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 第624章 阅卷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第624章 阅卷

作者:月色流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7 06:48:22

第二日。

晨光刚漫过皇城的琉璃瓦。

十二岁的小皇帝林靖远穿着明黄色常服,坐在御座旁的紫檀小几后。

—案前八位列坐的读卷官。

吏部尚书郭怀远一身绯色官袍,垂首喝着手中的茶水。

礼部尚书李砚山则端着茶盏,目光却时不时扫向殿外。

两人身后的侍郎、御史们,或低头翻卷,或交换眼色,连空气都透着紧绷。

“陛下,按祖制,读卷官需从三百份殿试策论中遴选十份‘进呈卷’,再由陛下钦定鼎甲。”

李砚山放下茶盏,声音四平八稳,却先朝郭怀远瞥了一眼。

林靖远点点头,心里门儿清。

如今丞相之位空悬许久。

郭、李两派不仅把家中孙女和女儿送到了后宫中。

现在看来,也把殿试当成了争夺丞相之位的前哨。

郭怀远想推自己人当状元,为后续执掌中枢铺路。

李砚山则要借文臣嫡系的名次,稳固文臣集团的话语权。

至于试卷本身的好坏,倒成了次要的。

林靖远暗暗捏紧了拳头。

这两个老狐狸,着实可恶。

不过林靖远面上不动声色,还是一片懵懂之色。

“两位尚书可要替朕把好关,为朝廷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材才是。”

郭、李两位尚书闻言,纷纷拱手作揖:“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

卯时三刻,郭怀远率先打破沉默。

“此文提出清查田亩、改革税制,实乃经世致用之良策。”

郭怀远指着其中一份试卷,声音洪亮:“当评优等。”

李砚山立即反驳:“郭大人此言差矣,变法改制,岂是儿戏?倒是这份试卷。”

他拿起另一份:“恪守圣贤之道,强调礼法治国,方为上品。”

林靖远坐在上首,打了个哈欠。

对着两个老臣挥挥手:“两位尚书,你们且先去挑。”

“挑好了再呈给朕看。”

说着,林靖远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

往御案下面走去,开始好奇地翻看其他被郭、李二人淘汰的一些文章。

这些,在郭、李二人排不上名次,他们只关心前十名的人。

后面的自有其他侍郎和御史排名。

林靖远翻了翻,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

何明风??

林靖远猛然想起来,对了!

何明风可是考中了会元!

听说他之前在庆州的时候就已经是小三元了。

来到京城又中了解元和会元。

林靖远看着不远处争执的郭、李二人,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他拿起何明风的这篇对奏,然后悠哉悠哉地走去了内殿。

回到内殿,林靖远打开何明风写的文章,认真地看了起来。

其实若他说,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状元不过是看当今皇帝个人的喜好,以及各方衡量出来的结果。

若让他说,咳咳咳……这些文章都是极好的。

起码比他写的好多了……

既如此……

林靖远心里已经有个绝妙的想法了。

就在林靖远沉思之际,太监来报:“陛下,郭尚书和李尚书在殿外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林靖远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让他们进来。”

郭怀远和李砚山一进殿就跪倒在地。

“陛下,老臣以为赵承业才识过人,宜点状元。”

郭怀远抢先开口,“如今朝中吏治**,正需要这样敢于直谏的人才。”

李守正立即反驳:“陛下,柳文彬恪守圣贤之道,方为状元之选。”

“赵承业言论过于激进,若点其为状元,恐引起朝野震动。”

林靖远冷眼旁观,心知这两派各怀鬼胎。

郭怀远推荐赵承业,是想借新政之名排除异己。

李守正力挺柳文彬,则是为了维护传统势力。

他们都不是真心为朝廷选拔人才。

“两位大人,”林靖远的声音不大,却像颗石子投进沸水,让殿内瞬间安静:“何明风是会试会元,他的民生策论为何不在备选之列?”

郭怀远愣了愣,随即躬身道:“陛下,何明风虽为会元,但其策论偏于‘算学核税’,尽是些账房先生的琐碎事。”

他撇了撇嘴,语气带着轻视:“民生之策,当论大道,不是算几两银子、几石粮。”

“若他作为状元,格局太小,恐难当鼎甲之任,误了民生大事。”

李砚山也跟着点头:“寒门子弟眼界有限,只盯着眼前的小利。”

“他们懂的,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算计,哪能解‘漕、税、饷’的根本困局?”

林靖远没接话,只示意福安去取何明风的试卷。

然后指尖点了点何明风的试卷,声音带着一丝少年天子的威严。

“先看看这份卷,看看什么叫解民生之困。”

他亲自拿起试卷,逐字逐句念了起来,少年人的声音虽轻,却清晰地传到殿内每个角落。

“江南漕运每石运费二两,若改用‘分段转运’,在淮安、扬州设中转仓,减少空船返程损耗,每石可省运费三钱。”

“如此一来,江南漕粮年运三百万石,一年可省九十万两,既解粮价腾贵之弊,又能充边饷之缺。”

念到这里,林靖远顿了顿,翻到下一页,声音更沉。

“地方赋税之乱,源于‘鱼鳞册与实际田亩不符’,可派算学之士,一户一户核田亩、算税额,剔除豪强隐瞒的田产,三年内可补国库亏空五十万两。”

“如此,既不用加征赋税苦百姓,又能充盈国库,缓边饷之急。”

殿内鸦雀无声,只有林靖远的声音在梁间回荡。

他抬头看向郭怀远,目光里满是质问:“郭大人,何明风的策论里,连漕运省下来的九十万两怎么分、赋税补的五十万两怎么用,都算得明明白白。”

“这叫‘格局小’?这叫‘琐碎事’?”

“这……”

郭怀远尴尬了一下。

林靖远又看向李砚山,指尖轻轻敲着试卷。

“李大人何明风的算学核税,能让百姓少缴冤枉税,能让漕粮快点运到京城,能让边军有饷不扰民。”

“这叫‘旁门左道’?这叫‘无补民生’?”

李砚山也顿时有些尴尬。

他张口道:“这不过是他一个人的臆算,又如何能当真?”

“是啊,是啊。”

郭怀远连忙跟着点头。

林靖远不由得心中冷笑一声。

看来对上他,这两个老狐狸倒是又成了一伙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