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雪,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覆盖了焦土,掩埋了血痕,将涤尘轩废墟妆点成一片素缟之地,仿佛天地也为这场旷世之劫戴孝。
茶心跪坐于雪中,掌心那片承载着轮回之力的茶叶光芒渐次黯淡,最终彻底内敛,化为一片看似普通、只是格外翠绿些的叶子,静静躺在她的掌心。那贯通天地的光柱与轮回之门,也早已随着陆羽师尊最后神力的消散而隐去。
她最终,没有选择饮下。
“弃易从难,舍生取义。” 遗忘,或许是一种解脱,但那是对玄鉴、对师尊、对青萝、对所有牺牲者、乃至对她自己百世挣扎的背叛。她选择背负着这沉重的记忆与伤痛,走过最后的时光。
她的身体已然油尽灯枯。自毁双目、耗尽茶魄、心魂重创,若非“无味”之境稳固了她最后一点灵机,她早已消散。但即便如此,她也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天。
三天,于凡人不过弹指,于她,却是与这世间最后的告别。
她缓缓站起身,凭借着“茶心”对万物的敏锐感知,摸索着,在那片废墟中,艰难地清理出一小片相对完整的角落——那里,曾是她日常烹茶的石台,如今只剩半截焦黑的案几。
她以枯木化的右臂为柴,引燃一小簇微弱的、带着淡淡茶香的灵火——那是她最后的本源之力在燃烧。
她取出那只壶底刻着“无味”二字、伴随她最久的茶壶,仔细地、甚至堪称虔诚地,用雪水清洗,尽管壶身早已布满裂纹。
然后,她开始了生命最后的仪式——泡茶。
并非为了提升修为,并非为了对敌杀伐,仅仅是为了……告别。
【告别仪式:一盏茶,一段尘缘】
第一盏茶:敬故友·慧觉禅师
一位身着破旧僧袍、眉目慈祥的老僧,不知何时已悄然来到废墟边缘,他手持念珠,看着茶心艰难却专注的模样,眼中满是悲悯,低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茶心施主,老衲……来讨一杯茶喝。”
茶心空洞的眼窝“望”向他,微微颔首,露出一个浅淡却真诚的笑容:“大师,请。”
她捻起一撮最普通的山野粗茶,投入壶中。动作舒缓,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沸水冲入,茶香并不馥郁,反而有种山泉般的清冽与淡淡的苦涩。
她将斟出的茶汤奉予老僧。
慧觉禅师双手接过,并未立即饮用,而是看着茶汤中自己苍老的倒影,良久,轻叹一声,方才徐徐饮下。
茶汤入喉,老僧身体微微一震。
只见他手中那串摩挲得油光发亮的佛珠,其中一颗原本有些黯淡无光的木珠,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发生机,表面裂纹弥合,并且从中悄然钻出一株嫩绿的芽孢,芽孢迅速生长、舒展,最终在他指尖,绽放出一朵晶莹剔透、散发着柔和佛光的小小白花!
“佛珠开花,一念菩提。” 这盏茶,映照并滋养了他深藏心底最纯粹的佛性。
老僧望着指尖小花,眼中似有泪光闪动,最终化为一声长叹与了然:“原来如此……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多谢施主点化,老衲……去矣。”他起身,合十一礼,身影缓缓消散在风雪之中,了无遗憾。
第二盏茶:敬长者·文正先生
一位身着儒衫、气质清癯的老者拄着杖而来,他曾是朝堂重臣,却因厌倦倾轧而隐居 nearby,是涤尘轩的常客,也是茶心的忘年交。他看着眼前景象,唏嘘不已。
茶心为他泡的,是一盏雨前龙井,茶色清碧,香气高雅。
文正先生接过茶盏,指尖微颤。他低头看向杯中,清澈的茶汤里,浮现出的却不是他自己的倒影,而是一幅动态的画面——
一个年少青衫的他,正站在书斋与茶园的分岔路口,面对长辈的期许与内心的渴望,最终毅然弃了案头功名卷,拾起了篱旁采茶筐!那一刻眼中的光芒与决然,恍如昨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盏茶,帮他寻回了涉足茶道的初心。
文正先生望着杯中幻影,老泪纵横,喃喃道:“是啊……为何而饮茶,为何而活……老夫,竟差点忘了……”他饮尽茶汤,如同饮下了逝去的青春与理想,对着茶心深深一揖,佝偻的背影渐渐挺直,大步离去,仿佛重获新生。
随后几日,又有数位曾与涤尘轩有缘的、或人或妖或精怪的“故人”悄然到来。茶心皆以茶相待。
为一位曾受过玄鉴恩惠、胆小却善良的槐树精,泡了一盏安神茶,助其稳固灵体。
为一位曾挑战茶艺败于她手、却因此悟道的剑仙,泡了一盏平和茶,化其心中最后一丝执念。
……
每一盏茶,都非珍品,却都恰到好处,映照饮者心性,了其遗憾,或予其慰藉。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茶烟袅散,各饮其缘其道。”
第三日,黄昏。
雪稍停,残阳如血,给银装素裹的废墟镀上了一层凄艳的金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