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109章 铁炉改良初见效,漕运疏通保粮行

兵备司冶铁工坊的炉火,在清晨的微光中泛着橘红。陈武握着一把新铸的长刀,对着铁砧猛地劈下——“当”的一声脆响,铁砧上的旧剑被劈成两段,长刀却完好无损,刃口依旧锋利。

“好刀!”陈武忍不住赞叹,转头看向身旁的铁匠老王,“按这个水准,多久能铸出一百副铠甲?”

老王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将军放心,改良后的铁炉一天能炼两百斤铁,我们五个匠人一起动手,十日就能铸出百副铠甲!”他指着不远处的新炉体,“这炉子加了风箱,炉膛又深又宽,铁水更纯,铸出来的甲片又硬又轻,士兵们穿着也灵活。”

陈武点头,拍了拍老王的肩膀:“好好干!等这批铠甲铸好,我奏请陛下,给你们封‘工部匠师’的名号,让你们带徒弟,把这手艺传下去!”

老王激动得连连作揖——以前他只是个乡下铁匠,如今能为朝廷铸甲,还能得封号,这辈子都没想过这样的体面。

此时,工坊外传来脚步声,吴莲捧着账本走进来:“陈将军,秦峰从徐州发来消息,铁矿的工人已经增加到五百人,每月需要三千石粟米做口粮,还有两百斤盐和五十匹布。”

“没问题。”陈武接过账本,在上面签了字,“让粮储司从郓城的粮仓调粮,漕运最近通了,正好走水路运过去,又快又省力气。”

说起漕运,吴莲想起一事:“对了,民生司的苏晴大人说,江南的丝绸和药材,最近都是走漕运送到帝都的,比以前走陆路快了半个月,商人们都夸新政好呢。”

“这就对了。”陈武笑道,“新政就是要让百姓有饭吃,商人有活路,士兵有好装备——大家都好了,天下才能安稳。”

与此同时,江南的漕运码头,苏晴正站在船头,看着船只有序地通过疏通后的河道。半个月前,她派人清理了漕运河道里的淤沙和暗礁,又加宽了狭窄的河段,现在大船也能顺利通行了。

“苏大人,这是最后一批药材,马上就要运往帝都的惠民药局。”漕运主事指着一艘装满药材的大船,对苏晴道,“药商们说,以后就走漕运了,不仅运费省了三成,还不用担心路上被劫匪惦记。”

苏晴点头,对主事道:“一定要看好药材,不能受潮,也不能少了分量。另外,告诉船工们,朝廷给他们涨工钱,每人每月再加五两纹银——他们辛苦,值得这个价。”

主事连忙应下,转身去安排。苏晴望着宽阔的河道,心中感慨——漕运是南北交通的命脉,以前被贪官和劫匪把持,商人们苦不堪言,现在疏通了河道,规范了管理,不仅方便了商人,也让帝都的物资供应更充足了。

傍晚时分,苏晴的船抵达苏州府。李雪带着巡按御史们,早已在码头等候。“苏大人,你可来了!”李雪迎上前,语气急切,“苏州的几个世家,最近把囤积的粮食都拿出来卖了,粮价降了一半,百姓们都能买得起粮食了!”

“这是好事啊。”苏晴笑道,“他们是怕了吧?知道我们查贪官、分田地,不敢再囤积居奇了。”

李雪点头:“可不是嘛!我们查了几个贪官后,世家们都老实了,有的还主动把多占的田亩交了出来,说是愿意支持均田令。”

“这就对了。”苏晴道,“新政不是要赶尽杀绝,是要让大家都守规矩。只要他们不欺压百姓,不违反律法,朝廷就不会为难他们。”

两人边走边聊,来到苏州的商会。商会会长带着十几个商人,早已等候在门口。“苏大人,李御史,多亏了新政,我们的生意才能这么好!”会长握着苏晴的手,激动地说,“漕运通了,税也轻了,我们准备把丝绸卖到北方去,还要从北方买粮食和皮毛,互通有无!”

苏晴笑着点头:“朝廷支持你们做生意,只要你们诚信经营,不哄抬物价,朝廷还会给你们颁发‘诚信商户’的牌子,让百姓更信任你们。”

商人们听了,纷纷欢呼起来。李雪看着眼前的景象,对苏晴道:“以前苏州的商人都怕官府,现在却敢主动和我们打交道,这就是新政的力量啊。”

苏晴点头,心中明白——新政的推行,靠的不是强硬的手段,而是让百姓和商人都能得到实惠。只有让大家都感受到好处,新政才能长久。

夜色渐深,苏州的码头依旧灯火通明。装满药材的船只缓缓驶离码头,朝着帝都的方向而去;商会的商人们还在商议着未来的生意,脸上满是期待。而在帝都的三司衙署,陈武在查看新铸的铠甲,柳若璃在批阅巡按御史的奏章,叶晚清在制定黄河清淤的后续计划——新政的齿轮,在各方的努力下,正朝着盛世的方向,稳步前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