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21章 粮仓救火稳民心,死侍招供牵余党

帝都粮仓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灼热的气浪烤得人睁不开眼。柳若璃带着巡按御史的人,和赶来的京营士兵一起,提着水桶往火场冲。可火势太大,木质的粮仓横梁不断坍塌,火星飞溅,不少士兵的衣服都被点燃。

“不能硬冲!”柳若璃高声喊道,“把附近的沙土运来,先围堵火势,别让它蔓延到其他粮仓!”

士兵们立刻照办,扛着沙土往火场边缘堆,很快筑起一道沙墙。陈武带着城外的士兵赶回时,正好看到这一幕,立刻让人调来抽水机——这是工科官员改良的水力工具,能将附近河里的水抽到火场。

“快!把抽水机架起来!”陈武大喊着,和士兵们一起组装机器。随着水流喷涌而出,火场的火势渐渐被压制。柳若璃抹了把脸上的烟灰,看着陈武,松了口气:“幸好你来得及时,再晚一点,剩下的粮仓也要被烧了。”

“王渊呢?”陈武问道。

“被张恒看管着,押回吏治司了。”柳若璃道,“粮仓失火是有人故意纵火,还在百姓中散布谣言,说是‘上天示警’,想动摇民心。”

陈武眼神一冷:“又是守旧派的阴谋!等救火结束,我立刻派人去查纵火的人!”

两人正说着,苏瑶带着民生司的人赶来,身后跟着几辆马车,上面装满了粮食。“陛下让我来的。”苏瑶道,“先把这些粮食分发给百姓,告诉他们,朝廷的粮储充足,绝不会让大家饿肚子。”

士兵们立刻开始分发粮食,苏瑶则走到百姓面前,高声道:“大家放心,粮仓只是部分失火,大部分粮食都完好无损。纵火的人已经被朝廷盯上,很快就会被抓住!新政绝不会因为一场火灾就停止,朝廷会保证大家的粮食供应,让每个人都有饭吃!”

百姓们看着分发的粮食,又听到苏瑶的保证,恐慌的情绪渐渐平息。之前被煽动着呼喊的人,也悄悄退到了人群后。谋士在暗处看到这一幕,知道动摇民心的计划失败,悄悄转身,想要溜走,却被早已埋伏好的巡按御史抓住。

“带走!”张恒冷喝一声,将谋士押往吏治司。

天色微亮时,粮仓的火终于被扑灭。柳若璃和陈武站在烧毁的粮仓前,看着满地焦黑的粮食,心中一阵心疼。“初步统计,烧毁的粮食有十万石,幸好其他三座粮仓没事。”陈武沉声道,“纵火的痕迹很明显,是有人在粮仓内放了易燃物,再从外面点火。”

柳若璃点头:“那个被抓的谋士,一定知道是谁放的火。我们现在就去吏治司,审出幕后主使。”

与此同时,吏治司的审讯室内,灯火通明。被押来的谋士坐在刑具前,脸色苍白,却依旧嘴硬。“我什么都不知道,你们别想屈打成招!”

柳若璃走进来,将一份供词扔在他面前——这是李公公在天牢里招供的,上面写着“粮仓纵火、宫内置假刺客、城外兵变,都是王渊的谋士策划”。“李公公已经招了,你还想狡辩?”柳若璃语气冰冷,“纵火的人是谁?守旧派还有哪些余党?老实交代,或许还能留你一条命。”

谋士看着供词,手开始发抖。他知道,李公公招供后,自己再抵赖也没用。过了半盏茶的功夫,他终于开口:“纵火的是太原府来的旧部,现在藏在城外的破庙里;守旧派的余党还有礼部侍郎张敬之、户部尚书李嵩、徐州知府赵凯……他们都是王渊的亲信,约定好如果王渊被抓,就用各种手段阻挠新政。”

柳若璃立刻让人去城外破庙抓人,同时传信给苏瑶和陈武,让他们分别去抓张敬之和李嵩。“还有徐州知府赵凯,”柳若璃对身边的人道,“让徐州的巡按御史立刻动手,别给赵凯逃跑的机会。”

