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30章 朝堂博弈定国公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第30章 朝堂博弈定国公

作者:优米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34:37

金銮殿的晨钟刚响过三阵,吏部尚书张启元和兵部尚书吴岳就捧着厚厚的奏折,并肩跪在殿内。

皇帝赵弘业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两人,语气带着几分不耐:

“镇国公的候选名单,你们议得如何了?”

张启元连忙起身,双手递上奏折:

“陛下,臣与吴尚书共议了三日,筛选出三位候选者,皆是文武兼备、忠心耿耿之辈。”

皇帝翻开奏折,目光落在第一个名字上——“禁军副统领秦峰”。

旁边批注着“勇冠三军,曾随镇国公平定北境,无党无派”。

他微微点头,又看向第二个名字“礼部尚书柳明远”,批注是“德高望重,朝堂威望高,擅长协调各方”。

最后一个,是“安亲王赵景铭”,批注写着“宗室子弟,熟悉军务,近年颇得民心”。

“秦峰……柳明远……赵景铭……”皇帝轻声念着名字,手指在奏折上敲击,

“你们觉得,这三人中,谁最合适?”

吴岳上前一步:“陛下,臣以为秦峰最合适。他出身行伍,懂军务,且无党无派,不会牵扯宗室与文官的纷争,正好能稳住镇国公府的局面。”

张启元却摇头:“陛下,秦峰虽勇,却不善权谋。

镇国公府如今牵涉甚广,不仅要管军务,还要协调地方,柳尚书更擅长这些。

况且柳尚书是文官领袖,选他能安抚朝堂文官之心。”

两人各执一词,殿内顿时陷入沉默。

皇帝揉了揉眉心,看向站在一旁的李太监:

“李总管,你怎么看?”

李太监弓着腰,眼神闪烁:

“陛下,老奴以为,安亲王也可考量。

毕竟镇国公一职,历来多由宗室担任,亲王出身尊贵,又懂军务,既合规矩,又能彰显陛下对宗室的信任。”

他这话看似公允,实则暗藏私心——安亲王私下找过他,许诺若能当上镇国公,便保他全家富贵。

李太监虽不敢明目张胆偏袒,却也悄悄递了话。

皇帝沉吟片刻,心中已有了计较。

秦峰无党无派,却少了根基;

柳明远擅长协调,却不懂军务;

赵景铭是宗室,有根基懂军务,可也最让他忌惮——宗室权力太大,恐会威胁皇权。

“此事暂缓。”皇帝合上奏折,

“祭天大典在即,等大典结束后,再议不迟。”

张启元和吴岳对视一眼,只能躬身退下。

皇帝看着他们的背影,眼神沉了沉——他要的不是一个“合适”的镇国公,而是一个“听话”的棋子。

而此时的皇宫外,李太监正忙着筹备祭天大典。

他站在天坛旁,看着工匠们搭建祭台,眉头紧锁。

祭天大典是大事,容不得半点差错,可最近帝都不太平——官员府邸失窃、徐州青州闹纷争,还有禁军调去徐州缉拿逃犯,人手格外紧张。

“总管大人,祭天用的礼器都已备好,只是……”

礼部的小官凑过来,声音压低,“负责看守礼器的禁军,被赵统领调走了一半,剩下的都是些新招募的兵卒,怕是看不住。”

李太监脸色一沉:“赵烈这是干什么?祭天大典的事也敢怠慢?”

他顿了顿,吩咐道,“你去告诉赵统领,让他立刻调回禁军,若误了大典,他担待不起!

另外,再从内务府调二十个护卫,盯着礼器,寸步不离!”

小官连忙应下,匆匆跑去传话。李太监望着高耸的祭台,心中隐隐不安——最近怪事太多,他总觉得,祭天大典上,怕是要出乱子。

果不其然,当天下午,就出了岔子。

负责采买祭品的官员慌慌张张跑来:“总管大人,不好了!祭天用的三牲(牛、羊、猪),在运过来的路上被人劫了!”

“什么?!”李太监气得发抖,

“光天化日之下,谁敢劫祭天的祭品?”

“是……是一群流民!”官员哭丧着脸,

“他们抢了三牲,还放火烧了马车,说是‘上天要收走祭品,惩罚昏君’!”

李太监脸色瞬间惨白——这话若是传到皇帝耳朵里,就是“大逆不道”!

他连忙吩咐:“快!让人去追!务必把三牲找回来,再把那些流民抓起来,一个都别放过!

另外,这事不准声张,谁要是敢走漏风声,满门抄斩!”

官员连滚带爬地去了。

李太监站在原地,手心冒汗——祭天大典还没开始,就出了这么多事,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而此刻的皇宫偏殿,安亲王赵景铭正对着心腹冷笑:

“祭品被劫?流民闹事?做得好。”

心腹躬身道:“王爷,接下来怎么办?要不要在祭天当天,再加点‘料’?”

赵景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当然要加。等祭天的时候,我要让陛下知道,没有我们宗室撑着,他这个皇帝,坐不稳!”

他顿了顿,又道,“你再去查查,那个秦峰和柳明远,最近在干什么。

要是他们敢跟我抢镇国公的位置,就别怪我不客气!”

心腹应下,悄然退去。安亲王望着窗外的天坛,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容——

镇国公的位置,还有朝堂的权力,他志在必得。

与此同时,禁军统领赵烈正在府中焦躁地踱步。

他刚接到消息,派去徐州的禁军,不仅没抓到逃犯,还被徐州知府沈仲书刁难,说他们“办事不力”,要上书弹劾他。

“一群废物!”赵烈狠狠砸了一拳桌子,“连两个逃犯都抓不到,还被人刁难!”

管家匆匆进来:“大人,李总管派人来催了,让您把看守礼器的禁军调回去,说是祭天大典要紧。”

赵烈皱眉:“知道了。”他心中烦闷,却也不敢怠慢祭天大典的事——若是误了大典,比被弹劾更严重。

流放队伍此刻正行至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

马三勒住马,翻身下车,对着刚从马车上下来的叶尘躬身汇报:

“九少爷,这一路我们收了两百多个流民,都是14到60岁、身体无残疾的,还招了五个铁匠、三个木匠、两个泥瓦匠,甚至有个前太学的教书先生愿意跟着我们!”

他递上账本,语气难掩兴奋:“另外,按您的吩咐,买了三十辆箱式马车、五十匹马,囤的粮食够全队吃三个月。

前面黑石山那处,我们也标记好了铁矿石和煤炭矿的位置,还偷偷挖了点矿石样本回来。”

叶尘接过账本翻了翻,目光落在流民登记册上,点头道:

“流民分好类,少年跟着教书先生识字,壮年去熟悉车马和工具用法,老者负责生火、洗衣这些后勤。

工匠们单独安排在中间的马车,给他们备足工具和木料,让他们先试着打些农具和防护用的短刀。”

“是!小的这就去安排!”马三应声转身,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不少。

叶尘走到河边,望着湍急的河水,指尖划过水面。

队伍在壮大,根基在夯实,可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前方的流放地,必定还有更凶险的等着他们。

他抬手召来苏晴,沉声道:“让嫂嫂们把连弩和箭支清点好,流民里若有懂武艺的,挑出来单独训练,接下来的路,怕是不会太平。”

苏晴点头:“九少爷放心,我这就去办。”

河谷的风卷起沙尘,落在浩浩荡荡的车队上。

没有人知道,这支看似普通的流放队伍,正悄然凝聚起足以撼动朝局的力量。

而帝都的祭天大典,已在暗流涌动中,临近了最终的爆发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