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11章 旱魃噬土焦千里,人工降雨解急难,以工代酬防洪灾

一、五月急报传帝阙,千里焦土动君心

五月末的帝都,烈日悬在半空,连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叶尘刚在御书房批完北疆军备奏报,内侍便捧着一叠火漆急报匆匆闯入,托盘上的奏报来自中原、江南、华北十余州府,封皮上“旱情告急”的朱印格外刺眼。

“陛下,各州府奏报,自四月初至今,全国九成地区滴雨未降!”内侍声音发颤,“黄河中下游河床露底,连最深的河段都能徒步蹚过;江南稻田干裂如龟甲,秧苗枯死过半;华北的玉米地更是连片枯黄,百姓们拿着水桶去河里取水,却发现河道早干得只剩碎石——各地知府都说,再不下雨,夏粮怕是要绝收了!”

叶尘猛地站起身,抓起最上面一份中原知府的奏报,纸上字迹洇着汗渍,写着“百姓跪于龙王庙前祈雨,三日不起”“有农户因救禾苗中暑身亡”,字字戳心。他将奏报拍在案上,指尖因用力而泛白:“传旨,即刻召六部尚书、司天监监正、各地巡抚入京,半个时辰后在太和殿议事!”

半个时辰后,太和殿内气氛凝重。各地巡抚面带焦灼,有的甚至带着从灾区取来的干裂土块,捧在手中递到叶尘面前:“陛下您看,这土块硬得能砸开石头,播下的种子连芽都冒不出来!”

二、朝堂议策陷僵局,旧法难敌当前灾

“诸位爱卿,眼下旱情已危及民生,谁有良策,尽管直言!”叶尘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众人。

户部尚书赵德明率先出列:“陛下,臣建议从各地官仓调拨粮食,分发给受灾百姓,先保百姓不挨饿!”

话音刚落,江南巡抚便摇头:“赵大人,粮食能解一时之饥,却解不了禾苗之渴!江南稻区若再无雨,半月内便会颗粒无收,明年百姓连种粮都没有,单靠调拨粮食,根本撑不住!”

工部尚书孙正武接着说:“臣愿派工匠去各地修缮水利,挖掘深井!”

华北巡抚立刻反驳:“孙大人,河道已干,水井挖至三丈仍不见水,修缮水利也是无米之炊!前几日我们组织百姓挖渠引山泉水,可山泉流量有限,连十亩地都浇不透!”

司天监监正李淳风上前,躬身道:“陛下,臣观测天象,短期内无降雨迹象,且此次大旱后,六月至七月恐有暴雨,若不提前防范,洪灾必烈!”

“防范洪灾?眼下旱灾都快扛不住了!”有人忍不住插话,朝堂内顿时陷入争论——有人主张先救旱,有人担忧后防涝,可提出的法子不是不切实际,就是只能解燃眉之急,根本无法应对眼前的绝境。

叶尘看着众人争论,眉头越拧越紧。他知道,调拨粮食、挖掘水井这些法子,在“河道干涸、无雨可盼”的现实面前,都如杯水车薪。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提示音:“检测到宿主面临重大旱灾危机,特奖励‘人工降雨炮’五十台,配套炮弹两千发,可在三日内送达帝都,操作手册已同步传输至宿主脑海。”

叶尘心中一震,随即强压下激动,沉声道:“诸位爱卿,先静一静。朕有一法,可解眼下干旱之困!”

三、人工降雨破旱局,以工代酬防洪灾

“陛下有何良策?”众人齐齐看向叶尘,眼中满是期待。

叶尘起身,走到殿中:“朕已寻得‘人工降雨’之法,三日内会有五十台‘降雨炮’送达,可借助炮弹催云降雨,覆盖全国受灾地区!孙尚书,你即刻安排工匠,三日内将降雨炮分运至各州府,按操作手册培训士兵,确保每台炮都能顺利使用!”

孙正武虽不知“降雨炮”为何物,但见叶尘胸有成竹,立刻躬身应下:“臣遵旨!”

解决了旱灾的燃眉之急,叶尘话锋一转:“但诸位别忘了,李监正说过,大旱之后恐有暴雨。眼下虽能降雨救禾苗,却也要提前防备洪灾!赵尚书,粮食调拨不能停,但不能只靠‘无偿发放’——从今日起,推行‘以工代酬’!”

