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水的气味还没散尽,林晚捏着简历的指尖微微泛白。前一晚小女儿哭闹到凌晨三点,她只睡了四个小时,眼下的青黑被淡妆勉强遮住,但紧绷的下颌线还是暴露了疲惫。
“林小姐,久等了。”前台推开玻璃门,引她往会议室走,“王总监正在看您的作品集,他说……很惊讶您五年没碰设计,还能有这样的想法。”
林晚扯出一个得体的笑。作品集里藏着她的野心——三分之一是前世积累的成熟案例,另外三分之二,是她熬夜改了七遍的“亲子空间概念设计”。其中那组“会长大的儿童房”,把婴儿期的安全围栏、学龄期的书桌柜、青春期的收纳墙做成模块化组合,正是她用两世带娃的经验熬出来的心血。
会议室里坐着三个人。主位的王总监四十多岁,眼神锐利;旁边是HR李姐,正低头翻她的离职证明;最外侧的年轻男人穿着潮牌卫衣,胸牌上写着“设计部 周子昂”,嘴角挂着点漫不经心的审视。
“林小姐,”王总监率先开口,推过来一杯温水,“您的作品集很有想法,尤其是亲子系列,细节抓得很准。但恕我直言,五年空白期,对设计师来说几乎是致命的。”
林晚指尖在水杯壁上划了圈,声音稳得像钉在墙上的画:“王总监,空白期让我失去了行业人脉,却让我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她翻开作品集第15页,指着那组“二胎家庭动线设计”,“比如这个厨房改造,操作台高度分三段——80厘米给孩子做辅食,90厘米我自己用,100厘米留给我先生。这种细节,没亲自带过两个孩子的设计师,很难凭空想出来。”
周子昂突然嗤笑一声:“带孩子能当设计资本?我们招的是能熬夜赶方案、能去工地盯现场的设计师,不是来聊育儿经的。”他往后靠在椅背上,卫衣帽子滑下来,露出染成闷青色的头发,“恕我直言,您这个年纪,又是两个孩子的妈,能保证每天加班到十点吗?我们部门上个月刚有个宝妈辞职,说家里孩子离不开人。”
空气瞬间僵住。李姐尴尬地清了清嗓子,王总监没说话,只是看着林晚,眼神里带着探究。
林晚抬头迎上周子昂的目光,没带半分怒气:“周设计师,您见过凌晨三点的儿童医院吗?我见过。见过抱着发烧的孩子改方案吗?我……”她顿了顿,把“前世”两个字咽回去,换成,“我能做到。”
她翻开手机备忘录,调出一张表格:“这是我做的时间规划表。早上六点半起,送大女儿去幼儿园后到岗;晚上七点前完成当天工作,回家陪孩子到九点;九点后孩子睡了,我可以在线处理收尾工作。如果遇到紧急项目,我先生会负责带娃,这是我们昨晚刚签的‘合作协议’。”
表格做得工工整整,连“周末轮流带娃”“每晚专属亲子时间”都列得清清楚楚。王总监挑眉:“你先生……很支持你复出?”
“他正在学习支持。”林晚笑了笑,没说昨晚为了这张表,她和张磊吵到差点掀桌子。最后是她把前世张磊出轨的证据甩在桌上——不是照片,是她凭记忆写的时间、地点、转账记录,精确到分——张磊才终于慌了,在“协议”上签了字。
王总监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忽然话锋一转:“知道我们公司为什么做亲子空间设计吗?”
林晚心里一动。这家“筑梦设计”是三年后业内最大的黑马,靠的就是精准抓住三孩政策放开后的家庭需求。前世她在同行嘴里听过无数次,说王总监当年力排众议砍掉高端别墅项目,押注亲子赛道,简直是神来之笔。
“因为需求在变。”她迎着王总监的目光,语速不自觉加快,“现在的年轻父母,既想要安全实用的育儿环境,又不想牺牲审美。他们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设计图,是能藏着孩子笑声的空间。就像您办公室墙上挂的那句‘设计为人’,对我来说,就是为每一个家庭设计出能装下生活的容器。”
王总监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变成欣赏:“你倒是做过功课。”他从文件柜里抽出一卷图纸,“这是我们刚接的一个幼儿园改造项目,甲方要求下周出初步方案。你现在能不能现场画个草图,就画阅览室的区域?”
周子昂猛地坐直了:“王总,这不合规矩吧?哪有面试当场考方案的?”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王总监没看他,只是把纸笔推到林晚面前,“给你四十分钟。”
林晚深吸一口气,抓起铅笔的瞬间,前世做设计师的本能突然回来了。她闭上眼,脑海里浮现出前世带大女儿去图书馆的场景——孩子够不着高处的书,蹲在地上翻绘本时总被路过的人撞到,想看绘本又想妈妈陪着,结果两人挤在小沙发上都不舒服……
“阅览室不能只有书架和桌子。”她笔尖落纸,沙沙作响,“要分三个区:低龄区做圆弧形书架,避免磕碰;学龄区用阶梯式设计,台阶能坐能放书;还要留一个‘亲子共读角’,做半封闭的卡座,妈妈陪读时不会被打扰,孩子也能看到周围的同伴,有安全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