完成报表哦”。周明慢慢养成了“先做重要事”的习惯,每天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杂乱,下班时间也比以前早了近1小时。

一周后,周明的主管在部门例会上表扬了他:“周明这星期的报表做得很清晰,活动策划的框架也很完整,比以前有条理多了!继续保持!”周明坐在座位上,心里暖暖的——这是他入职以来第一次被主管公开表扬。

他走到叶尘身边,递给他一杯刚买的咖啡:“叶尘哥,谢谢你。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职场菜鸟’,什么都做不好,现在我知道,只要找对方法,我也能把工作做好。这杯咖啡你尝尝,是你喜欢的无糖美式。”

叶尘接过咖啡,看着周明眼里的光,心里很欣慰——这是他们解决的第一个职场能力案例,也是上班族突破“无效忙碌”的开始。

二、会议室的“声音”:沉默的想法,清晰的表达

负责“沟通表达能力”组的柳若雪、沈清薇和苏瑶,在周明公司的会议室里,遇到了第二个目标——运营部的李琳。李琳和周明同期入职,做事很认真,每次开会前都会提前准备好想法,可一到会议室,要么被同事打断,要么因为紧张说不清楚,久而久之,她就很少在会上发言了,主管总说她“缺乏主动性”。

“上次讨论新产品推广方案,我提前查了很多竞品资料,想建议做短视频推广,可刚说‘我觉得可以试试……’,就被张哥打断了,他说短视频成本太高,然后大家就跟着讨论别的了,我没机会把后面的成本控制方法说出来。”李琳坐在会议室的角落,手里攥着一张写满笔记的纸,声音很小。

沈清薇看着李琳手里的笔记,上面不仅写了短视频推广的思路,还详细列了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比如和本地网红合作、利用公司现有账号发布,比张哥说的“成本高”更有说服力。“李琳,你的想法很有道理,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说出来。我们教你几个‘会议表达小技巧’,下次开会,你一定能把想法说清楚。”

李琳摇了摇头:“我试过,可一到开会就紧张,话到嘴边就忘了,而且他们说话都很快,我插不上嘴。”

苏瑶悄悄在会议室的话筒和李琳的笔记本上注入了一道仙力。很快,话筒泛起淡淡的蓝光,当有人打断李琳说话时,话筒会发出轻微的“滴滴”声,提醒“请让对方把话说完”;李琳的笔记本上,她写的想法旁边出现了“表达框架”——“先亮观点(建议做短视频推广)→说原因(竞品用短视频推广效果好)→讲方法(和本地网红合作,控制成本)→总结(短期能提升产品曝光)”,还标注了“发言时看着主管,语速放慢”。

“这、这是……”李琳拿起笔记本,按照上面的“表达框架”,试着小声说了一遍自己的想法,这次竟然没忘词,“我好像知道该怎么说了!”

“李琳,这是‘会议表达辅助’的仙力加持。”柳若雪笑着说,“我们帮你做一个‘发言准备卡’,把你的想法按照‘观点-原因-方法-总结’的框架写下来,开会前多念几遍,熟悉一下;另外,下次开会时,你可以坐在离主管近一点的位置,等大家讨论到相关话题时,主动举手说‘我有个补充建议’,这样主管会注意到你,也不容易被别人打断。”

第二天,运营部又开新产品推广会。这次,李琳提前做了“发言准备卡”,坐在了离主管近的位置。当大家讨论到“推广渠道”时,她深吸一口气,举手说:“主管,我有个补充建议,关于短视频推广的。”主管点了点头:“你说说看。”

李琳按照准备卡上的框架,慢慢说:“我觉得可以试试短视频推广,因为我查了竞品数据,他们最近用短视频推广,产品曝光量提升了30%;成本方面,我们可以和本地小网红合作,他们的报价不高,再利用公司现有的抖音账号发布,不用额外买流量;这样短期就能提升产品曝光,还能积累用户。”