他顿了顿,详细解释:“凡受灾地区百姓,无论男女老少,均可参与防洪工程:一是疏浚河道,将干涸的河床清淤拓宽,挖出的泥沙用于加固河堤;二是修筑排水渠,在低洼地区挖渠引流,防止暴雨积水;三是搭建临时防洪棚,为可能受洪灾影响的村落准备避难之所。参与劳作的百姓,每日除管饭外,按工作量发放粮食或银钱,既解决百姓生计,又能提前筑牢防洪工事,一举两得!”

众人闻言,眼前一亮。江南巡抚激动地说:“陛下此计甚妙!百姓有活干、有饭吃,便不会因灾生乱;防洪工程提前完工,也能应对后续暴雨,真是两全其美!”

叶尘点头,继续部署:“钱尚书,你调派五千士兵,协助各地组织百姓劳作,同时负责降雨炮的安保与运输;吴尚书,你拟定法令,严禁有人借‘以工代酬’克扣粮食,若有违者,严惩不贷;郑尚书,你派吏部官员前往各地督查,确保防洪工程质量,不得敷衍了事!”

“臣等遵旨!”六部尚书齐声领命,原本凝重的气氛瞬间变得振奋——困扰众人的难题,竟被叶尘一口气化解,既有应对眼前旱灾的奇策,又有防范未来洪灾的长远之计。

四、降雨炮显威救禾,百姓劳作筑防线

三日后,五十台人工降雨炮如期送达帝都。叶尘亲自前往城郊试验,随着“轰隆”几声炮响,炮弹携着催化剂冲上云霄,不到一个时辰,原本晴朗的天空便乌云密布,淅淅沥沥的雨水落下,滴在干裂的土地上,溅起细小的烟尘。

“下雨了!真的下雨了!”围观的百姓欢呼雀跃,有的甚至跪地磕头,对着降雨炮连连作揖。叶尘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若不是系统相助,仅凭人力,不知要多少百姓在旱灾中受苦。

随后,降雨炮被分运至各州府。中原地区,十台降雨炮同时发射,雨水连下两日,干裂的稻田重新浸润,枯萎的秧苗渐渐恢复生机;江南地区,十五台降雨炮覆盖主要稻区,河道虽未完全充盈,却也足够灌溉农田;华北地区,二十五台降雨炮轮番作业,玉米地终于喝上了“救命水”,百姓们握着锄头,重新走进田里,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与此同时,“以工代酬”的防洪工程也在全国铺开。黄河沿岸,数万百姓拿着铁锹、锄头,清理河床里的淤泥,原本狭窄的河道被拓宽至三丈,挖出的淤泥被夯实成河堤,比原来高出半丈;江南低洼地区,百姓们合力挖掘排水渠,渠水连通长江,确保暴雨来临时能快速排水;华北村落旁,临时防洪棚拔地而起,棚内储备了粮食、药品,为可能的避难做好准备。

叶尘微服前往中原灾区视察,看到百姓们一边忙着补种秧苗,一边参与防洪劳作,脸上没有了往日的愁苦。一位老农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陛下的‘降雨炮’是救命炮,‘以工代酬’是活命计!如今有饭吃、有活干,地里的庄稼也活了,咱们再也不怕天灾了!”

叶尘笑着点头:“老人家,这不是朕一个人的功劳,是咱们君臣同心、百姓合力,才能扛过难关。只要咱们一起努力,无论是旱灾还是洪灾,都能平安度过!”

五、帝心忧民谋长远,未雨绸缪盼太平

回到帝都,叶尘仍未放松。他每日查看各地奏报,既要了解降雨后的农田恢复情况,也要督查防洪工程的进度。苏瑶见他连日操劳,便温了安神汤端到御书房:“陛下,如今旱灾已解,防洪工程也在顺利推进,您也该好好休息了。”

叶尘接过汤碗,喝了一口,轻声道:“阿瑶,眼下只是暂时安稳。六月至七月的暴雨还未到,防洪工程不能有半点马虎;而且,这次全靠系统奖励的降雨炮,下次若再遇天灾,未必有这样的好运。往后,咱们还要琢磨着改进水利设施,培育耐旱耐涝的粮种,让百姓不再受天灾威胁。”

苏瑶坐在他身边,温柔地说:“陛下思虑长远,臣妾会帮您整理各地水利资料,也会让后宫嫔妃们捐出部分份例,用于购买粮种、修缮水利。只要陛下心怀百姓,后宫定会全力支持。”

叶尘握住她的手,心中满是暖意。他看着窗外渐渐转绿的树木,心中想着:作为帝王,不仅要在天灾来临时挺身而出,更要在太平之时未雨绸缪。只有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让国家根基稳固,才能真正守护好这中原万里河山,迎来长久的太平盛世。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