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 第532章 这个装货又在装

“没问题!”

威廉拍了拍胸脯:“这些都是……小蚂蚁!”

杜文方乐了:“威廉大哥,你想说这些都是小意思吧?”

“哦,对对,小意思!”

威廉“嘿嘿”一笑,继续提笔开始画画。

何明风几步走到了郑思明的摊子面前。

琉球的摊子是这几年琉球来大盛朝国子监念书的夷生一起摆的。

“何兄!这边!”

郑思明看到何明风来了,热情地招呼他。

等何明风一站定,郑思明就迫不及待地介绍起他们摊位上的东西。

“这是我们琉球海边特有的‘星之砂’,传说能带来好运。”

郑思明指了指一个透明的琉璃瓶。

里面装着色彩斑斓的星砂。

实则是一种细小的有孔虫骨骼。

在阳光下闪烁着点点微光。

“还有这个。”

郑思明指了指旁边,旁边摆放着用红珊瑚、白珊瑚精心打磨雕刻而成的簪子、手串、小摆件。

珊瑚色泽温润,造型古朴雅致。

“琉球海域盛产珊瑚,这是我们的珍宝,也是敬献天朝上国的贡品之一。”

郑思明语气中带着自豪。

何明风点点头,这些小东西看着确实精致极了。

也就放在这会儿还能买来赏玩,放在现代买卖的话估计就要进局子了。

另一个琉球的夷生看何明风是真的对他们的东西感兴趣,也热情洋溢地介绍。

“这是我们琉球的漆器。”

何明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几件黑底或红底、描着金漆的精美漆器。

有食盒、首饰盒、小托盘。

上面的图案既有展翅的仙鹤、盛开的牡丹等华夏传统吉祥纹样。

也有海浪、鱼群等琉球海洋元素。

工艺精湛,融合得恰到好处。

“漆艺传自贵国,我们琉球匠人加以研习,希望能做出些自己的韵味。”

郑思明解释道。

摊位上还放着一把造型古朴,蒙着蛇皮的三弦乐器——三弦琴。

“这是我们琉球的传统乐器,其源头据说也与贵国的三弦有关。”

郑思明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拨弄了一下琴弦,发出清越悠扬的声音。

“何兄你看,我们琉球虽是小国,但仰慕天朝文化久矣。”

郑思明一片赤诚:“国中用汉字,习儒学,尊孔孟。”

“国王即位,需得大盛天子册封诏书方能名正言顺,百姓婚丧嫁娶,也多循古礼。”

听着郑思明的介绍,看着这些既带有独特海洋风情,又深深烙印着华夏文化印记的物品,何明风心中感慨万千。

作为穿越者,他知晓的远比郑思明想象的更多。

琉球,也就是当今的冲绳,在历史上本就是中华文化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语言、文字、风俗、建筑、甚至许多姓氏,都源于华夏。

例如,那个所谓的“新垣”姓,追溯源头,十之**便是华夏的复姓!

琉球人去世后垒坟包的传统,更是与华夏“入土为安”的习俗一脉相承,与小日子的葬俗截然不同。

“郑兄所言极是。”

何明风由衷地点头。

就在这时,一阵带着东瀛腔调的大盛官话解说声和人群的喝彩声从不远处的东瀛摊位传来,打断了他们的交谈。

何明风抬眼望去,只见旁边东瀛摊位那边人头攒动。

藤原信正被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

与在国子监生服的朴素不同,藤原信今日的装扮可谓精心设计。

一身深蓝色、纹饰雅致的“直垂”和服。

腰间象征性地佩着一柄未开刃的装饰短刀。

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神情温润如玉,举止从容优雅,在周围喧嚣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沉静出尘。

他的摊位布置得简约而不失格调,瞬间吸引了不少官员和文士的目光。

藤原信的核心表演是现场茶道。

他端坐在一方素净的席子上,面前是造型古朴的炭炉、铁壶、茶碗、茶筅。

他动作舒缓流畅,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仪式感。

取炭、生火、煮水、温碗、取茶粉、注水、用茶筅打出细腻的泡沫……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寂静无声,唯有炭火的微响和沸水的轻吟。

他用大盛官话,向围观的鸿胪寺官员和好奇的百姓讲解:“此乃我东瀛茶道,追求‘和敬清寂’之境。”

“‘和’为和谐,‘敬’为尊重,‘清’为洁净,‘寂’为沉静。”

“这与贵国儒家所倡导的‘修身养性’、‘静以修身’之道,实乃异曲同工……”

藤原信话里话外巧妙地将东瀛文化与大盛儒家思想联系起来,强调共通之处,极大地拉近了周围看客与他的心理距离。

清雅的抹茶香气弥漫开来,配合他沉静专注的姿态和富有哲理的解释,很快就在摊位前聚集了大量人群。

尤其是那些崇尚风雅的官员,纷纷颔首称赞。

“风雅蕴藉,深得礼仪精髓!”

“此子不凡,颇有古风!”

郑思明闻言顿时撇了撇嘴。

这家伙,又在装!

但是碍于身份原因,郑思明还是没有开口说话。

见有人捧他,藤原信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意。

但是他知道大盛朝盛行谦逊之风,于是起身行了个礼,又让一旁的侍从把他之前写的书法拿出来。

“诸位大人,这是学生所写书法,请大人们指点。”

几个官员看过去,只见这些汉字书法,笔力遒劲。

写的也都是些“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歌颂友谊的诗句。

旁边还有一幅精美的浮世绘复制品,描绘着富士山下的樱花盛景。

藤原信态度极为谦逊:“学生粗通翰墨,班门弄斧,实乃惶恐。”

“贵国书法博大精深,学生心向往之,恳请诸位大人不吝赐教。”

这种放低姿态,推崇大盛文化的做法,让在场的官员和文士倍感舒适,对他好感倍增。

“这个知己的‘己’字,最后一钩锋利不足。”

现场真的有鸿胪寺的官员陈主事就着藤原信写的字指点了起来。

藤原信连连点头,一副好学的样子。

等陈主事指点完,藤原信捧起一杯点好的茶,亲手奉上,恭恭敬敬道:“陈大人博闻广识,对异域文化如此包容,学生敬佩之至。”

“学生家处海上,对贵国沿海风物、水师雄姿心驰久矣,只恨无缘得见。”

“不知大人可否闲暇时,指点学生一二?学生愿备薄酒,聆听大人教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