她说完后,会议室里安静了几秒,张哥想反驳,主管先开口了:“李琳这个建议很具体,成本控制方法也可行,比我们之前说的‘成本高’更有说服力。这样,你牵头做一个短视频推广的详细方案,下周一交给我。”

李琳愣住了,反应过来后,赶紧点头:“好!谢谢主管!”她坐在座位上,手心虽然出汗,心里却很激动——这是她第一次在会上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得到了主管的认可。

接下来的几天,柳若雪和沈清薇帮李琳完善短视频推广方案,教她怎么和网红对接、怎么写短视频脚本;苏瑶用仙力完善“表达辅助”功能,当她写方案遇到瓶颈时,笔记本会自动弹出“可以参考竞品的脚本结构哦”的提示。李琳的方案做得很完整,下周一交给主管时,主管连连称赞:“做得很细致,没想到你这么有想法!”

一周后,李琳牵头的短视频推广方案正式落地,上线三天,产品曝光量就提升了25%,主管在部门群里公开表扬了她:“李琳这次的方案很成功,大家要向她学习,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李琳看到消息,嘴角扬起了笑容。她走到柳若雪身边,递给他一张自己做的短视频脚本:“柳姐,谢谢你。以前我总觉得自己‘不会说话’,现在我知道,只要提前准备好,我也能把想法说清楚,还能做成事。这个脚本你看看,是下一条要发的视频。”

柳若雪接过脚本,看着上面清晰的框架和有趣的内容,心里暖暖的——这是他们解决的第二个职场能力案例,也是上班族突破“沉默困境”的开始。

三、办公室的“逻辑”:混乱的报告,清晰的框架

负责“逻辑思维能力”组的吴莲、苏晴和吴磊,在周明公司的深夜办公室里,遇到了第三个目标——市场部的王浩。王浩入职两年,做事很勤快,可每次提交的报告都被主管打回,理由是“逻辑混乱”“重点不突出”。为了写好报告,他经常熬夜到凌晨,可改来改去,还是达不到主管的要求,最近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上次写季度市场分析报告,我收集了很多数据,有用户增长的、竞品销量的、渠道转化的,把所有数据都写进去了,可主管说‘不知道我想表达什么’,让我重写。我改了三遍,还是没通过,现在看到报告就头疼。”王浩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改了一半的报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堆在一起,像一团乱麻。

苏晴看着王浩的报告,里面确实有很多数据,可没有分类,也没有结论,比如用户增长数据里混着去年和今年的,竞品销量数据没有和公司产品对比,看起来很杂乱。“王浩,你的问题不是数据不够,是没把数据‘串起来’。写报告就像搭房子,要先搭好框架,再把数据填进去,这样才能让别人看明白你想表达什么。”

王浩叹了口气:“我也想搭框架,可不知道怎么搭。每次都觉得‘这些数据都重要’,想都写进去,结果就乱了。”

吴磊悄悄在王浩的电脑和报告模板上注入了一道仙力。很快,电脑屏幕上的报告自动生成了一个“逻辑框架”——“核心结论(本季度市场增长主要靠线上渠道)→分点论证(线上渠道用户增长30%,转化提升20%;线下渠道增长缓慢,需优化)→数据支撑(线上各平台具体数据、线下各门店具体数据)→改进建议(加大线上推广,优化线下服务)”;报告里的混乱数据自动分类,去年的数据标上了“对比参考”,今年的数据标上了“核心数据”,还自动生成了简单的图表,让数据更直观。

“这、这是……”王浩看着自动生成的框架和分类数据,惊讶地说,“原来报告可以这么写!我以前都不知道要先定核心结论,再找数据支撑。”

“王浩,这是‘报告逻辑辅助’的仙力加持。”吴莲笑着说,“我们帮你做一个‘市场报告模板’,以后写报告时,先按照模板定核心结论,再分点找数据论证,最后提改进建议;另外,我们还教你用简单的图表展示数据,比如用折线图看增长趋势,用柱状图做对比,比纯文字更清楚。”