很快,帝都内响起马蹄声——苏瑶带着民生司的人,包围了张敬之的府邸;陈武带着京营士兵,冲进了李嵩的家;城外破庙里的纵火犯,也被巡按御史一网打尽。

张敬之被抓时,还在和心腹商议如何继续散布谣言;李嵩则试图烧毁往来的书信,却被士兵们当场抓住。两人被押到吏治司时,正好看到被绑的谋士和李公公,再也无法辩驳,只能低头认罪。

此时的徐州,巡按御史按照柳若璃的吩咐,突袭了知府衙门。赵凯正在收拾金银细软,准备逃跑,看到士兵冲进来,吓得瘫倒在地。“我认罪!我认罪!”他连忙磕头,“是王渊让我拖延均田令推行,还让我克扣铁矿工人的粮饷……”

徐州的急信传到帝都时,柳若璃正拿着张敬之和李嵩的供词,前往太和殿。叶尘坐在案前,看着手中的奏折,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却依旧眼神坚定。

“陛下,守旧派的余党已经基本抓获。”柳若璃将供词递上去,“张敬之、李嵩、赵凯等人,都承认了与王渊勾结,阻挠新政的罪行;纵火犯也已抓获,供认是受谋士指使。”

叶尘接过供词,仔细翻看,良久,才缓缓开口:“王渊勾结余党,策划纵火、兵变、劫狱,罪无可赦;张敬之、李嵩等人,身为朝廷官员,却助纣为虐,也该严惩。”

他顿了顿,对柳若璃道:“将王渊、张敬之、李嵩等人,押到午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赵凯革职流放,永不录用;李公公和谋士,斩立决;所有参与阴谋的死士和旧部,一律从严处置。”

柳若璃领命而去。叶尘走到殿外,看着初升的朝阳,心中明白——这场朝堂暗斗,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但他也知道,守旧派的势力不会就此彻底消失,只要新政还在推行,就还会有新的阻力。

此时,苏瑶正在民生司内,安排官员们统计粮仓的损失,调配各地的粮储,确保帝都的粮食供应。叶晚晴从黄河堤坝赶来,带来了好消息:“大嫂,黄河的水渠已经修好了,今年的灌溉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两成,百姓们的收成肯定会更好。”

苏瑶笑着点头:“太好了!只要粮食充足,百姓们安心,新政就能继续推行。对了,江南的均田令怎么样了?周显被抓后,有没有人再阻挠?”

“没有了。”叶晚晴道,“苏晴妹妹已经重新统计了田册,把豪强多占的良田都收了回来,分给了百姓。现在江南的百姓们都很支持均田令,还主动帮着勘察田亩呢。”

与此同时,兵备司的冶铁工坊内,陈武正在查看新铸的铠甲。秦峰从徐州回来,带来了铁矿的消息:“陈将军,赵凯被抓后,铁矿的粮饷再也没人克扣了,工人们干劲十足,这个月的出铁量比上个月增加了三成!”

陈武点头:“好!等这批铠甲铸好,就给边疆的士兵们送过去,让他们也换上新装备,守住我们的国门。”

吏治司内,柳若璃正在安排第二次科举的事宜。林婉儿走进来,递上一份名册:“二嫂,算科的报名人数比预想的多很多,有不少懂算术的寒门子弟,还有几个老匠人也来报名了。”

“很好。”柳若璃道,“只要有才华,不管出身贵贱,我们都要录取。科举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选拔这些懂实务的人才,帮着推行新政。”

夜色渐深,帝都渐渐恢复了平静。被烧毁的粮仓正在重建,新的科举报名点前挤满了人,江南的田埂上百姓们在忙着耕种,边疆的士兵们在操练——新政的齿轮,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暗斗后,再次稳步转动起来。

而在太和殿的烛火下,叶尘还在批阅奏折。他看着各地传来的捷报,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他知道,这场朝堂暗斗只是新政路上的一个坎,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但只要有苏瑶、柳若璃、陈武这些核心重臣的支持,有百姓们的拥护,他就有信心,将新政推行下去,实现三十年盛世的目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