接下来的几天,吴莲和苏晴每天都陪着王浩改报告——教他怎么从一堆数据里提炼核心结论,比如从“线上用户增长30%、线下增长5%”中,提炼出“本季度增长靠线上渠道”;教他怎么分点论证,每个论点配2-3个核心数据,不要堆砌太多无关数据;教他用公司的数据分析工具做图表,让数据更直观。

吴磊用仙力完善“逻辑辅助”功能——当他写核心结论时,电脑会自动提示“结论要简洁,一句话说清楚”;当他找数据时,会提醒“这个数据和论点无关哦,可以删掉”;当他做完图表,会建议“折线图更适合展示增长趋势,试试换成折线图”。王浩慢慢掌握了“先框架后内容”的写报告方法,改报告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也不用再熬夜到凌晨。

一周后,王浩把改好的季度市场分析报告交给了主管。主管看了后,惊讶地说:“王浩,这报告比以前清晰多了!核心结论明确,数据也很有说服力,图表做得也不错!你这次进步很大!”王浩听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这是他第一次写报告一次通过。

他走到吴莲身边,递给他一份打印好的报告:“吴姐,谢谢你。以前我总觉得写报告是‘老大难’,现在我知道,只要先搭好框架,再填数据,报告也没那么难写。这份报告你留着,以后我就按照这个方法写。”

吴莲接过报告,看着清晰的框架和直观的图表,心里暖暖的——这是他们解决的第三个职场能力案例,也是上班族突破“逻辑混乱”的开始。

四、职场的“阶梯”:成长的脚步,清晰的方向

当九人分别解决了三类职场能力场景的第一个案例后,他们回到了九忆居。石桌上的凡尘镜,正播放着三个案例的后续画面:周明的格子间里,他按照四象限图规划工作,电脑屏幕上的窗口整齐排列,下班时笑着和同事说“明天见”;李琳在会议室里,自信地讲解短视频推广方案,主管和同事们认真听着,时不时点头称赞;王浩的电脑前,他正在写新的市场报告,屏幕上的框架清晰,数据图表直观,脸上没有了以前的愁容。

仙力指南的虚影缓缓展开,系统的声音带着鼓励的力量:

【恭喜宿主们!成功解决“职场能力提升困境”类问题3起(目标聚焦、沟通表达、逻辑思维各1起)!剩余6起案例,需继续完成“方法赋能”“实践落地”“信心重建”目标,方可开启“职场进阶仙纹”。】

叶尘看着镜中的画面,拿起石桌上的仙力指南,在“职场能力提升困境”那一页,轻轻写下“职场破局,方法为钥”。苏瑶端来一碗刚煮好的银耳羹,递给他:“以前总觉得职场成长要靠‘熬资历’,现在才知道,找对方法比‘熬时间’更重要。周明靠‘四象限’摆脱了无效忙碌,李琳靠‘表达框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王浩靠‘报告框架’突破了逻辑混乱——他们用自己的变化证明,职场能力是可以通过方法提升的。”

柳若雪靠在竹篱上,看着巷口上班族们匆匆赶路的身影,轻声说:“很多上班族都在‘盲目努力’,以为只要加班、熬夜,就能被看到。可实际上,职场更需要‘巧劲’——找对目标,学会表达,理清逻辑,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这股‘巧劲’,让他们在职场上少走弯路,慢慢实现自己的价值。”

院角的竹筐里,晒干的草药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九人知道,只要有仙力破职场迷雾,以凡人筑成长阶梯,每一位努力的上班族都能找到能力提升的方向,突破职业瓶颈,在自己的职场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九忆居的灯光亮着,像一盏职场路上的明灯,照亮了上班族的成长之路,温暖又令人惊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